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生 广东省吴川市城东中学 524500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每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可是,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内容不易理解,学生缺乏兴趣,感到学习文言文是个负担。那么,如何巧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情景,激起兴趣;熟读背诵,强化记忆;学新习故,归纳比较;精练巧练,加深理解”四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 课堂 生命活力
能选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每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阅读之,咀嚼之,欣赏之,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人的思想、情操乃至古代社会风俗民情的认识,更可以获得种种美的享受与艺术的熏陶。可是,由于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内容不易理解,学生缺乏兴趣,感到学习文言文是个负担。那么,如何巧运用文言文教学方法,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积极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千方百计创设有效的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课文《愚公移山》时,我提出一些小问题.“愚公几岁了?”有的说:九十岁。有的说:不是九十岁!我问究竟多少岁?一学生回答“不到九十岁”。又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课文说“年且九十”,“且”当“将要”讲,就是九十岁不到。问题很简单,稍微拐个弯的设问,就会使学生产生了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熟读背诵,强化记忆
熟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课文内容和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兴趣,还可以积累词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使一些优秀作品的词语、句子及写作技巧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从而提高现代文的写作能力。因此,从熟读入手进行文言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内容浅显的,表达方式较简单的文章,在一开始就可以要求学生熟读,让他们在熟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文章的写作技巧,找出疑难,在这一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内容较深奥的文章,要着重搞好范读和领读,先给学生作示范,使学生对深奥的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或者把熟读放在讲课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熟读,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帮助记忆的方法之外,还要采用多样的背诵形式如:默背、齐背、个别背等等。
三、学新习故,归纳比较
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文言虚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需要反反复复地讲。因此,每教新课时.我都注意扣紧过去的知识,以旧带新,以新印旧,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要通过此事和彼事的比较来区分它们的异同,认识事物各自的属性。初学文言文的学生,由于受现代语的影响,常用今义解释文言文。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比如:1.古今词义不同的比较。2.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双音词的比较。3.古汉语之间的比较。4.一词多义的比较。这种归纳比较的方法,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精练巧练,加深理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实现。学生的训练要确定重点,要精当,要适度,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引起联想,化知识为技能。练要“巧”,讲求科学性,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学习《岳阳楼记》时,为了更好地领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极凝练的两个写景抒情的段落去描绘两幅图画《洞庭风雨图》、《洞庭晴天图》,使学生能深入地领会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练不要单单放在课外,也可以放在课内,让学生试讲课文大意,讲述某篇故事,评述某篇思想内容,表演某篇情节等等;也可进行一些缩写、改写,在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基本功的练习,如释词、抄词、默写等。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能巧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产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领会得更深、更牢,而且通过一系列的熟读、背诵、归纳、比较、练习等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智力得到了发展,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俞彩娥 浅谈初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J].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10期。
[2]陈秋光 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广东教育(教研版)[J].2008年1期。
[3]张战备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李华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兴趣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