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课程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方课程的提出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了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在《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意见征求稿)中明确规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九年中应占总课时的16%~20%,其中地方课程为8%~9%,学校课程为3%~5%。”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也为地方课程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地方课程开发现状和本土文化开发的意义

地方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本土化,它直接反映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特色,有效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就我国目前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状来讲,存在较多问题:传统课程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也没有科学地加以利用;各级单位和学校教师没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用于开发课程资源的资金等。而对于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则流于理论,缺乏一线教师的实践、参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没有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D.Lawton)从社会学角度对课程的界定是:“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我们现行的课程改革必须考虑自身所处的文化处境,理解并尊重本土知识的教育价值,在与世界课程对话的同时,不能放弃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因此,课程变革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

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构成的:一个是代表国家民族的制度性主流文化,另一种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地域性特质是一个地区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演进中积淀而成的。无论是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存、地方传说等地方性知识的显性文化,还是社会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等地方传统与精神的隐性文化,无一不渗透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地方文化不仅以可见可触摸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生活中,影响并塑造个体,而且还以无形的、潜在的方式影响着个体从精神观念的深处塑造着个体的人格与心灵。事实上,基于地方文化的课程开发是回归学生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的内在要求;基于地方文化的课程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断丰富个体的生活及经验,使个体获得地方文化认同。“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三、英语地方文化课程价值取向

地方文化课程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明确地方课程的价值取向,这是把握地方课程本质的着眼点,也是正确认识地方课程存在价值的关键,更是研究地方课程开发问题的出发点。小学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如下:

1.提升地方文化品位

基础教育具有发展国家主流文化,特别是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的功能。小学英语地方课程自然也要承担发展和提升地方文化素质的职能,为地方文化向先进文化攀升铺设阶梯,为小学生的地方文化与主导文化相融合及英语语言学习提供载体。

2.启发学生自由天性

基础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有着自由天性,应该在精神领域自由成长的孩子,小学英语地方课程同样需要纳入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和经验知识。只有这样,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与教师真正地平等对话,才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与需求,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传承地方文化传统

基础教育具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功能,小学英语地方课程也要吸收本地的优良传统,使小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及对外传播地方文化知识的积极力量。

四、小学英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内容

地方课程的设置应完整地包含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办法、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一)小学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学习,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断丰富个体的生活经验,在英语学习与应用中使个体从小获得地方文化认同。

2.通过课程开发,力图在理论上明确小学地方文化英语课程开发上的生活化、本土化问题,让课程资源成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纽带,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本土文化中可供开发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为地方文化课程开发提供借鉴,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本土文化小学英语课程模式,同时也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课程设计标准

课程设计应当有基本的标准。Furey(Read,1984:xi)提出四个标准:

1.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依据?(adequacy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2.是否适合学生目标?(suitability for learner goals)

3.是否具有成功实施的可能性?(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4.是否具有效果的可评性,能够检测计划中的学习活动的效果?(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syllabus)

(三)小学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含义及内容

地方文化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区域(一般是本地区范围内)自然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它既可作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可作条件性课程资源,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从自然和历史人文两个维度进行。自然领域是指当地的地质地貌、山川河流、气候、自然资源等,历史人文领域包括当地的社会历史变迁、社会文化(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民间文艺、名人遗迹等)、社会经济(经济、教育、旅游等)等内容。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中的有: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景观、以当地建筑为主的文化资源、当地民间传统节庆文化及民间艺术资源。地方文化资源蕴含着当地人民的生存方式、价值观。民风民俗。这些都可以作为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地方文化课程教材内容以专题的方式,涉及本地的历史、本土文化、名胜、名人、民俗、饮食、民间工艺以及现代社会的新貌,每个专题都以英语专题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主要研究小学英语课程开发上的生活化、本土化问题,同时从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目标的拟订、课程内容的选择、教材内容的组织到课程的实施原则和方案、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本土文化小学英语课程模式。

标签:;  ;  ;  ;  ;  

小学英语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