彭代秀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敖平镇雅居乐小学 61193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情感教育感化他们,既符合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情感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注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61-02
柳斌同志曾讲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而情感教育是教育者用情感打动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进而在情感的推动下,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最终达到教育之目的。情感教育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又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关爱,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一、善于教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了深刻地了解这些,我十分重视对学生教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行新标准的今天,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多与学生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目的地找个别学生、班干部谈话,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及心理状态。为了使谈话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谈话前,我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在
二 树立典范 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的,因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功底,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讲话文明,这样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形象,才能“征服”学生。在这里,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起到了情感教育的载体作用,教师可凭借自己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而一个知识贫乏、不求上进、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教师,不仅无法胜任教学工作,也无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更谈不上什么情感教育。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过“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发展,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为了培养下一代,作为新世纪的班主任,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教师饱满的情怀和真挚的感受影响感化学生,给学生树立健康的形象,以求得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无时无地不把学生放在春风化雨之中,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学生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
三 组织活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几十个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信念,坚强的凝聚力,正确的舆论,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好风气。健全的集体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心理上受到影响,容易形成健康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从培养情感入手,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去发展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使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他认为:“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激发这种精神活动是教师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因此,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首先,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集体活动。如:帮助贫苦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学雷锋活动,春游、秋游等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内,而延伸到课堂外、校园外。在活动中寻找兴趣,使情感活动的火星燃烧起来,自尊感、自豪感得到加强,班级凝聚力得到加强。同时认真上好心理导向课。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很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从一定角度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我们班主任要认真上好心理导向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心理氛围,开展讨论,让他们互相学习,教导他们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适当地赞扬他人,学会尊敬别人,接纳自己,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和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 形成班风 稳定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具备一个统一的集体信念、热爱班级的集体情感和正确的集体舆论。有了统一的集体信念,就容易把班级的要求变成绝大多数人的行动指南。有了热爱班级的集体情感,就会使个体学生在班级集体中互相学习摹仿正确的品德行为,从情感上受到启发,树立健全的人格。同样,正确的舆论也会使个体学生趋向与班级同一的方向。班级集体信念、集体情感和正确舆论的形成,主要依靠平时的训练。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学习、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这是形成班级信念的重要基础。平时,还要采用变式的方法,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班队活动开展一些社会现象或观念的讨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班级负责的精神,使学生产生一种依恋班级集体的情感。三是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形成为良好的班风。如果发现班上有不健康的行为,我就召开班队会及时纠正。学校组织活动,我都及时总结,先表扬好的,然后委婉地指出个别学生的不足,给学生面子。班风形成了,学生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中成长,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稳定下来。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生活在校园中的小学生们正茁壮成长。今天,他们面对的是菁菁校园,明天,他们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情感促进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为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起来!
论文作者:彭代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集体论文; 班级论文; 他们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