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现就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用药,糖尿病病患的生活饮食控制和管理作如下报告。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药物治疗、并发症、生活方式、饮食控制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如酸性昏迷,长期糖尿病会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是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Ⅰ]。通常分为两类:Ⅰ型糖尿病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为胰岛素抵抗和代偿反映不足。
一、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最特征的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也有少部分患者无上述表现,仅在体检或其它疾病化验时发现高血糖。目前所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尿糖测定、血糖测定和OGTT、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等检查胰岛β细胞功能。目前比较血糖任何时间测量≥11.1或是空腹血糖≥7.0确定是糖尿病。就以往入院病例统计,糖尿病诊断中,尤其应注意鉴别诊断,如肝硬化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可能出现糖代谢异常,还有一些应激状态下如急性感染、创伤等会导致一过性血糖升高。在作糖尿病诊断时要着重注意鉴别。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就以往病例做出统计,主要有以下常见的并发症。
1、感染:高血糖状态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如阴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比较特征的是病患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加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
2、眼部病变: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大部分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如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3、糖尿病肾病:是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主要死因之一。
4、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病患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而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Ⅱ]。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尿潴留、腹泻、便秘、肌萎缩、阳痿等。
6、 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得冠心病的机会是常人的2-3倍,在多年临床病例统计中发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较为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在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无法良好控制血糖时,应及早服用合适的降糖药或进行胰岛素注射,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的病程和并发症的发展。口服降糖药主要有①格列奈类:刺激胰岛素早期分泌,起效快,但易引起程度较轻的低血糖;②双胍类: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临床统计中发现易导致消化道不良反映;③α糖苷酶抑制剂:减慢葡萄糖吸收速度,同时排气增多,易胀气,适用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④噻唑烷二酮类: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但副作用较多,如头痛、乏力、腹泻、水肿、增重、贫血等。药物选择要遵从个体化、安全化原则[Ⅲ]。目前二甲双胍是二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一般可以耐受的都先用此药,一种控制不住再加其它类型药。磺脲类药物一般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目前临床常见的副作用有低血糖、肝肾功的损害,目前较少使用。
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一般建议选择胰岛素治疗,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基础胰岛素注射,建议的起始剂量为0.2单位/公斤体重。按照空腹血糖水平,3-4天调整一次用量,直至空腹血糖达标[IV]。所以,这就要求病人会注射胰岛素,会自我监测血糖,院内有专业人员可进行教授,一般建议年龄较大的患者携子女一同学习。
降糖药在没进食的情况下不能服,吃饭才能服,否则会出现低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一般也建议患者定期来所内化验血糖、尿糖,做肝功、血常规等检查,以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四、糖尿病的生活方式、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在日常饮食中药学会计算总热量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做到合理分配膳食,否则会影响用药效果。以粗粮、蔬菜为主,不宜吃油腻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些瘦肉和蛋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按时规律用餐,且要吃饱,避免饭前心慌、手抖、盗汗等情况的发生。随访中发现,食用苦瓜、南瓜、黑豆等食物的患者,病情控制比较良好。同时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因为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运动会使肝葡萄糖输出量增加、血糖升高,而在胰岛素过多时运动会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映[V],因此宜在饭后运动,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都应适宜。
五、糖尿病病情监测:此病一般终身服药控制,须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每3-6个月监测HbA1c,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调整降糖方案。定期检查眼底、心电图、尿蛋白、血压等,以便了解并发症情况。
随访中发现,按照医嘱,合理按时用药的患者,加上饮食的控制以及合理的安排,饭后作适当运动,病情控制比较好,并发症少,之后来院检查,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糖尿病并未给这些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相比下,一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无法按医嘱那样来安排合理的膳食和适量的运动,病情仍有反复,且之后再入院的患者比例较高。糖尿病是一种生活习惯病,只有改变一贯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所以做到饮食清淡有节律,餐后适当运动,戒烟戒酒,遵从医嘱,合理用药,才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点。
[Ⅰ]陈立典,吴毅,王诗忠,临床疾病康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ISBN 978-7-03-027563-9-366
[Ⅱ]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ISBN 978-7-117-09652-2-774
[Ⅲ]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ISBN 978-7-117-09652-2-776
[IV]罗国春,翁建平,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需重视低血糖的防治.广东医学,2013,24(10):1031
[V]潘长玉,陆菊明,田慧,首都钢铁总公司成人糖尿病率调查.中华医学杂志,2005 75(7):625
论文作者:张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酮体论文; 葡萄糖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