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失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我们就会发现,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都有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但是,由于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选择的不同,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同样,一批原始凭证,其会计核算的结果也有很大不同,致使信息的提供者及使用者不得不考虑,哪一个数据更接近于客观情况,哪个数据是更真实的信息。分歧很大甚至对决策者来说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反映结果,不可能同时都符合实际经营情况,可能其中一个或几个是偏差的,也可能反映结果是失之偏颇的。这种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导致的反映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事实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可能就成为现实。这样就会使信息使用者难以或不能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面貌,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二)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同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同于弄虚作假所导致的失真,它是在合法合规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前提下发生的。这是一种合法失真,是会计制度自身是否完善的问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可能允许信息提供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由此,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产生与客观情况不同的偏离。当偏离程度很大以至于造成决策人失误或给报表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时,就形成会计信息失真,这种失真与弄虚作假造成的失真相比,具有更加隐蔽的特点。由于它是合法合规的,所以在一般会计监督中不容易被发现。这种失真同样有危害性,尤其在成本失真和资产不实方面,损害国家和投资人利益,而且由于它不易被明确指出,直至问题暴露时,有可能企业已处于破产境地,这无疑给国家宏观调控增加负担,同时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这种失真必须避免。
(三)会计政策选择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首先,任何一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一切,它们只是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的规范,而且它们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此种情况下,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很大,同类业务会出现很多种会计方法,这就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新问题的出现要求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并在其颁布实施后,失真的可能性才能消失,但从问题的出现到要求的提出,再到准则和规范的制定,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即某个领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长期存在,而不同领域或不同行业的新情况又此起彼伏,因而现实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其次,企业管理不善也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企业会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持续经营,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的。但持续经营假设是一种技术假设,没有考虑管理上的因素。管理和技术对企业来说往往是矛盾的,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技术的假设,管理总是滞后于技术,与技术假设不相适应。企业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实际上总是以技术假设为前提。一份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成果,与其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技术假设的结果。由于企业管理水平还达不到技术假设要求,自然会计核算按照技术假设形成的反映结果就会发生偏离实际的可能。
再次,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益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损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结果,当其中一方实施干预后,就会偏离客观情况。最有条件实施干预的利害关系人往往是经理阶层,经理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评价或其他目标的会计政策,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一旦会计信息的发生有主观意愿参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受到损害,事实上,这种主观意愿在被有关法规修正之前,始终起着作用。
二、如何避免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主要是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每一次会计记录必须有合法的凭证依据,每一种会计处理都必须认真审校原始凭证,不允许伪造和篡改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及原始资料。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这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一种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资料不符合实际经营情况,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应以客观实际情况为基础,因为被会计反映出的结果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只有把会计政策选择同现实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呈现在利益关系人面前,进行评价,才能得到结论。因此,可执行检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是利益关系人的联合评价。
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所以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很小的可能性,大部分会计政策的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能够达到利益协同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但信息提供者有意迁就一些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另一些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则会计政策选择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在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时,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既要有学术界又要有产业界,既要有政府部门又要有民间组织;既要有审计机关又要有会计职业团体。另外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各方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审批程序应严格。在选择上,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调一致,使企业经营的成果能够得到客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