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楼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14000)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即为广义的脑梗死,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2%,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塞是指脑组织突然发生局部供血动脉的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许多患者就诊时已错过超早期溶栓时间窗(发病后6小时以内),其致残率高。目前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因此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及规范化治疗已成为脑梗死治疗与研究的关键。现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丹红注射液;规范化治疗;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55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Danhong Injection and Naloxone
Liu Bofu
(Hunan Yueyang Tower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eur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0)
Abstract Ischemic stroke,generally speaking,i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ne kind of commonly see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counting for 60%~72% of the total sum of stroke patient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efers to the sudden decrease of blood perfusion reduction or complete interruption of blood flow in the local blood supply arteries in the brain tissue,stopping blood supply,oxygen supply and blood glucose supply and making the local brain tissue damaged. This disease happens suddenly,commonly seen when you take a rest and sleep and it will reach the peak within a few hours or one to two days.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s increasing and many patients have missed the super early thrombolysis time window when seeing a doctor,with high morbidity. And so at present it has been the focus of clinical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as well as the mortality rate. Also it has become the key to study the protection an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ischemic neuron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anhong injection standardized treatment clinical observation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我们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应用丹红注射液(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与纳洛酮(吉林敖东制 药有 限公 司)进行联合治疗,并对丹参注射液联合相同的纳洛酮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对分析。2组患者均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北京拜耳医药公司),0.1g,每天1次。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规范管理血压、血糖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并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所有患者均突然发病,其中意识障碍52例,一侧肢体功能障碍98例,言语不清85例,眩晕伴平衡功能障碍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与纳洛酮,对照组丹参注射液与相同的纳洛酮剂量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组55例 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53~72岁,平均年龄63.0岁;对照组55例 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52~70岁,平均年龄62.1岁;110例患者的病程均<7d,2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均依据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修订的脑血管疾病标准,且均尽快进行脑影像学(CT或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应用2.0mg纳洛酮+0.9%的NaCl 250mL、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天。
1.3.2对照组 2.0mg纳洛酮+0.9%的NaCl 250mL、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天。
1.4 疗效观察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
1.4.1疗效评估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肌力提高达3级以上,生活完全可自理为治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多数消失,肌力提高达2级以上,可独立行走、生活部分可自理为显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小部分消失,肌力提高达1级,扶拐杖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为好转;恶化或者死亡均为无效。
1.4.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度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1~45分。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O软件进行 数据处理,2组时间疗效比较采 用多组比较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 em enyi秩和检验,住院时间 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q 检验,P < O.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1%,丹红注射液加纳络酮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丹参注射液联合相同的纳洛酮剂量治疗对照组,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丹红注射液加纳络酮组最短。P<0.05,见表 1。
3 讨论
中医医学认为脑脉痹阻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脑梗死的证候特征,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率8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凝、促进纤溶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通过现代制药工艺制造而成,以丹参为主药,红花为臣药,红花味辛、性温,亦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与丹参相辅,除邪不伤正,共奏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红花 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 管,对 二磷酸腺苷(A D 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 的降压作用,丹参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合成、增加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消除机体氧自由基等功效,可使血管扩张、细胞膜稳定、红细胞数目增加等;红花中富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活性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扩张血管、抵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等功能,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及一定的降压作用;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 G)和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水平,减轻因缺血、缺 氧所 造 成 的脑 功 能 损 伤,对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防治 缺血性 脑血管病 发生具有较好疗效,纳洛酮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始于80年代,由Baskin等首次报道,此后便被国内外各界医务人员广泛应用到了急性脑梗塞临床工作中;Baskin等当时纳洛酮应用剂量为0.4mg,而国内外临床常规剂量为0.8~2.0mg/d。本次研究治疗组将纳洛酮常规剂量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笔者认为其原因是:纳洛酮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抑制剂,可特异性拮抗3种阿片受体类型;从而对患者的神志、肢体及脑功能等产生治疗效果。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纳洛酮可同内源性阿片受体产生竞争,从而减轻了神经系统的损伤;可抑制自由基的合成、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减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促进神经细胞代谢、防止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可加强脑内各种内源性保护因子活动,从而发挥出保护神经细胞的功效;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使血浆黏稠度降低。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在急性脑梗塞临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多机制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采用多途径、多重保护机制的综合药物治疗有益于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应用丹 红 注 射 液与纳 洛 酮 治疗55 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取 得 了 一 定疗效,提示两者治疗效果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并且临床观察中两药联合使用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毒性 副作用,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 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 中风病大全[M ]. 北京:人 民卫 生 出 版社,2006:14—16.
[2]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 脑血管疾病诊 断要 点[J 1.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王晓焕,苏苹,何宇梅.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的影响[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 志,2006,4(4):286—288.
[4]庄伟端,许瑞敏.急性 脑血管 病昏迷病人血浆 内啡肽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治疗作 用[J] .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455—4 5 6 .
[5]韩仲岩,丛志强,唐盛猛.神经病治疗学[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 版 社,199 3:50—58.
[6]黄志雄,徐如祥,王清华,等. 纳洛酮对急性 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危重病医学,2002,14(11):695.
[7]刘双秀,杨万胜. 纳洛酮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 临床荟萃,2009(11):70-71.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临床医生 2011年 第 39卷 第 3期(总 229)
论文作者:刘柏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注射液论文; 缺血性论文; 丹参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红花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