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分析了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和优势,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BIM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施工图;方案设计;BIM技术;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图纸是施工的基础,具有指导性作用,而图纸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当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上,依然以CAD技术的应用为主,但实践证实该技术具有诸多弊端,会对设计效率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BIM技术提出并得以应用,在施工图设计中体现出较高的价值,以下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1、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必须从主要建筑内容入手,各项设计工作的开展,应该满足建筑的功能、美观、经济、环保等要求。简单来说,施工图设计首先应该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通过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空间功能,兼顾局部和整体两个要素。从设计工作流程来看,主要包括初步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图纸绘制。
分析设计实践经验可以得知,要想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结构设计的参数计算,这些参数包括承载力、结构极限、构件疲劳强度等,并最终将计算结果体现在图纸中。第二,当建筑结构出现多重效应时,应该针对各种不同的作用计算出相应的效应结果,从而明确最恶劣工况组合,为后期施工提供依据。第三,考虑到区域性抗震烈度的设计要求,综合建筑物的特征、功能、安全性,确定抗震等级。
2、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和优势
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各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进行集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连接了建筑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因此有利于各个建设参与方进行使用,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创建、管理、共享。分析其特点,主要包括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
2.1 应用需求
第一,设计流程需求。针对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传统设计采用二维图档模式,相比之下,BIM技术的应用改进之处在于:设计期间能够保证信息模型的完整性;在BIM标准下,相关软件之间的模型信息可以相互转换;而且支持模型和图档之间的关联性修改与信息更新。具体设计流程如下:首先在BIM软件中形成BIM模型;然后导出BIM模型,将其转化为IFC文件,获得结构构件的数据信息,对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最后以最终的BIM模型为依据,绘制施工图纸,并开展协同管理工作。
第二,模型描述需求。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模型,基础是结构物理模型,同时还包括模型的属性信息、管理信息、关联信息等。其中,结构物理模型中包含了各种构件、节点、截面、轴线、约束的信息;属性信息中包含了材料、荷载、内力、设计结果等信息;管理信息中包含了模型版本、用户权限、模型所有者等信息;关联信息中包含了构件和构件之间、模型和属性之间、模型和视图之间的关系信息等。
2.2 应用优势
第一,BIM技术的应用,集成了较大的信息量,一方面能够表现出建筑材料、结构特征、空间关系,还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另一方面辅助应用计算机技术,能促使各种建筑信息模型化,方便设计人员随时调用信息,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虽然CAD技术和BIM技术都能够对设计图纸进行可视化处理,但相比之下,应用BIM技术构建的模型,构件的数字化更为准确,将建筑结构立体呈现出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加快施工效率。第三,BIM模型可以准确体现出各种图例,方便后期对图纸设计进行修改。而且,通过分析修改之后的图纸,能够明确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设计人员衡量利弊后,以提高设计质量。第四,BIM技术的应用基础,是各个建筑结构、建筑构件的数据信息,参数化设计带来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
3、BIM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
3.1 基本设计流程
设计人员从设计图纸中,对建筑的结构和模型进行分析,辅助应用相关软件,具体分析结构受力,初步设计出建筑构件。然后针对设计结果进行审核,明确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针对性的调整措施,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施工需求。最后对结构施工图纸进行绘制,完成设计工作。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为例,基于BIM技术的结构施工图设计具体如下: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操作软件,参考各项建筑信息,构建出BIM模型,并且将模型导入到后期处理软件中。
第二步,分析BIM模型的不足,制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措施,并且分析内部力学结构。举例来说,施工期间混凝土因自身性质会发生收缩或变形,此时就会改变内力的分布。对此,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建筑结构内力进行具体分析。假设t为初始计算时刻,建筑结构内部的应力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Δε(ti,ti-1)=[1+ρ(ti,ti-1)·φ(ti,ti-1)]+ [φc(ti,tj)-φc(tj,tj-1)]+Δεc(ti,ti-1)(公式1)
式中,Δε(ti,ti-1)、Δσ(ti,ti-1)分别代表从ti到ti- 1时间段内,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应变增量、应力变化量;Δσ(tj)指的是tj时刻的应力变化量;E(tj)指的是tj时刻钢混结构的弹性模量;Δεc(ti,ti-1)指的是从ti到ti- 1时间段内的应变增量;σ(ti,ti-1)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松弛系数;φ(ti,ti-1)指的是混凝土的徐变系数。
分析可知,通过公式1能够计算出随着应变增量的变化,该结构的内部应力变化情况,利用操作软件可以模拟分析出这种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为结构图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步,得到计算结果后,就能够初步形成BIM结构的施工模型,对模型中的构件信息、产品数据标准(IFC)进行比较,就能够得到标准模型。然后使用Etabs软件,能够将标准模型中的文件、数据导出,形成数据库文件(Access)。对各种信息耦合后,最终得到完整的结构施工设计图。而且,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调整,实现优化目标。
3.2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服务中心为例,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度为150m,最大宽度为28m,共计建筑面积约2700m2。为了方便后期施工,初步决定采用台阶式屋面施工法。在施工图设计期间,应用BIM技术模拟后发现,如果采用台阶式屋面施工法,由于屋面跨度大、提高了单位荷载量,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建议采用折板屋面施工法。基于此,分别采用CAD技术、BIM技术进行结构图施工设计,前者用时明显缩短,且建筑结构更加符合设计需求,可见优势明显。
结语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将其用在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实现三维立体化,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文中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BIM技术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敏智.试论基于BIM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817-817.
[2] 张文灏.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26):15-16.
论文作者:彭文德,邱泓彬,王亮,徐智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模型论文; 施工图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