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区规划中江南明清园林的再现方法研究论文_郭妤

 上海融创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探讨了在现代园区规划中再现江南明清园林的需求下,从最初规划阶段空间布局的预留、空间序列结构的预设,再现到最后园林景观框架的搭建以及细部景观元素的再现,如何逐步实现园林再现的方法研究。

关键词:园区规划;江南明清园林;再现

1引言

在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中,涌现大量仿照江南传统园林修建的住宅项目,希望从形式上和精神上再现明清时期的生活场景和理想追求。就像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所言:“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在现代园区环境中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场景。

相比于其他朝代,明清园林更加注重技巧性,造园技艺精湛,较多的程序化与人工化,更加注重装饰性,园林建筑日渐追求繁复与奢华,能够从形式上体现更多的价值感和较强的私密性。同时江南明清园林实例的留存较多,这样容易让大众形成在视觉及形式上的对等联系;中国文化传承的特殊也造就了审美的惯性,因此通常会选择江南明清园林作为蓝本进行摹写和再现。

而在实际项目操作需要从规划初期就有意识地进行整体布局与空间预留,到后期一步步地模拟创作,从而一方面实现对江南明清园林的再现,一方面希望创造符合当下人审美和生活习惯的居住空间。

2园区空间体系的营造

2.1“筑眼成园”

围棋因眼而活,在一个总体规划中亦是如此,在合适的眼位留出适当空间,形成特定界面的围合感,这就是传统园林能够实现的空间所在。例如在下图的园区规划案例中,初始强排规划仅考虑最大化容积率价值,空间毫无个性和体验感,完全牺牲了园区空间及功能品质。而在“筑眼成园”原则下完成的规划中,将建筑的排列错动重新调动后,园区内面状空间和线状空间相结合形成了空间开合网络。在这里,空间的呼吸眼出现了,空间的序列感成立了,园区内需要提供必要功能活动的场地可以落位了,传统园林的围合感及格局也渐渐成形了。

图1 中式合院强排规划

2.1.1适宜的公区庭院尺度

在对江南中小型传统园林的尺度研究后,可以看到:其空间尺度可以基本分为三个区段(在这里我们称为“大/中/小庭院模块”);庭院空间的长宽比范围通常为长向2:1.1;大庭院与中庭院通常都会布置水系,而小庭院往往无水系。同时结合常规合院建筑单元模块的尺寸,可以拟定出适用于规划的3个尺度的庭院模型,来实现各模块园林的再现与衍化:大庭院模块(30-35)米X(40-45)米,中庭院模块(20-25)米X(25-30)米,小庭院模块(10-15)米X(15-20)米。

图3部分江南中小型园林尺寸研究(依次为耦园、艺圃、网师园、留园冠云峰庭院、怡园边院、网师园殿春簃、畅园)

2.1.2中心庭院

园区规划的中心庭院是景观核心精华,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园林品质。通常视整个小区的规模设一处或多处,其规模也应有一定控制:过小难以展现多重层次,而导致拥堵;过大则层次体系混乱,园林建筑尺度难以把握。

中心庭院一般以30米宽40米长呈长方形为宜(可套用前文大庭院模块的尺度),并以亭、榭、假山、流水为主景点,运用连廊、园路、水系进行连接、分割,植栽、景石虚以围合,组成多重空间,相互渗透、穿插,互为对景、借景。全方位多角度在迂回转折之间,梳理各点位之间关系,疏密有度,动静结合,画面应逐次展开,随路线递进不断变化。

2.1.3组团庭院

组团级庭院是整个园林脉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面积一般控制在300-600平方米左右,可套用前文中庭院和小庭院模块的尺度。同时可充分利用消防回车场,街巷十字交叉口等地域,略作扩大,整个交通体系及空间转折变化之处,也是提供驻足、休憩的场所。景观元素不一定要多,但要有鲜明的特色,从而提高辨识度。空间层次不易过多过繁,清新疏朗,敞亮,充分使人与阳光、蓝天、白云交流互动,是整个小区与自然呼吸对话的气眼。

图4 某住区项目公共庭院尺寸分析

2.2营造归家动线的空间序列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的具体布局方式,因规模、地形、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通过空间开合变化、动线组织,来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使园林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丰富的景色,典型案例如苏州的留园。而在现代园区中,通过“筑眼成园”完成了园林化空间的预留后,还需要进一步有意识地塑造园区整体的空间序列体验,来强化与传统园林的空间相似度及体验。

例如从“入口-序园-巷道-公共庭院”这一空间组织安排,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组织空间序列,在进入组团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相对狭窄的巷道作为引导,最后通过对比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加空间效果与游憩体验。

图5 某住区项目入口至中心庭院的空间开合分析

2.3管理街巷尺度及景观营造特征

2.3.1东西入户巷道

东西入户巷道是一般住户南北入口前的重要通道,是连接各家各户各大小园林的脉络,也是人流使用最频繁之处,因考虑日照、入户等影响,一般较宽敞。在尺度上,通常围墙4米高、巷道5.5-6米宽,长度控制在5-6户为宜。

按步行来看,路宽在1.2-1.5米左右;按传统园林手法,路的线性应曲折,两侧绿化带要厚薄变化。在地面铺装及空间布置上更应注重考虑与入户门头的关系,规整大气,干净整洁。乔木的树形选择宜斜杆,交互掩映,一起构建整个空间变化,使得行进路线中视觉中心不断变化转移,做到真正步移景换。绿化配置上层次应丰富,且以常绿常花为主,构成每条巷道的个性特色,增强其可识别性。在细部处理上,注重人性化,尤其是门与门、门与路,充分运用对景、障景的手法,使家的归属感、识别感更强烈,体会到园中有家的感觉。

2.3.2南北通过巷道

南北通过巷道一般两侧均为山墙,贯穿南北。考虑消防间距等因素,巷道间距在4-6米之间,由于山墙过于高大,空间较为压抑且直板,无出入门户使之更为单调。

在此类空间处理上,充分考虑路线以柔和曲线为主,蜿蜒转折幅度较大,使空间的变幻层次丰富,在层次分割上宜虚宜柔(植物、景石)。再以高大乔木种植,光影效果投射在山墙上,弱化山墙的压迫感。绿化配置上追求自然生态,宜精宜雅,以人为鱼,以路为溪,仿佛鱼游清溪,自由灵动,两岸绿植葱郁,嶙峋山石点缀其间,追求一种出尘忘世的境界。

 图7 某住区项目通过巷道

3中式景观实现的渠道

3.1中式独特的构景手法

3.1.1对景:在园林中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看面形成对景,不同于西方的轴线对景,而是随着曲折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

3.1.2借景:借景分近借与远借,近借园内建筑、山石、植物,远借园外远山、水面、亭、塔、楼等,丰富画面层次。

3.1.3框景:利用窗洞、柱间、廊下挂落、乔木枝干等组成边框,将园内景色有选择地收入其中,如画框嵌就的图画。

3.1.4障景:障景讲求欲扬先抑,在园林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通过一步一景、曲径通幽、层层叠叠的感受变化,借以造成一种深远和不可穷尽的游园感受。

图8 框景手法的应用

3.2建筑组合关系

在公共庭院设计中,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和功能性建筑空间结构相结合。行走在转折迂回的空间中能感受到景观的不断变化,通过营造变化流动的空间,获得丰富多变的体验。

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成为风景主题,或成为一个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结合构筑物的功能、体量,在园区中常用的有四面厅、水榭、连廊、亭等形式的传统构筑物。将中式古典园林中精巧的构筑物引入园中,既作停留、观景空间,也是园内游览的观赏点,通过数个构筑物的组合,围合形成丰富的园林空间。

3.3景观元素构成

3.3.1叠山:叠山是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叠山的形式受园林面积及其他条件所影响,但都必须与山的自然形象相接近,同时结合园、林地形变化、周边建筑关系,搭配适宜的植物和构筑物。其中还有一类独立的峰石,常常能够成为一处主景和点睛之笔。

图10 园林建筑的组合关系

3.3.2理水: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的来源,园中池面宜于有聚有分、聚分得体,驳岸有叠石、石壁、石矶等形式,结合石桥或构筑物,形成富于变化的滨水空间。苏州诸园水池形式各异,而狭长形占多数。因为这种形状的水池从纵长方向来看,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的水口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可使园景更为深邃。

 图12 传统花街铺地的再现

3.3.3铺地:铺地纹饰营造并强化景点意境,铺地图案作为环境背景,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创造出图案之外深永的意境和韵味。

3.3.4门洞匾额:门洞形式多样,边框用灰青色方砖镶砌成挺秀的线脚,与白墙配合形成朴素明净的色调。匾额常与门洞搭配,以匾额命名及主题表现园主人风骨,同时也丰富了园林的氛围与文化内涵。

图13 门洞匾额的再现

3.3.5花木:古典园林中的花木种植是进一步升华氛围的重要元素,以季节或气质为线索,作为一点景或一园主题,结合园林空间、建筑观赏点、花窗、门洞等考虑进行布置。

图14 花木种植手法的再现

4结语

要在现代园区规划中实现江南明清园林的再现,首先要从规划阶段开始有意识进行传统园林空间尺度的预留以及空间序列结构的预设,之后层层分解,逐步从空间落实到结构,乃至景观元素细化。从骨架的搭建到实体的丰满,有步骤可循,有实例可参,但要达到传统园林的形神兼备还需要大量文化积淀以及对不同时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研究。

参考文献

[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郭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现代园区规划中江南明清园林的再现方法研究论文_郭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