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崧1 沈广源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78)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70)
【摘要】目的:探析在骨科清洁切口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150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全面分析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50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有87例患者(58.00%)。其中,手术类型以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所占比例最高(51.61%),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均为单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替安使用例数最多,使用率为21.84%。最后,麻醉开始至术前1h用药共39例患者(44.83),术前单次用药21例患者(24.14%),术后24h停止用药5例患者(5.75%),术后48h停止用药13例患者(14.94%),术后用药超过72h共有14例患者(16.09%)。结论: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在围术期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相对合理,但临床在术前应把握好给药时间与用药疗程,避免出现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关键词】骨科;清洁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73-02
清洁手术即术中不涉及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一般情况下患者无需预防用药。但研究表明,[1]骨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内固定植入物,易出现感染的现象,或是在手术涉及关节置换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感染可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鉴于此,本文主要探析在骨科清洁切口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150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此次纳入患者均确诊为骨科疾病患者,并且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5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各有87例与63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36.68±0.38岁;手术时间最短为60min,最长为450min,平均时间90.58±21.47min。住院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60d,平均住院时间20.47±1.58d。手术切口类型:Ⅰ类切口65例,Ⅱ类切口8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次研究所选取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调查表进行填写。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身高等;(2)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与手术时间;(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围术期所应用的抗菌药物名称、剂量与给药方法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 总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此次研究中,我院外科清洁手术共为672例患者,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仅为164例(24.40%)。其中,共有150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有87例患者(58.00%)。
2.2 骨科清洁切口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在围术期,骨科清洁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见表1,其中以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所占比例最高。
3.讨论
研究表明,骨科清洁手术患者而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旨在于保护手术部位不受感染[3],同时仅应用于免疫缺陷者、高龄患者手术中,或是在手术涉及重要器官的情况下使用,因此若患者围术期已排除感染的因素,可不应用抗菌药物。据相关规章制度要求,骨科Ⅰ类清洁切口在围术期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应低于30%,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骨科清洁手术共为672例患者,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仅为164例(24.40%)。其中,共有150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有87例患者(58.00%)。这一结果说明,我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处于合理范围内。然而,骨科清洁手术期间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此次研究中,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型中,以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所占比例最高(51.61%),因此需在降低感染发生几率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此次研究中,在围术期中,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均为单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替安使用例数最多,使用率为21.84%。具体来说,此次研究中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类药物,这种情况下易增加细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因此,笔者建议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同时相关部门可定期开展学习指导工作,以此改善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4]。此外,临床医师也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加重患者病情。相关规定中指出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或是心脏手术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至48h。然而,不切实际的延长用药不仅无法提高预防感染的效果,而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h的情况下易增加耐药菌的感染机会。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开始至术前1h用药共39例患者(44.83),术前单次用药21例患者(24.14%),术后24h停止用药5例患者(5.75%),术后48h停止用药13例患者(14.94%),术后用药超过72h共有14例患者(16.09%)。笔者分析这一结果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进而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故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同时,针对这一情况,骨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切口感染的相关指佂,待清洁手术结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24h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菌药物。
综上,骨科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手术与切口情况决定应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与时间,进而有效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同时还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殷群.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108-113.
[2]孙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初步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44-145.
[3]杨延良,王顺利,史炎鑫.骨科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感染的关系[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04):469-472..
[4]翟磊磊.抗菌药物对骨科Ⅰ类带内植物切口感染预防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549-10549.
论文作者:朱丽崧1 沈广源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药物论文; 预防性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清洁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