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骆意[1]2004年在《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是指人们从数量、质量和时间上综合调控竞技体操系统以及系统构成要素,使竞技体操运动能够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的目标和过程。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竞技体操系统在一定阶段内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2.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由生存支持系统能力、发展支持系统能力、环境支持系统能力、社会支持系统能力和智力支持系统能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又由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和比较优势能力构成,前者反映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量特征,后者反映质量特征。3.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能力居第一位的是湖南,排在末位的是河南。总体比较优势能力最大的是广东,河南最小。生存支持系统:总体能力广东、上海和湖南排在前叁位,比较优势能力的前叁位是上海、湖南和浙江;发展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广东、上海、北京,比较优势能力前叁位的是广东、天津和浙江。环境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河北、湖南、山西,比较优势能力前叁位的是河北、湖南和北京。社会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天津、山西和山东,比较优势能力前叁位的是山东、天津和湖南。智力支持系统:总体能力前叁位是湖南、广东和山东,比较优势能力前叁位是湖南、广东和天津。4.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由保持产出增长、提高竞技体操产出增长的质量、满足竞技体操基本的生存需求、维持保护和扩大竞技体操所需资源基础、保持适度竞技体操人口,不断提高竞技体操人口素质、依靠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提高来突破发展障碍、促进社会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等7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方面共同构成的目标体系。5.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主要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经济资源能力建设、智力支持能力建设和体制能力建设上。

秦林[2]2018年在《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体育强国建设为现实背景,为实现四川省快乐体操可持续发展,运用机制设计、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推进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非竞技性、趣味性是快乐体操的特点。推广快乐体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拓宽后备人才选拔范围,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相关部门通过完善快乐体操主体、举办快乐体操赛事、开设快乐体操师教练员及辅导员培训班、开展“快乐体操进校园”活动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快乐体操。快乐体操发展还需要借鉴美国经验:美国快乐体操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其以高度的市场化、多元主体参与以及浓厚的文化作为发展动力。(2)四川省学校快乐体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仅少数学校开展快乐体操活动。四川省体操特色幼儿园很少开展快乐体操活动,甚至四川省小学还没有开展快乐体操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快乐体操赛事数量少。四川省体操项目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每年只举办一次快乐体操赛事。在市级赛事层面,只有一所注册于中国体操会协会的快乐体操俱乐部。此外,参与快乐体操推广的主体还是以四川省体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体操协会为主,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快乐体操发展。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落后于东中部省市是四川省快乐体操面临的主要问题。(3)分析发现,多元主体协同程度低、体育管理体制限制、社会大众对体操项目认知不足、快乐体操场馆紧缺以及媒体宣传力度不足等是制约快乐体操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四川省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低,联动作用受限。其次,四川省体育行政部门将竞技体操作为重点项目发展,快乐体操并没有获得相关的政策、资金支撑;四川省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严格把控快乐体操赛事审批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再次,社会大众对体操项目的认知程度低,未能充分认识体操项目的价值与功能。此外,四川省快乐体操场馆紧缺,快乐体操发展根基薄弱。媒体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体操项目关注度下降。(4)研究认为,唯有四川省快乐体操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才能实现四川省快乐体操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有:以推进俱乐部、幼儿园(学校)、政府(体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操协会等快乐体操多元主体协作与联动为抓手,构建起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发挥体操四川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快乐体操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奠定基本环境。充分调动四川省快乐体操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以多元主体的协同力量推进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进程;加强四川省快乐体操文化培育,以浓厚的快乐体操文化带动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提高媒体对快乐体操媒体宣传程度,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方式转变社会大众对体操项目认识。

匡梨飞[3]2009年在《促进湖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非训练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体操运动是湖南竞技体育品牌项目和全省奥运精品工程的重点项目。经过50多年的开拓进取,湖南体操共获得国际国内比赛金牌309枚,先后培养了10名国际运动健将、12名国家级教练员、11名国际级裁判员。湖南体操战绩辉煌、硕果累累,是中国体操运动中的一支劲旅,是中国竞技体操和湖南竞技体育发展的顶梁柱。湖南体操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人才辈出,除了训练因素以外,经济、体制、政策、管理、科研、环境等非训练因素也起了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及观察法,对促进湖南竞技体操持续发展的非训练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人均GDP全国排名中下游,属于内陆不发达省份。举全省之力发展竞技体操,“重点投入”、“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战略的实施,保证了湖南竞技体操发展的经费需求,是湖南体操持续发展的基础;体育体制必须与经济相适应,从业余训练到专业训练、从训练体制“一条龙”到中心管理“一体化”,不断的管理体制改革是湖南体操持续发展的前提;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体育政策的指导,“金牌战略”、“女、小、轻、巧、水”五字发展方针,“精品战略”,“后备人才战略”等是湖南竞技体操持续发展的保障。“以人为本”,注重运动员文化、思想教育,采用主教练负责制、裁判赛前考核上岗制,推行“绩效管理”、利益与效益挂钩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湖南体操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思变”、“求新”是湖南体操人的特点,湖南人的“霸蛮”作风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湖南体操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湖南体操的不断发展;科研是湖南体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湖湘文化是湖南体操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文因素。

周国魁[4]2010年在《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技实力,而且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体育商业化大背景下体操运动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冲击,体操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致使体操的发展失去了市场和动力,我国从事体操训练的人口日趋下降,后备力量存在隐患。这些症结在河南省竞技体操训练中也同样存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河南省竞技体操运动才能得以长足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河南省竞技体操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由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3个基础统计指标和14项具体指标组成。2.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在数量维度特征表现为:在18个地市中,只有在郑州、开封、平顶山和许昌四市拥有6个体操训练基地;教练员人数为23人,其中男教练15名,女教练员为8人;共拥有运动员116人。3.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在质量维度特征表现为: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专科学历较多,本科学历少;在教练员与运动员比例和一、二、叁线运动员比例方面虽然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但这种合理的比例是以薄弱运动员基础为代价的;各地市体操训练条件、训练水平的不均衡状况都制约了河南省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4.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维度特征表现为:教练员对自身继续教育情况不满意;一、二线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叁线运动员人数出现下降趋势;运动员文化学习和退役保障情况不理想。5.影响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因素主要包括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外部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的14个方面的因素。处理好这些因素将有助于从数量、质量和时间维度上综合调控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进程。

骆意[5]2005年在《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进行研究。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能力居第一位的是湖南,排在末位的是河南。生存支持系统总体能力广东、上海和湖南排在前叁位,发展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广东、上海、北京,外环境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河北、湖南、山西,内环境支持系统总体能力的前叁位是天津、山西和山东,智力支持系统总体能力前叁位是湖南、广东和山东。

胡万军[6]2016年在《我国竞技体操区域性发展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及逻辑分析法等,从了解当前我国竞技体操在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和体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竞技体操的区域性发展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就影响区域性发展现状及特征的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今后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相关建议性策略,丰富此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的同时,为实现我国竞技体操各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以期我国竞技体操在下一个奥运周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研究结果、结论及相关建议如下:1.从全国竞技体操区域发展现状来看,东部地区竞技水平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湖南、四川等省市属竞技优势区域,但总体表现为各区域发展具有不均衡性。2.男子竞技体操区域性发展特征表现为:广东、山东及贵州为男子团体优势区域;湖北、山东为自由体操项目强省;中部地区省份跳马项目突出;吊环项目东部地区省份远超过中、西部地区;鞍马项目解放军及陕西队两家独大;四川具有单杠项目的绝对实力;双杠项目四川领先,东部部分省份渐露头角,贵州继续赶超;个人全能方面,贵州崛起。3.女子竞技体操区域性发展特征表现为:广东等地团体项目区域优势明显;全能项目中、东部发展较好;西部地区自由体操处境艰难;平衡木项目湖南、上海优势明显;吊环项目广东、湖南省发展较快;跳马项目陕西、山西及江西优势突出。4.我国各区域间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体育运动学校以及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业余体校),且具有不均衡性。5.东部地区专业队教练员人数占比小于中、西部;竞技体操基础标准设施稀缺,区域性发展相对均衡;影响竞技体操区域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管理和支持程度、教练员业务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以及后备人才匮乏等。6.提出了应加强政府部门对竞技体操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加大对教练员的业务培训与提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相关建议。

赵亚超[7]2013年在《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从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起,我国竞技体操一直保持着骄人的战绩。不光在亚洲竞技体操界保持着霸主之位,甚至在世界竞技体操界也名列前茅。然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操遭遇重创,致使中国竞技体操长期来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其中最突出也是最致命的则表现在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日趋不足方面。全国尚是如此,作为环抱首都的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也不例外,自1956年竞技体操恢复训练以来,如今已由最初的12支竞技体操代表队减少到了仅剩的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和省队在内的五个队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找到我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数量逐年下降的原因并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办法已是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河北省竞技体操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从运动员结构、教练员情况、场地设施、赛程安排、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以及运动员流向和家长态度等方面入手,分别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有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论如下:1.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基数太小,并持续呈逐年下降趋势。2.河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结构上是合理的,但大部分教练员的理论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3.河北省现存竞技体操训练基地场馆除秦皇岛尚需改善之外,其余四地基本能保障正常训练。4.河北省仅一年一次的省级青少年体操比赛不能满足运动员的成才需求。5.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依然是延续的我国举国体制下的“叁层培养模式”,虽然提出了“体教结合”,但实施的并不彻底,过于表面化、形式化。6.运动员的流向问题是家长是否支持其子女从事竞技体操训练的最大顾虑,由于竞技体操运动员参训年龄非常小,于是家长态度成了运动员能否从事训练的关键。针对上述调研结果笔者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1大力挖掘学校体操后备人才。2培养一批新型竞技体操教练员,既能扮演学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又可以承担起专业的竞技体操训练任务。3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时修建能满足竞技体操训练所需的标准体操馆。4营造一种大赛不变小赛不断的竞技氛围,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调动运动员的参赛积极性。5在原有体制下逐步深入开展体教结合模式,杜绝形式化、表面化。6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学生,顺理成章的解决了现有运动员流向的问题,打消了家长的一切顾虑。

冯瑞[8]2010年在《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竞技体操是优势竞技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男子竞技体操。在国际叁大赛事中,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均有很好的表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男子竞技体操成绩更加斐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7块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说明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在“选材-训练-比赛-管理”环节中有着先进的经验和理论指导。为了继续保持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的称号,就应该使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领先地位更加突出,就应该从竞技体育制胜规律中查找各单项的制胜因素,更应该研究、挖掘竞技体操项目的制胜因素,梳理好这些因素并成功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中国竞技体操永葆青春。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历史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从训练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以中国男子竞技体操队备战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训练为调查和追踪对象,以备战北京奥运会典型案例和训练的具体措施为切入点,分析了男子竞技体操项目特征。对中国男子竞技体操队获得巨大成就的制胜因素、影响因素、创新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竞技体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经过问卷、访谈、统计、比较等具体方法探骊出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制胜规律,结论如下:1.我国竞技体操是优势竞技项目,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中国男子竞技体操的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阶段、崛起阶段、停滞与恢复阶段、腾飞阶段。2.竞技体操属于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竞技体操项目由于自身的项目特征。练习中有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技术复杂而多样,向着“叁性”发展,具有竞技体操项目的训练学特征。在神经机能、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具有竞技体操的项目特征,运动员运动中存在“瓦尔沙瓦”、“林加尔德”现象。3.男子竞技体操六个单项的特征不一,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每个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不同,六个单项有各自的动作类型和项目特征。4.制胜规律中有制胜因素、影响因素、创新动力因素,制胜因素由力、难、美、稳、新、高、飘组成;影响因素中由教练员、运动员、场地器材、竞技体操规则、训练原则与方法、训练计划、信息组成;创新动力因素中由比赛竞争、竞技体操规则修改、技术发展趋势、运动员个人需要、教练员个人需要、场地器材的更新、竞技体操科学研究、政策激励组成。5.竞技体操制胜规律中制胜因素是关键,影响因素和创新动力因素是制约条件。解决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制胜因素---力、难、美、稳、新、高、飘互相联系的“群”上,提炼出的一个“群”的力量是无限的,大于各个单因素的简单之和。制胜因素“群”具有整体性,但“群”中各因素在竞技体操制胜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6.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实际训练中遵循着难美原则、稳定原则、区别对待不同运动员、系统科学的训练原则、有效运用激励措施原则、有效控制信息情报原则;训练方法和手段中以适时分解动作的训练法、及时固定组合的训练法、动力定型的重复训练法、模拟比赛情景的训练法、黄氏训练法、汗蒸冰沁训练法,以固定组合练习为主,在练习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科学运用评分规则和制胜因素,不能忽略影响因素和创新动力因素。7.中国竞技体操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科学选材,避免“烟囱”梯队现象。强化中国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竞技体操科学研究,挖掘出难新动作和新连接,提高D分。

梁圆[9]2018年在《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竞技体操发展迅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数量逐渐增多,竞技体操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我国竞技体操"奥运争光计划"及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借助文献资料法、数量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深入研究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的现状,对开发竞技体操人力资源所能对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作用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鹿志海[10]2006年在《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自建国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由过去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转型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如何运用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作为前进的指导方针,保障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了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并对影响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和分析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要继续向前发展,就需要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必须建立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和框架,并以此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的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框架建构了我国竞技体操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体系,将对我国竞技体操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2我国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专业竞技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存在问题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当前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3本文用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框架,即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体系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四个部分组成。4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看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的本质和内在机理就是可持续发展四个子系统在发展度(数量维)、协调度(质量维)和持续度(时间维)上的和谐统一。5我国目前现有的省市体操中心及体操运动队的发展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各省市体操中和体操队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框框中解放出来,制定本省市的竞技体操发展的规划,建立长远的竞技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观,加大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力度,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改善生存环境。6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资源存在很多危机和不足,要解决好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解决好运动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社会如何创造有利空间和大环境才有利于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7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来源途径单一、自身经费不足,教练员水平不高,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的保障制度不完善,科技投入不够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低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机制和合理措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骆意.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 四川省快乐体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秦林. 成都体育学院. 2018

[3]. 促进湖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非训练因素研究[D]. 匡梨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 河南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D]. 周国魁. 上海体育学院. 2010

[5]. 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研究[J]. 骆意. 山东体育科技. 2005

[6]. 我国竞技体操区域性发展现状的研究[D]. 胡万军. 西安体育学院. 2016

[7]. 河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 赵亚超. 新疆师范大学. 2013

[8]. 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 冯瑞. 上海体育学院. 2010

[9]. 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 梁圆. 当代体育科技. 2018

[10].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D]. 鹿志海.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标签:;  ;  ;  ;  ;  

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