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_沈艳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_沈艳

沈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目的:增进护理手足口病患者人员的专业技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消毒隔离、发热、口腔、皮肤、饮食、情志、中医护理等角度总结多年护理手足口病患者的经验。结果:专业的护理人员配合医师治疗手足口病患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结论:手足口病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36-02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大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与肠道病毒T1型(EV71)感染所致[1],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夏季最为常见。这种病往往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2]。患儿在患病前1至2周与患有此疾病的患儿发生过接触,大多表现为突发性发热,体温均超过38摄氏度,同时伴有咳嗽、头痛及流涕症状。在发热后的1至2天,患儿唇内和口腔黏膜有疱疹出现,一旦破溃易形成溃疡,致使患儿不停的哭闹、流涎不止、拒绝进食。然后在患儿的臀部、手心和脚心部位会出现较硬的、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及圆形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内有浑浊液体。少数患儿症状较重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病情较重者可导致死亡[3]。传播途径主要是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儿皮肤上的水泡和分泌物进行传播[4]。该病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儿疾病的转归。

1 护理措施

1.1 消毒隔离

1.1.1 病房隔离

将患儿安排在同一病室,重症患儿单独隔离治疗,树立明显的隔离标志,避免探视,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因该病病毒对紫外线、干燥环境敏感,故病室空气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1.1.2 用物消毒

严格做好床边隔离,每位患儿使用固定的体温计,非一次性仪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般物体表面,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病室的床头柜、床架可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应杜绝一切接触传播的可能,做好室内空气的消毒之外还应对粪便进行专业的处理,如每1000 ml粪便可加漂白粉50 g或2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 ml,搅拌放置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等;患儿出院后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发热护理

对于体温在37.5~38.5摄氏度的患儿,可叮嘱其多喝水;如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服用泰诺林及清热解毒的中药,中药宜热服,并采取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措施进行物理降温,患儿室温应保持20摄氏度左右,温水擦浴水温38摄氏度为宜。退热期患儿易出汗,要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 口腔护理

当患儿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或溃疡时,患儿往往因为疼痛而拒绝进食,流涎等,加上发热使得唾液分泌减少,容易引起口腔感染。故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交替喂饮温开水和淡盐水。对于口腔溃疡疼痛剧烈的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将口腔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溃疡表面,局部用2%~3%的利多卡因涂抹患处,也可起到保护溃疡面和止痛的效果。

1.4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给患儿用纯棉的衣物,衣服宽松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挠抓皮疹,以免将皮疹抓破引起感染,可剪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或带小手套。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透气性能不好的一次性纸尿裤,防止皮疹感染。患儿的炎性丘疹、疱疹及疱浆渗出液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如果条件允许,可每天给患儿洗澡,洗澡时不用肥皂等碱性洗液,并且要注意掌握好温差,防止着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对手、足等部位的疱疹可用中药金黄散或青黛散涂于患处,以收敛燥湿,促进患处愈合。对于未破损皮疹和水泡,可先清洗局部,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1.5 中医护理措施

1.5.1 预防期

用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根据儿童实证、虚证的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预防用药,提供患儿选用。对于口腔中长疱疹,有溃疡、口臭的孩子,可用麝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选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黄散任一种敷于口腔患处,每日2次,可治疗口咽部疱疹;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1.5.2 重症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动风者加羚羊角、蝉蜕;大便郁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1.5.3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药物组成:谷芽、生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预防疫苗,一旦感染均可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幼托机构是本病的流行场所。故应尽量避免让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其抵抗力。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良好卫生习惯。家长还应将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进行消毒。同时要做到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手足口病的危害。

本病感染性强,重症可致死亡,人们对其高度关注。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效果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医疗费用,该法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艳华.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8):439

[2]张惠英. 1160例手足口病的门诊护理体会[J]. 临床护理, 2013, 11(1):633-634

[3]魏春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 2012, 10(9):620- 621

[4]王宁. 手足口病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5):620-621

论文作者:沈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_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