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林飞龙

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林飞龙

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1315

摘要:对于城市、乡村发展和运行来说,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缺一不可,同时这些设施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河道进行建设,所以为了节约空间以及让河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提升这些设施的融合度。而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对河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对于自然河道来说,为了降低施工过程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之间进行取舍。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对城市的美观产生了不利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城市河道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治理河道污染现象,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生态景观充分融合,这样才能使城市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1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治理与开发并重,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其不仅要具备河道资源开发的功能,更要具备河道治理功能,根据生态环境变化,改善河道质量,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开发。因此,在景观建设中,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究生态建设与工程建设的融合点,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深入分析河道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并利用河道资源创建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形势,让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共同服务于当地民众;第二,可持续发展,河道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平衡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河道的开发与利用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为水质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条件,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景观建设之间的平衡,让河道能够在良性循环系统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三,以人为本,无论是水利工程建设还是生态景观设计,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人类,因此,在河道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有效。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是盲目迎合人类的短期利益,相反,我们应坚持为人类发展负责的态度,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要集合生态、休闲、娱乐、经济发展等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为河道资源的长效开发,让河道能够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不断发挥综合效用。

2河道规划设计与生态景观融合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土地利用与河道景观、生态矛盾性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向城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势必会增加城市的生存压力。为了满足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需求,开始大量征收土地,土地被大范围占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设置了河道。小范围的河道设置不仅不能满足城市人们对景观的需求,更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如果对河道重新进行规划,要想进行大范围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拓宽,但是河道两边的土地已经被大范围利用,因此阻碍了河道扩宽办法的实行。基于此,河道景观建设和生态建设将会成为空谈。由此可见,在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中,土地利用与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相矛盾。

2.2防洪排涝与景观、生态建设矛盾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开始大量建设住宅。为了使城区的人们不被洪水淹没,不得不对城市的河道进行维护,因此开始在河道周围砌起防洪堤,提前规避洪水来袭,降低城区内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概率。在当前的河道规划设计中,如果单从防洪排涝方面来说,其确实提高了河道排洪的能力,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从生态建设方面来说,对河道的占用势必会使河道中的植被、水生物等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从河道景观方面来看,河道景观的建设并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河道规划设计中,防洪排涝与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相矛盾,应在河道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的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措施

3.1构建循环式河道设计结构

在整个融合体系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该政策的一个有效落实手段为构建训话时河道结构。但是对于河道来说,由于具有上下游因素,所以循环式结构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可以应用两种方式实现这一设计思路:

3.1.1应用自然环境的设计模式

虽然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无法实现河水倒流,但是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建设分流河道的方式构成循环式河道设计结构。在应用这种思想进行设计中,可在主河道上应用建设分河道,并且在某一区域内进行河水汇流,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形式上的河道循环体系,并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分洪功能。

3.1.2人造设备设计方式

人造设备的应用方式主要为应用大型水泵进行河水抽调,让下游河水重新流入上游,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很高的运行成本,并加大了能源的消耗,所以这种方法通常不采用。

3.2河道设计因地制宜式开展

3.2.1实践要点分析

河道设计因地制宜式实施,也能够体现生态、景观河道建设中的优势,这是当前河道建设中的主要条件。我们将河道设计因地制宜式的开展,分为主体河道建设中的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和辅助河道中的生态、景观建设。主体河道建设,着重体现河道作用的保留,生态河道的建立,可通过减少河道设计的复杂性,体现河道在城市水资源供应、调节中的价值,因地制宜的调节,更注重河道建设内在设计上的因地制宜。而辅助性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则主要是体现河道外部环境设计的适应性。

3.2.2案例分析

运用案例分析来说,G地区进行河道设计时,G1区和G2区域主体河道连接方法中,一种是直接连接,一种是弯曲性连接。直接连接可减少河道设计的交叉次数,但弯曲设计,可将周边区域的小河道都联系在一起。此时,设计人员进行河道区域建设过程中,考虑受到周边河道后期规划时,依旧需要多条辅助性河道进行沟通的情况,应首选“弯曲性设计”方法。G1和G2区域的河道中,局部性辅助性河道设计时,首选区域内小河流结构,将河流与辅助性河道连接起来,然后建立河道沿岸景观。

3.3开拓城市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为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对生态走廊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全城市的生态景观,同时由于在生态走廊建设中会进行各类景观建设,能够让城市更好地进行生态发展。在城市生态走廊的建设中,需要以河道为依托,由于生态走廊的基础要求为该区域拥有线性景观,所以在生态走廊的建设中,可以在河道两边建设挡水坝,同时在这类硬件设施上建设各类景观,最终形成生态走廊。在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涵洞、水泵等设施的建设让生态走廊也能够发挥应用的水利工程作用,最终实现各类硬件设施的有效融合。

结语

总之,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因素,更要考虑生态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动下,我们应积极探索河道规划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利用河道资源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要为当地居民接触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另外当前的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积极筹备开拓城市生态走廊,在河道规划中,需要以生态走廊的建设要求为出发点,形成景观间的线性连接结构。

参考文献:

[1]杨莉.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浅析[J].黑龙江水利,2017,3(05):68~70.

[2]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论文作者:林飞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林飞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