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250001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并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母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9月于本院母婴同室的产妇共10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可知干预组:产后护理知识(9.6±0.5)分、婴儿护理知识(9.2±0.2)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得出对照组中感染率7.8%显著高于干预组,干预组满意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产妇心理、生理等,大幅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协同护理;模式;母婴同室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母婴同室对新生儿哺育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能最大程度提高母子之间的情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而协同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多方协助,渐渐取代传统护理模式,值得广泛使用。本文通过选取本院母婴同室的产妇共104例,作为对象,主要分析并重点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母亲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6月-9月于本院母婴同室的产妇共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2±0.9)岁;干预组52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7.3±1.1)岁;文化程度:24例初中及小于初中、32例高中或高职,48例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法,具体如下:在母婴同室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等情况,给予其臀部、脐部护理。与产妇积极沟通,注意温和用语,缓解其不良情绪,例如,产妇还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而过于抑郁紧张。同时,密切注意产妇子宫复旧,遵医嘱,适当服用抗生素,加强会阴部位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配合协同护理模式,护理产妇家属参与其中,以发放宣传册、视频讲解、广播等多种形式,指引他们观察其产后康复情况。例如如何帮助新生儿沐浴、换尿布及照顾产妇等。具体方法:①产妇生产后恢复事项:耐心回答并解决产妇家属的各种问题,选派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家属怎样有效缓解疼痛感,告知分娩后排尿对产妇的意义,从而协助医护人员帮助产妇排尿,避免摔倒事件的发生。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告知生殖道卫生的重要性;②饮食与母乳喂养事项:禁烟禁酒,护理人员及家属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日常饮食,注意清淡,纠正不合理饮食的产妇。告知他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正确喂养新生儿,注意喂养的动作与频率,定期按摩、保养产妇乳腺;③新生儿护理:家属协同产妇共同照顾新生儿,护理人员先做示范工作,让产妇及家属熟知注意事项,随后几天由他们完成新生儿洗澡、换尿布、抚触等,主要护理人员需在旁给予纠正,直至能熟练操作;④产妇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前,选派资历丰富的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帮助,鼓励母亲、婆婆以及丈夫等产妇家属参与其中,依据相关健康指导内容,由护士提供,以不同的反馈结果指导出院注意事项。倘若均掌握的很好,可告知出院后营养饮食、会阴清洁、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照顾注意事项[1]。如果知识掌握不理想则需进行温习,换种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从院内感染发生率、产妇分娩后5天对婴幼儿护理与产后护理健康知识熟悉程度、自身抑郁心理以及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婴幼儿护理与产后护理健康知识以反馈式进行问答(满分为10分):①10分:产妇能回答所有问题;②0分:则产妇完全不了解相关护理知识。抑郁情况依据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2],抑郁情况越重,则得分越高,满分100分。同时,对医院服务质量,以问卷调查法,采用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出院前护士服务与基础护理质量能力,并记录有无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检验,以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抑郁、知识掌握情况
经调查,可知干预组:产后护理知识(9.6±0.5)分、婴儿护理知识(9.2±0.2)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母婴同室一般指母亲与新生儿一整天住在一起,为了促进母子感情,坚持母乳喂养,然而新生儿自主神经比较差、呼吸道较为窄细,常常因不适当的喂养而发生呛咳、呕吐等不良现象[3]。因此,在母婴同室中实施协同护理以改善各种不良情况,促使婴儿、母亲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3.1协同护理模式对母亲角色转变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主要基于责任制护理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护士自身现有的实际能力、多方综合等,加强自我护理,给予信心与勇气,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从而能够应用现有的人力、财力进行合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提高稳定、良好的护理环境,使协调者、教育者以及支持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对于产妇而言,自身心理因素与其身体、新生儿恢复健康联系紧密,一部分母亲,由于是初产妇,当经历妊娠至分娩这等大事,常常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过于抑郁,十分矛盾与不安。而积极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帮助患者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巧,适应母亲角色,促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4]。
3.2评价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模式对母婴的护理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三个月内本院母婴同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经调查,可知干预组:产后护理知识(9.6±0.5)分、婴儿护理知识(9.2±0.2)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得出对照组中感染人数4例高于干预组,干预组满意人数5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干预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因此,积极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与其家属参与,帮助产妇顺利转变并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纠正不良抑郁心理。而且周到与细致的知识宣教活动以及人性化的服务,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知识的理解度,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注重自身卫生,无疑大幅度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新生儿与母亲顺利出院。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中积极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生理等,大幅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未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意义深远,值得广泛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莉娟,吕连玉.协同护理模式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294-296.
[2]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5-846.
[3]袁晓明,方淑芹.母婴同室的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2):42-43.
[4]张雪梅.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母婴同室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0(20):2826-2828.
论文作者:虞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产妇论文; 同室论文; 母婴论文; 新生儿论文; 模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于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