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中国论文,原因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
虽然目前学术界将2000年作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但是2000年和2001年的CPI都低于1%,2002年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和物价下跌。因此,本文选取2003年作为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开始时间。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如下特点:
1.当前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通货膨胀,本是指生产要素要求在工资和价格等方面保持一致,导致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现在也用来描述价格变化过程中的结构性差异。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三大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中间产品价格涨幅,而后者又高于最终产品价格涨幅。2003—2006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往年分别上涨了4.8%,11.4%,8.3%,6%;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了2.3%,6.1%,4.9%,3%;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了1.2%,3.9%,1.8%,1.5%。
其二,农村价格幅度上涨高于城市价格上涨幅度。图1显示,2003年1月—2007年10月,只有4个月份的城市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期比低于农村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期比;两者差额平均为0.66%,最高达到1.9%。自从2006年1月以来,农村价格上涨与城市价格上涨的差距还在拉大。
图1 农村CPI同期比与城市CPI同期比的差额
2.当前通货膨胀是非平衡型通货膨胀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非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上涨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上涨有限。2003—2006年的4年间,食品价格上涨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分别要高出2.3%,6%,1.1%和0.8%。2007年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比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高出6.5%。
其二,食品价格上涨,又主要集中于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上。在食品的CPI指标体系中,总共包含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16类。食品的这些类别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价格的上涨相互影响、相互传递,没有明显的高低大小区别。但是,总的来说,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及其加工制品价格上涨幅度要高于其他食品价格涨幅。
3.当前通货膨胀基本上是温和的,但是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2003—2007年(2007年只有前10个月的数据,下同),我国的CPI月度同期比的年度平均值分别为0.66%,3.5%,2.2%,1.3%和3.2%,都处于较温和的数值水平。因此,到目前为止,当前价格水平的上涨还属于温和性的通货膨胀。
当前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还较小。2003—2007年,我国的CPI月度同期比的标准差分别为0.25%,0.55%,0.38%,0.2%和0.74%。但是,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特别是2007年的通货膨胀标准差比2006年增大了将近4倍。
4.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但是在国际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
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与通常意义上的货币贬值的区别在于,前者导致一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而后者是指国与国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但是国际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2003—2006年年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美元兑8.277 0元、8.276 8元、8.191 7元、7.808 7元人民币。2007年11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425 5元人民币,与年初相比升值幅度达5.14%。
5.当前通货膨胀属于预期型通货膨胀,但是不可预期的因素逐渐增大;此外,城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快速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和物价满意度一般很难估计,但是可以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对全国城镇储户进行的抽样调查来进行对通货膨胀预期和物价满意度的估计。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每年2月、5月、8月、11月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同时进行。每次样本量为2万件。根据调查对象对问卷中有关问题的回答,构造物价预期指数和物价满意指数。①
(1)物价预期指数。根据居民预期未来3个月物价与现在情况的比较,对居民的物价预期进行赋值:回答上升、基本不变和下降的分别赋值1,2,3。物价预期指数等于居民物价预期的实际取值之和除以当居民全部预期物价下跌时取值的和后乘以100。该指数越高,居民认为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越小,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在图2中带圈的折线是2003年第1季度—2007年第2季度的物价预期指数。图2显示,物价预期呈现波浪式的平稳下降。
图2 城镇居民的物价预期指数和物价满意指数
(2)物价满意指数。根据居民对物价的评判,对居民的物价满意状况进行赋值:回答偏高、难以接受,偏高但尚可接受,令人满意分别赋值1,2,3。物价满意指数定义为居民对物价评判取值的总和除以当居民全部认为物价令人满意时值的和与100的乘积。该指数越高,居民的满意程度越高。在图2中带星号的折线是物价满意指数。图2显示,城镇居民对于物价的满意程度平稳快速下降。
6.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念高度不一致
由于CPI指标体系的原因,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实际感受和信念与发布的数值出入较大。首先,食品权重过高有可能高估了通货膨胀。目前我国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过高,若把烟酒加入食品项,食品的权重为37%左右。而在美国的CPI统计中,食品所占的权重仅为13.9%。
其次,房地产权重过低有可能低估了通货膨胀。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4.8%提高到2006年10.4%,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4%提高到7.7%。农村居民居住支出自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3.9%~16.4%的高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仅次于食品的主要支出。我国居住类在当前CPI中的权重是13.2%,比2000年提高了3.5%,但是与美国居住类在CPI中42.7%的权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二、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分析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下面根据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列举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一些具体原因。
1.国内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食价格指数从2003年1月—2004年9月出现了快速上涨,但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经历了快速下跌。之后,国内粮食价格平稳上涨,但上涨幅度较小。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较快上涨均始于2006年下半年,但粮食价格涨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渐趋稳定,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2007年4月份以来却屡创新高。
我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从2003年1月—2004年8月出现快速上涨。2004年9月—2006年6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一度下跌,但是之后又飞速上涨,至2007年10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增长率达到了130.1%。受过去猪肉价过低和蓝耳病等疫病的双重打击,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因此猪肉价格以空前的速度上扬,仅2007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就同比增长了70%。这直接带动了其他食品的价格上涨,并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引起价格全面上涨。
2.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直接导致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2006年全球谷物减产了3300万吨。此外,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美国等一些发达工业国家调整能源政策,鼓励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为燃料,这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这些对国内食品价格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3.人民币升值和高额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乘以产出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因此,从理论上说,货币发行量过大是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我国广义货币量M2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GDP增速。2003—2006年,我国M2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增长率的5.4%。
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不同的是,当前通货膨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央行公布的2007年6月份的M2的数值377 832.15万亿元为基准,2007年上半年外汇储备为13 326.25亿美元,即便以7.5的比率计算,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比总货币供应量的四分之一还多。
4.低利率推大投资和资产泡沫,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我国近几年来的存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导致投资增长过快。2003—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高达23%,比GDP增长率高出13%。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是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直接原因之一。
与1995年通货膨胀情况相比,当前通货膨胀还呈现资产和通货双膨胀的局面。房价上涨比较突出,房屋租赁价格涨幅全面提高。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迅猛发展,居民对股票投资的热情高涨,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上证综合指数在2003—2005年一直在1000多点徘徊,而2006年开始上涨,至2007年10月达到5000多点。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资产泡沫导致居民存款从银行搬家,流入股市和房市,进一步推高了货币供应量。
5.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我国约40%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传导到国内商品价格的速度更快。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我国对能源和部分初级产品的价格管制,使得能源进口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过剩产能进行消化,这使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会立刻反映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来。
6.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工资上涨压力将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7.居民对通货膨胀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预期增强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货膨胀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通货膨胀预期比较隐蔽,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会存在短期的非理性因素,这都会对居民消费、投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真实通货膨胀率。图2中的央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近期粮油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认为物价会继续上行的受调查居民要远多于认为物价会下降的居民,这表明通货膨胀预期开始平稳,并且预期通货膨胀率稳步增加。
三、结 论
本文总结了我国2003—2007年的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通过定性分析总结了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构造了静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动态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各个变量对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相比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通货膨胀,当前通货膨胀具有如下明显特点: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是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基本上是温和的,但是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货膨胀和货币升值同时出现;属于预期型通货膨胀,但是不可预期的因素逐渐增大;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念高度不一致。
第二,新一轮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同时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粮食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物价预期都对当前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成本推动型的特征还不是非常明显。一方面,劳动成本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不是很显著。另外一方面,这几年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都低于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尽管如此,还是要防止当前的通货膨胀演变成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第三,流动性过剩对于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影响,但还不显著。本文的计量模型表明,外汇储备、汇率和上证综合指数这3个变量对于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较弱的解释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能忽视流动性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四,治理政策要着眼于当前通货膨胀的特征,而不是盲目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首先,发展生产,加强管理,通过稳定居民最为关心的粮食和肉禽价格来降低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对于在长期中降低通货膨胀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利用国际市场补充国内短缺物资,增加价格增长最快的物资的供给。再次,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注释:
①物价满意指数和物价预期指数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和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而得。指数定义来自于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唐寿宁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城镇居民金融参与报告(2007)》。
标签:cpi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货币供应量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cpi指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