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综合体撬动区域综合发展——探索中国城镇化浪潮与休闲时代背景下的区域发展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论文,综合体论文,之道论文,中国论文,浪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中国休闲经济引发大旅游时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假日制度的形成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截止2010年底,城乡职工享有8小时工作制、每周双休日和国家规定的29天的法定假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带薪休假制度也将逐步得到落实,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旅游条件,并逐渐催生中国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下,未来我国旅游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旅游需求将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在休闲时间增加和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前提之下,人们休闲需求空前旺盛。由于休闲需求的释放,各地市场上出现了“3个50%”现象,即115天的节假日消费几乎占了全年的50%,周末消费占全周消费的50%,每天6点以后的消费占全体的50%。这表明:中国已经步入休闲时代,社会经济环境也正发生着变化,慢慢步入体验经济时代。这种休闲消费,体验经济引导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并极大地带动了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
2 中国城镇化浪潮加速推进
2.1 我国城镇化发展背景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7.5%。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 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5%左右,到2030年达到6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城镇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这表明: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相当突出。尤其表现为城镇化区域布局不平衡,城镇化结构不平衡,以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协调等问题。
2.2 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建设亦由无序化发展渐向有序合理的方向变化。总的来看,我的城镇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2.1 聚集化发展模式
所谓聚集化发展模式,即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以工业化发展为基础,服务业为主体,通过聚集相关产业,扩大城市规模,扩充城镇人口数量的城镇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导向下,一般会形成以下几种城镇化发展模式:
①大城市逐渐发展成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②中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发展,如省会城市及部分区域性城市;
③小型城镇逐渐发展成小城市,这部分城市数量居多,诸如中西部的县级城市;
④还有一种城镇化发展方式,即以乡镇为中心的小范围的城镇扩张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成。
在这种聚集化发展模式下,亦有局部的产业聚集体,其中,以旅游休闲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即形成以城市休闲为导向的旅游综合体(如东部华侨城),能够有效促进片区综合开发,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区域城市发展特色与形象。
2.2.2 产业导向式发展模式
所谓产业导向式发展模式,即以某一产业或产业聚集体为导向,形成产业园区,是工作、生活及相关服务的综合体,这一模式一般只适用于资源型区域。攀枝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城市发展因矿产开发,城市得名亦源于“兰尖铁矿”附近的攀枝花村。
这一城镇化模式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原因如下:
其一,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资源面临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
其二,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富含资源的区域极其有限,也即是说,很多区域没有依托资源搞建设的基础条件。
2.2.3 休闲经济下的就地城镇化
在中国城镇化浪潮继续推进、休闲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生态屏障地区、偏远山区,这些无资源开发优势又无人才聚集条件的区域,如何摆脱低级的内卷化式发展,率先突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瓶颈?这即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嫁接休闲经济,旅游综合体是上述区域就地城镇化的首选发展模式。即,依托大型消费群体(如城市或大型景区),借助区域舒服的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交通、区位等条件,通过提供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服务,形成的休闲度假、工作生活等多维空间,并以旅游休闲为导向,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以此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北京的燕郊,昆明的阳宗海等旅游休闲体的综合开发最为典型。
3 旅游综合体适建性分析
并非所有地区都有条件搞工业。区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产业体系作为支撑。从传统视角来看,以工业化带动区域综合开发无疑是理想模式,但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工业化式的发展也暴露出其有限性的一面及种种弊端。即就中国广大欠发达地区而言,并非所有地区都有条件搞工业。
以旅游综合体撬动区域发展。中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往往是生态敏感区域,错过了工业化发展,却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休闲时代的到来,这些区域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为城市居民向往,这便为区域发展休闲服务产业奠定的基础。以旅游开发为引擎,相关产业为支撑,通过综合开发形成的泛旅游产业体系,以此撬动区域综合发展的模式无疑是重要的选择途径之一。
旅游综合体偏好性选择。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是着眼于区域综合性开发,以旅游休闲为导向,形成泛旅游产业聚集群,以此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性发展。然而这种模式虽优,却并非任何区域皆可套用。概括来说,旅游综合体的适建地块应该是人气相对聚集的区域或能够引导旅游休闲的区域。具体来说,主要为城区新建地块、大景区的外围地带,大城区的周边地块。
旅游综合体开发路径选择。旅游综合体着眼于区域综合开发,以旅游休闲为导向,形成泛旅游产业聚集群,以此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性发展。是传统旅游景区、传统工业园区、传统住宅地产、传统农业建设的一种新型开发模式。其路径必须规避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其一,牺牲生态环境、滥用天然资源、吞噬农耕土地的破坏性开发;其二,孤立三农问题(城乡统筹问题)的圈地式开发;其三,披着旅游的外衣,搞纯商业地产开发。这种开发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而持续发展;其四,按照传统城镇化模式进行不切实际的高强度开发。
4 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在保证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前提下,实施旅游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即在我国休闲经济大力发展的基础上,以休闲旅游开发为引擎,产业配套为支撑,休闲地产开发为延伸,构建休闲田园都市,创造现代梦里桃源。
4.1 旅游休闲为引擎
从区域综合发展的视角来看旅游开发。从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态势出发,以旅游休闲为主方向,在对市场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地区位、交通、资源条件,开发适宜旅游休闲项目,打造旅游休闲聚集核。引导旅游休闲消费,创造旅游休闲聚集中心,以此对相关产业形成巨大的引擎效应。
4.2 产业配套为支撑
从区域产业升级的视角来看产业配套。以旅游开发作为片区综合开发的内在驱动力,能够直接拉动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土特产品(加工、销售)、零售业及土建、道路等与旅游直接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在旅游休闲的驱动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力促农业产业升级,突出休闲的新型农业格局。以此整合相关产业并引领产业升级,通过休闲平台的打造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来扩大就业,促进区域城镇化的推进与综合配套的完善,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4.3 休闲地产为延伸
从区域综合配套的视角来看地产开发。区域旅游综合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开发商、当地居民及外来旅游休闲者等多类人群,是工作、生活、观光、休闲、度假的交汇区,并以休闲地产作为重要支撑载体。休闲地产能够为开发商快速回收资金,缩短资金链;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工作空间;为外来休闲度假者提供休闲度假空间。
综合而言,要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旅游综合开发,要把旅游综合体的打造与区域农业产业的升级、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将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推手,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广大农村区域。
5 模式优势剖析
旅游综合体是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开发的有效模式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农耕用地保护,促进农村城镇化等前提下,对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促进三农良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更能为企业开发商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5.1 前提基础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耕用地是区域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坚实保障,区域城镇化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个项目的开发,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农耕用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的才是可取的。
5.1.1 生态保护
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过重强调开发,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结果往往是生态环境破坏了,项目也烂掉了。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认为,生态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能够开发高品级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环境优美的休闲生活方式,营造梦里桃源意境。
5.1.2 农耕保护
农耕田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以良田换发展。旅游综合体的用地模式主导多样化,优先考虑并使用山地、丘陵等非良田地带,并通过科学规划,以农田营造景观,打造科技农业,生态农田,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5.1.3 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一种表现,旅游综合体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旅游休闲的开发,拉动和带动相关产业的扩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聚集区域资金、信息、人才及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极大吸纳就业,构成工作、生活及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即在旅游主导下的就地城镇化。
5.2 对接政府开发导向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项目开发,好的项目要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综合性开发,是旅游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的典范。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生活居住方式的升级、社会就业有效拉动、区域整体形象的提升、文化产业的突破发展、城乡统筹推进等诸多方面的极大发展。旅游综合体,实际上已成为带动区域综合升级的最好引擎之一。
5.3 实现企业发展诉求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好的项目意味着良好的收益回报,并具有持续收益的开发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价值取向。
在旅游综合体的构架下,旅游地产成为旅游开发的短线巨大效益,为旅游项目的持续长线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旅游休闲成为项目开发的持久吸引核,营造休闲空间,聚集人气,提升地价。最终获得了一种良性投资回报,成为以旅游地产为核心收益支撑的区域旅游综合开发创新模式。
5.4 满足农民受惠需要
从利益相关者均衡理论的角度来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往往需要考虑农民的利益,农民的需要即是在旅游开发及运营过程中受益。
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着眼于区域性的综合开发,关注多产业的配套发展,强调农业科技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多方位多途径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改变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塑造新型服务型农民。
6 结论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广大欠发达区域的理想发展模式应该是以保护与优化生态及耕地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引擎,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旅游地产为延伸,充分关照三农问题,统筹考虑区域旅游、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及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综合开发模式。
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的实现结果:创造生活品质和城市一样好、环境比城市更优越的新农村,并与休闲度假地产、特色产业园区一起构成的休闲田园城市——桃源都市。让都市的休闲消费与综合体的产业经济完美结合,共同驱动成为区域综合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超级引擎与核心动力,科学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