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政治斗争的主战场从欧洲移向亚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战场论文,欧洲论文,世界经济论文,亚太论文,移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通过国际关系中西西矛盾、东西矛盾、南北矛盾以及亚太地区内部诸矛盾演变的分析,论证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斗争的主战场。
一、亚太地区是世界主要矛盾斗争的主战场
西西矛盾是世界多极格局的主要矛盾。然而,由于受“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的制约,西西矛盾中——美欧、美日、欧日这一三角矛盾并不是平衡发展的。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经济实力和高科技水平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争夺经济主导权和高科技优势成为大国争夺的主要内容。在美欧日三极中,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最快。美日矛盾,特别是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199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3.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的20%。估计到本世纪末,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美国的70%,人均国民收入也将超过美国的40%左右。自1985年起,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91年日本的外汇储备已高达800亿美元,同年贸易盈余也超过1000亿美元。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基本居高不下。据《每日新闻》报道:1993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达604亿美元。这与美国连年的财政和外贸双高赤字形成鲜明对照。于是,以贸易摩擦为主的美日经济矛盾日益加剧,成为世界持久而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之一。美日矛盾显然已超过美欧矛盾和欧日矛盾,上升为西西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自然也成为世界多极格局的主要矛盾,美国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战后以来,美日矛盾经历了大约三个发展阶段。1975年西方六国首脑会议之前,美日之间完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关系。经过了50和6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75年的西方六国首脑会议标志着战后美欧日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三足鼎立”阶段。但是,由于当时仍然存在苏联核威胁,欧日尚需美国的战略核保护,所以,三方乃是不平等的“三足鼎立”格局。在这一阶段中,美日两国几乎年年都要就经贸问题举行高级会谈,每次都是以日本方面作出妥协和让步而暂告结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罗斯核威胁削弱,加上日本经济实力获得进一步增长,美日关系发生了阶段性质的变化,日本进入对美国可以说“不”的又一新阶段。今年2月,日本首相细川访美,双方就两国突出的贸易问题再次举行高层会谈。但是,日本不再像往常那样作出任何让步和妥协,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会谈破裂。日本就会谈结果宣布:两国开始了“新时代的日美关系”。细川称这是“成熟的、大人之间的日美关系”。陪同细川访美的副官房长官鸠山由纪夫则认为“日美关系迎来了成熟的新时代”。所谓“成熟的”关系,实质是日美关系进入了“平起平坐”真正平等的新阶段——第三阶段。细川这次访美结果是日美关系发生阶段性质变化进入第三阶段的重要标志。在日美三个阶段性关系中,存在着既协调又争夺两种斗争方式。在第一、第二阶段中,协调是主要的,但在第三阶段中,协调则退居第二位,争夺则上升为日美矛盾的主要方面。
美日关系第三阶段还表明美日矛盾进入了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新时期。美日首脑会谈破裂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3月3日宣布将施行“超级301”条款制裁日本,对日货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日本政府则毫不在乎,轻松地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美日会谈破裂之后,克林顿紧急派遣特使乌尔夫出访欧洲,旨在同欧洲联盟商讨共同对付日本的措施。在美日会谈之后举行的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美欧已联合起来对日发起攻势,一致要求日本削减盈余,扩大内需。日本则坚决表示:“我们决不改变我们的立场。”据最近报道,日本政府正准备答应作些让步,允许移动电话市场向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开放。美国政府也决定暂时停止对日实行惩罚性关税措施。但是,双方这种姿态性让步并不能解决两国根深蒂固的矛盾,只不过使矛盾暂时缓解一时罢了。
亚太地区是美日争夺的主战场。争夺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是两个经济大国争夺的焦点。从80年代末开始,美日加快了争夺亚太地区经济主导权的步伐,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集团,排斥对方,这是美日争夺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针对自己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而对亚太国家高度依赖的弱点,首先提出了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圈”的构想,同时还积极构筑“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日本海经济圈”等小区域经济组织,试图大小机构相配合,把亚洲“四小”和东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组成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并以亚太为基石,登上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近年来,日本开始把外援、外交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收缩,采取所谓“脱美入亚”新战略,注意协调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去年1月,日本前首相宫泽访问东南亚四国时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对亚太关系,是今后日本与东南亚合作发展的使命。”近10年中,日本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已占其海外投资的50%,日本对亚洲地区提供的援助是美国的5倍,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通过投资、经援、贸易等途径,日本已经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
亚太地区在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1992年美国在亚洲的投资达780亿美元。1978-1992年,美国对亚洲的出口增长4倍多,同期内对欧洲只增长2.9倍。亚太是美国出口最多的地区。1992年美国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总额为5340亿美元,同东亚的贸易总额为3480亿美元。美国仅是同东亚的贸易额就是与欧共体贸易额的1.5倍,是同拉美国贸易额的3倍。美国每向亚太地区出口增加一个百分点,便可为国内增加30万个就业机会。
各种战略利益决定了美国坚持反对日本在亚太地区组建任何排美性经济集团,反对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控制。面对日本的排美行动和“雁行”模式,美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提出了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经济结构的“扇形”模式。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就美国的“扇形”模式解释说:美国介入太平洋地区的结构形式酷似一把打开的折扇:基地在北美,而美日联盟、美韩联盟、美与东盟、美与澳新关系则形似打开的扇辐一样向西散射。于是,美国的“扇形”模式和日本的“雁行”模式在亚太地区便不可避免地冲突起来。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逐步实现了国家从“军事安全”第一向“经济安全”第一的战略转变。为了适应这种转变,美国外交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一是外交政策从为“军事安全”服务转变为面向“经济安全”服务;二是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西雅图会议是美国外交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转折点。在西雅图会议上,美国提出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共同体”倡议,并写进了“经济展望声明”。如果说日本的“雁行”和美国的“扇形”主张还是设想或理论的对抗,那么,日本的“东亚经济圈”和美国的“亚太经济共同体”便是两国分别主导的经济组织的对抗了。美日都把外交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并尽力设法加强与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这一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争夺其主导权,作为振兴本国经济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这样一来,世界主要矛盾斗争的主战场,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而从欧洲移向亚太地区,便是世界大趋势发展的必然了。
二、亚太地区是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
这里的“东西方矛盾”与两极格局中的“东西方矛盾”具有某些不同的内涵,即不具有争霸的内容。在两极格局时期,欧洲是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中心地区。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剧变以后,所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集中在东亚地区,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中心自然地从欧洲移到亚太地区。在美中、美朝、美越和美古关系中,都明显地看到东西方矛盾的特点和内容。由于美中双方都有经济需求,目前,两国关系在沿着改善的轨道缓慢地前进着。但是,从长远战略上看,美中关系在深层次中潜伏着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根本矛盾的不稳定前景。美国财政部长本特森最近访华前夕明确表示,美国对华关系的原则是:发展贸易关系,施加人权压力。众所周知,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所谓“人权压力”,其实质就是“以压促变”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
自苏东社会变化之后,美国屡屡寻机向中朝越“兴师问罪”。最近,美国参院又通过一项《国务院授权法案》,决定拨出5000万美元作为自由亚洲电台的开播费,这实际上是苏东变化之前自由欧洲电台的东移。《法案》显示出美国某些政界要人居心叵测,企图以台湾牵制中国。《法案》要求克林顿政府把对台湾关系凌驾于1982年美中联合公报之上,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允许台湾保持目前的防卫水平。这完全违背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精神,《公报》中美国政府承诺要逐年减少对台武器出售。《法案》还要求克林顿政府在国际上对台表示“明确支持”,允许对台进行政府间高层次互访,等等。
最近以来,美国逐渐放松了在西亚北非地区对伊拉克、利比亚和索马里的压力,把注意力移向东亚。美国以所谓朝鲜核威胁为由不断加大对朝鲜的压力,表示要与南朝鲜恢复联合军事演习,实施部署爱国者导弹计划,准备以联合国的名义对朝鲜实行制裁,等等。前年,朝鲜劳动党在平壤举行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发表了《平壤宣言》,表示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帝国主义不屈不挠的斗争决心。美朝矛盾的根本实质在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外交重心向亚太转移,除了追逐表面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有把原来的对苏“遏制”战略转向亚太“遏制中国”的政治意图,为东西方矛盾的发展作更为长远的战略准备。
三、亚太地区是南北矛盾斗争的主战区
属于南方世界的亚非拉地区,从地理概念上看,南北矛盾是一条相当长的战线。在这条围绕地球的漫长战线上,南方国家可以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地区:非洲地区、西亚北非地区、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拉美地区。从南北矛盾斗争的角度看,六大板块又可称作六大“战区”,其中,东亚和东南亚“战区”是六大“战区”中的主战区。
在世界经济近年来普遍萧条、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唯独东亚和东南亚“战区”的经济却生机勃勃,连续数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亚洲“四小”和东盟在经济上有的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板块经济的异常上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北方发达国家争夺的重点地区。事物的辩证法表明:发达国家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往往也是反争夺最激烈的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加强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反争夺的能力。东盟已经成为亚太战区的政治和经济的一极,成为一支同美国和日本争夺战区经济主导权的独立力量。于是,南北矛盾在东亚和东南亚战区表现得比其他五个战区更突出、更尖锐,斗争也更激烈。南方国家在这一战区的反争夺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以西雅图会议为例。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进程等有关问题上,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对美国的倡议都表示了保留甚至反对。它们担心大国谋求主导权会损害它们的政治经济权益。于是,东盟多次表示反对把亚太经合组织变成区域经济集团。马哈蒂尔甚至公开拒绝出席西雅图会议,提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与美国的“新太平洋共同体”建议相抗衡。东盟成员国在西雅图会议之前曾经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对会议将讨论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一致立场。其中包括:没有东盟各国同意,亚太经合组织不得做出任何重大决议;亚太经合组织应当继续作为一个松散的协商机构,而不是成为一个贸易谈判机构;亚太经合组织应当促进世界贸易自由,而不应当加强其经济集团趋势,等等。由于东盟国家的坚定立场,美国的“亚太经济共同体”倡议在西雅图会议上严重受挫,东盟国家会前的磋商意向得到了实现。日本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路程上,也不得不谨慎地考虑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而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一意孤行。
四、亚太地区内部的诸多矛盾
亚太地区,除美日矛盾、美中矛盾、美国与东盟的矛盾和日本与东盟的矛盾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矛盾。这里是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区。
1、日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是日本北方领土问题。这是二战遗留的问题之一。日本坚持政经不分,要求俄国归还北方四岛才能满足经援要求。俄国则难以让步。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难以找出折衷方案。日俄矛盾将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安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2、朝鲜半岛问题:也是二战在东亚遗留问题之一。是美朝韩三方矛盾。目前,美朝矛盾表面看来是所谓朝鲜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核武器制造问题,其实,有更为深刻的矛盾内涵。朝鲜问题的最后解决必须伴随着外国军队及其基地的撤离。但美国基于全局战略的考虑,将尽力拖延撤离时间。朝鲜问题近期内难以解决。
3、台湾问题:这本是中国统一的内政问题。但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正与美日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相配合,分裂祖国,日益把问题国际化。目前,台湾当局又在开展金钱外交和度假外交。某些东盟国家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和迫使中国在南沙问题上作出让步,甚至谋求吸收台湾当局参加东盟部长级会议。我国在台湾问题上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斗争。
4、中国领土南沙群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南海诸岛,即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法律上讲,都是中国固有领土。由于这一带发现丰富的海底资源,部分东南亚国家对部分岛屿便提出主权要求,并利用近便条件占领了部分岛屿。南沙部分岛屿的主权之争将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
5、中日关系:目前中日关系处在良好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这种良好关系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在良好关系下面,中日之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日本防卫对象已由过去主要针对苏联转向针对俄、中、朝。1991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增加了关于中国的军事内容。1992年白皮书又明确提出了“注意中国动向”的条文。在1993年我人大通过《海洋法》之后,日本又向我方提出强烈抗议。中日之间本来商定搁置钓鱼岛争端,但日本海上保卫厅却从未停止过对钓鱼岛的巡逻,企图以事实控制为法律上的主权所有提供依据。日本正把中国视为真正的潜在威胁。所以,从长远战略上考虑,中日关系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从上面一系列矛盾中我们看到:
——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政治力量最汇集的地带。世界多极格局五极中有四极——美、中、日、俄——位居这一地区。西欧的德国为了将外交重点向亚太转移,政府正式通过了“新亚洲战略”,决定全面发展同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在各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总理科尔相继访问了亚洲五国之后又访问了中国。法国也在设法重返印支。去年密特朗总统访问了越南之后,法国当年对越援助扩大一倍,达3.6亿法郎。法国企图以印支为跳板,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英国不甘退出香港,千方百计要保留其在香港的影响,以便在亚太发挥作用。澳大利亚本来自视为欧洲之外的欧洲国家,现在也采取“融入亚洲”的新战略。亚太不仅是世界主要矛盾、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而且是世界所有大国争压的主战场。亚太是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竞争最激烈的地区。
——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结构形式有利于亚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美、中、日三极或美、中、日、东盟四极结构形式。中国和东盟等国是发展中国家。就数量来说,发展中国家居多数,又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在政治斗争中,发展中国家在亚太地区具有某些有利条件。目前,美、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主要运用经济和政治手段争取中国和东盟,壮大自己,削弱对方。这是美国主动大幅度调整对华关系的根本战略原因之一。这种政治经济格局结构形式和美日的激烈争夺,为中国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舞台。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艺术地运用这一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发展。
五、不成熟的思虑
在资本主义整个发展史中,表现出其主要矛盾呈周期性规律运动。迄今,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已经度过了五个运动周期。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只能简单地回顾一下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周期发展和更迭过程。
第一个周期: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前,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工商霸权的矛盾是第一周期的主要矛盾。
第二个周期:1815-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与普鲁士争厅欧洲霸权的矛盾是第二周期的主要矛盾。第三个周期:1870-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起的德帝国主义与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矛盾是第三周期的主要矛盾。
第四个周期:1918-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德矛盾重又发展成为新的一轮周期的主要矛盾。
目前,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在第五个周期内运动,美日是这一周期的主要矛盾。从前四个周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资本主义体系前后两个主要矛盾周期的更迭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这些战争是:拿破化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前,美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年减小,科技水平各有长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资本主义第五个周期的主要矛盾——美日矛盾——将如何向下一周期第六个周期的主要矛盾过渡呢?还是沿袭历史的战争方式吗?战后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亚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已独立,许多国家拥有了大规模的杀伤核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沿用战争方式解决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的更迭还行得通吗?我国位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资本主义体系主要矛盾美日矛盾斗争的主战场,必将影响到我国的安全与建设。对于美日矛盾和斗争,我国不可能置之度外。因此,注意研究美日矛盾的斗争、发展和变化,是我国学术界在国际问题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