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土地资源压力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操作空间则受到明显限制。在此情况下,逆作法施工技术逐渐在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施工中得到了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要求,还能够在特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相比于传统施工方法更具优势。因此,有必要对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促进技术的推广和渗透。
关键词:建筑;逆作法;施工技术
引言:
逆作法施工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当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逆作法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标准,注意掌握技术要点,以便更好的进行逆作法技术的施工作业,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逆作法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深基坑支护工程也越来越多,作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新施工技术方法,逆作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地下结构类型的建筑工程。目前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在逆作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技术方法首先由日本提出并开始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施工中应用,包括地下车库、污水处理池和隧道工程等。经过70多年的应用发展,逆作法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早期逆作法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有限,只被应用在有特殊施工要求的建筑项目中。由于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多方面优势,相继在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运用逆作法施工的成功案例,均帮助工程取得了较高的建设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逆作法逐渐的应用逐渐受到了整个建筑行业的高度关注。就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应用逆作法的地下结构施工深度已经达到了19m,可满足地下建筑5层深度的施工需求,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还经向更深的方向提升。由于许多建筑工程位于市区的繁华地段,对施工场地的限制较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能对周围建筑和市政管道设施等造成影响。在此方面,逆作法施工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可以突破施工场地的限制,在特定施工条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因此,有必要对其具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2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土方开挖
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地下水防范工作,即要在施工之前及时获取施工期间天气信息,避免在雨天进行施工,施工期间需要注意排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部分部位土质疏松,土壤密度低,容易发生塌方,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加固处理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在土方开挖作业时,严禁损伤到土方内部的支撑柱,确保其充分发挥支撑作用,确保土方施工的安全性。在具体开挖作业时,逆作法施工操作中多会采用暗挖的方式进行,齡开挖作业时,施工人员要遵循平衡、对称、分块、分层和限时等原则来进行土方开挖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地下连续墙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表层土的荷载水平、特征及地下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导墙深度宜控制在1~2m,并高出地面1m左右,墙体厚度在15~20cm之间,墙趾要保持在20cm以上,确保顶面的水平,土面与基底要紧密接合在一起。地下连续墙轴线与内墙面轴线的延伸方向宜保持一致,槽内避免进入泥浆。导墙施工时场地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并做好挖槽测量工作,及时清除掉多余的土,利用模板支撑,后续拆除模板。在深槽开挖施工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合理控制工期,严格控制施工精度,确保施工土层的稳定性。在深槽挖成后,需要进地混凝土浇筑。对于周边存在大规模建筑物的情况,要尽可能的缩短单元槽暴露在土方外面的时间,确保壁槽的稳定度,并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连续墙接头操作。
2.3 支撑柱
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支撑点柱施工作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施工之前需要严格和精确的进行施工计算,有效的控制其偏差在要求范围内,确保其满足永久性结构柱的要求。由于支撑柱有效的承载着地面上结构、地下室及施工荷载等负荷,对整个建筑结构起到有效的支撑。在逆作法施工中,劲性支撑柱、混凝土钻孔灌注柱和核心支撑柱是较为常见的支撑柱形式。在齡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以建筑本身的桩和柱作为什根基,基要伸到持力层的位置,并在现场完成施工。同时还要在地下室每个施工层的标高位置布置钢板,从而为后续钢筋焊接做好准备。在施工结构柱的位置通常会设置支撑柱,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支撑柱。在具体施工时,支撑柱和孔壁都需要设置相应的水平构件来起到支撑作用,确保支撑柱的稳定性。
2.4 楼板模板支设的技术要点
在地下室楼板模板支设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土模承重和搭架支模两种形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土层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并进行整平和夯实处理,对模板进行一层素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宜保持50cm的浇筑厚度。当混凝土凝结变硬后,则需要以梁模板上的支点作为基准,对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作业,确保其标高误差要处于规定范围内。在支模搭架施工时,需要先将地下结构中一层高的土层挖掉,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梁板模板的搭设,针对于完成梁板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施工,地下结构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来延伸施工。
2.5 沉降控制
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和上部荷载应用会对地下连续墙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其出现沉降或是抬升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下,规定了一定的差异允许范围,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旦邻近的柱沉降较大,超出预设值时,则要立即停止上部结构的施工,可以采取开挖部分土体及局部节点压重的方法来避免情况继续恶化。另外,部分情况也可以在施工売成后采用加固和注浆的方式来阻止沉降的发生。而且在实际施工时,还需要通过削弱柱上方的摩擦力,以此来降低基坑开挖会对立柱桩抬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逆作法施工技术充分利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支撑作用,不需要额外进行支护。同时支持地下和地上作业的同时进行,可以充分满足特定施工条件下的施工需求,并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对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可以最大化的发挥逆作法施工技术的优势,加快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周健.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
[2]唐秋龙.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18(07)
[3]谢波.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
论文作者:池艳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作法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方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地下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