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十大趋势(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国际教育论文,趋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国际竞争焦点将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安排。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了解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对合理规划与推行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征途中,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已经或正在呈现终身化、多元化、分权化、远程化、多媒体化、个性化、产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竞争普遍化、国际化等十大趋势。这将对我国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趋势之一:终身化。在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一般是指全日制学校教育,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也相应集中在大学毕业之前。拥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从业人员通常可以凭已有的知识在专业岗位上持续工作到退休,而较少遇到来自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教育和学习过程正日益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知识更新的加速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3~5年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大学在读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必然发生老化、过时的问题,因此,大学毕业不再是个人受教育的终结,而只能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现在全世界的学科门类已达2000多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一个科学家即使24小时夜以继日地学习,他一生也只能阅读本专业领域全部出版物的5%。 如果把急剧增长的网上电子信息考虑进来,个人更新知识的紧迫性将更加显著。如今在发达国家,由于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人们的工作变动也越来越频繁,因而需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和学习的终身化正是对上述时代特征的直接回应。经合组织干事长强调:“未来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都有赖于对人们的良好教育……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的教育部长一致相信,贯穿终身的学习已经成了丰富人生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和谐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教育终身化趋势开始使教师与学生的身份界限相对化,我们从前教过的学生如今完全可能反过来成为我们的老师。教师也需要离岗接受教育,以便吸取新知识。职业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不断地学习。拒绝终身学习的人,必然沦为新时代的落伍者。
趋势之二: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为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等。这与以往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一元化模式截然不同。
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教育和人才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往那种靠政府为主出资办教育,或者由全日制正规学校独揽教育职能的格局,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要。于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共办教育的多元化模式便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全日制学校正规教育所占比重趋于逐步降低。教育对象也从以青少年在校学生为主,演变为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表现为: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出现了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特种教育、老龄教育、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民办教育、远程教育、跨国界联合办学等多种新形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彼此并存,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国内教育同国际教育相互渗透。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型官办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主体的多元化趋势预示着教育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经验堪称21世纪的典范——哈佛大学每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100 多亿美元的办学经费(大约相当于199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1671亿元的1/2)。这些渠道包括:本校教师申请国家的各种科研基金;各大企业在校内设立的基金;校友的捐赠款项;本校各学院的募集资金;著名教授带来的合作经费;学生交纳的学费等。哈佛经验对我国高校如何走出经费不足困境是不乏启示意义的。
趋势之三:分权化。教育分权化同多元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突出体现在集权型教育管理模式的终结。世界银行人力资源开发部顾问卡西·盖洛最近在他的新著《教育的分权化》一文中详细考察和描述了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教育投资和教育管理改革方面的分权化趋势。作者提出:为追求教育产出的最大化,发展中国家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开展必要的教育分权化改革;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民间组织应当共同承担各类教师的培训;在推行教师管理和教育活动分权化的同时,应维持适当的法律与规范的集中控制。
教育分权化趋势提示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各国教育机构将获得空前的自主权——国立和国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扩大,民办教育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政府对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将大幅度减少。这无疑将带来教育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与此同时,各类教育机构也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不得不“苦心经营”。
趋势之四:远程化·多媒体化。远程化·多媒体化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转换技术基础之上的。如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都可以准确地转换为由一连串“0”和“1”组成的编码信息,并利用宽带光缆进行大容量、远距离的即时传送。远程化和多媒体化不仅改变了教育的环境,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新型教育手段的出现为教育资源的更广泛、更有效利用开辟了道路。同时,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人们已经可以共享因特网上最好的教师和课程,而且可以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交互式教学。这种新型教育的成本极低,甚至可以是免费的。例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就出现了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因特网选修美国哈佛大学的网上课程,而本校教授的同类课程相对受冷落的新情况。这是传统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
国外专家认为,当前这种以相对固定的教师、教室、教材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虽可依然存续,但传统教育的具体形态、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将面临深刻变革。图书馆和以学校为基地的电子资源中心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为依托的远距离教育将在弥补师资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需要,芬兰、法国、苏格兰已经设计了新型的实验学校,这些新学校减少了传统学校中的教室数量,拥有更多的机动的教学空间,扩充了以现有图书馆为基础的电子资源中心,给传统的图书馆增加了录像带、影碟、交互式学习软件和CD—ROM资源,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始亮相。 新的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大众传媒和远程教育系统接受广泛教育的良机。学校将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资产,并作为社区学习中心长年对各类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如今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趋势,学校、家庭和直接交际圈已不再是学生们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本位、教师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相形见绌,远程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教师和教材以外的信息的教育功能明显扩大,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强。远程化·多媒体化的信息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加快相应技术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工具的技能将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远程化·多媒体化的网络信息良莠不分,由于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扩散容易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网上信息过滤和筛选开始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不可推卸的职责,这是以往未曾有过的新课题。
趋势之五:个性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现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同质教育模式,转化为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要求教育部门对学生实施同质教育。21世纪的教育将需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由于人类已经进入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信息的低成本复制的新阶段,所以,纯记忆型的智力必然会普遍贬值,而想象力、创造力将会越来越重要。在人们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跨越时空的交互式自由学习的条件下,个人创造潜能的开发前景将变得空前广阔,从而使教育的个性化更容易实现。
当然,教育的“个性化”应当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并同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相结合。传统教育通常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基础能力,包括阅读、计算、分析、判断能力,而未来人才市场上所期待的毕业生是掌握并能够运用知识、信息与通讯手段进行快速的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人才,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由于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将呈上升趋势。新世纪的个性化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日后所需的思考与学习能力,必须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利他志向。可见,教育的个性化将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升华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