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认识的调查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为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摸清各层次相关管理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为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条件。
一、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共有22道调查题,选题中有被调查人的背景情况。每道调查题后面附有若干个备选答案。大部分调查题是单选题,少量为多选题。对于多选题,要求被调查人将选中的备选答案按重要性排序。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某行业中一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经济责任和内部审计有关的中层管理人员,共收回了104份问卷,有效问卷102份。
上表显示,被调查人大都年轻且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
上表反映,被调查人大多对经济责任审计有过直接的观察或感受。
鉴于被调查人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员直接经历过经济责任审计,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可靠性较强。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含义的理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2月颁发实施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作了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范围也有了扩展,废止了1999年5月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
然而被调查人对于经济责任含义的认识还存在以下问题:(1)被调查人更能接受对经济责任的一般性定义,而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不够关注,不能完全分清彼此之间的异同。(2)被调查人对经济责任含义期望能有更为具体的界定。因为,中办发[2010]32号文件甚至没有直接区别“财政”和“财务”两类经济活动,指导性不强。
2.关于经济责任的内容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参与人。
关于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经济责任主体、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认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汇总表明,对经济责任的内容和经济责任审计参与人的多元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性是有比较普遍的认同。
3.关于调查人对内部审计员工作的认识。
本次调查表明,被调查人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有很高的期望。
审计期望过高,也表明对内部审计师职责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解。
4.对经济责任审计间隔期的要求。
备选答案中的间隔期是从长到短排序的。在所有的第一选择答案中,从多到少的排列是“现岗位任职结束后”(54票选中,以下括号中意思相同);“每个正常任期结束时”(26票);“两年一次”(13票);“任期内任何时间(以专项审计形式滚动实施)”(5票);“三年一次”(4票)。
各个备选答案被选中的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是“每个正常任期结束时”(77票);“现岗位任职结束后”(67票);“任期内任何时间(以专项审计形式滚动实施)”(64票),“两年一次”(37票);“三年一次”(33票)。
5.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间隔期是否可能达到审计目标。
有95.05%的被调查人回答是有可能的。
6.审计过程中是否需要向被审计人及该单位财务负责人之外人员通报情况、征询意见。
这项通报情况和征询意见的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进场时向领导班子和群众代表通报、审计过程中举行座谈会或个别访谈、通报审计结果等。调查结果表明,90.09%的被调查人认为有这个必要,说明干部职工非常希望参与和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
7.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效性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36%的被调查人没有看到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说明企业中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干部没有直接接触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54%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报告中没有重大错报,只有2%的认为肯定有错报;被调查人总体上是信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或者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认同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调查还表明,80%以上的被调查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有影响。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评价,“有一些作用”以上的选择在92.16%和99.02%,说明被调查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这两方面有作用。但是,选择肯定程度最低的“有一些作用”人员很多,分别占了40.20%和33.33%;而选择肯定程度很高的“作用很大”的人最少,分别占了14.71%和22.55%。调查结果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的干部考核和财经工作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三、调查带来的启示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审计环境,造成审计目标与审计现状之间的差距扩大。
1.内部审计的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企业的目标。如果偏离了这个根本问题,那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和期望就会出现偏差。譬如本次调查中,被调查人对经济责任的理解还存在着较大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的色彩。
2.经济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是不同的。管理责任就是要建立和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审计责任就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发表意见。被调查人中,将许多管理责任看作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譬如绝大多数的被调查人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负责”,对内部审计有着过高的期望。
3.现代审计,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基础上的抽样审计,不是对财务记录的简单复核。而大多数被调查人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财务记录的全面复核,譬如被调查人大多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查看企业的每一笔交易”。这种期望是与实际不相符合的。
4.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该并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被调查人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在干部选聘、财经工作等方面的作用还不是很满意。其实,审计成果的应用责任(权力)不在审计部门,而是在干部管理部门和更高层次。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还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