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三完全小学 655400
摘 要: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想象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催化写作热情;教授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模仿写作。
关键词:引领 观察 作文
“习作难,教习作更难”,这是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共识。然而,三年级的起步习作,那才叫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要从以往的写话一下子过渡到写习作,往往“没得写”、“不知怎么写”,既好奇又畏惧。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教师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习作之“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
一、 结合生活训练,学会观察,寻找方法
学生拿起笔,往往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写日记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在日记中时常会出现“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流水帐字眼,不但无任何实际意义,还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观察时机,指导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在日记中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我还抓住学生生活中刚发生的一些事来安排学生写主题日记,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又避免了学生记流水帐日记或随便从课文中抄一段文字充数,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广泛汲取知识,学会积累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它就成了无本之源、无米之饮。所以除了让学生多读书外,老师还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多彩的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会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此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更为出色!
也可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如在教师节那天,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老师;国庆节时,请学生写写国庆节过得怎样,做了些什么;母亲节时,写写自己的妈妈;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时,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写的事。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写作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又结合了课堂教学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在作文训练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习作训练。我们在上语文课时,要加强字、词、句理解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写人的文章要注意哪些,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这几年在我所教过的班里,学生们每人至少都有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有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有从网络上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很感兴趣,同学们兴致都很高。为了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无形中拓宽了自己的阅读面,从而为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不同层次评价学生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会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们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肯定优秀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者都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与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最后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来提高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作文要辅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不同的训练要求中灵活掌握方法,让学生有所为而说,有所为而写。既练习了表达,又是生活实践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种快乐的倾吐。这不但克服了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真正达到了“要我写作”发展为“我要写作”的可喜变化。
参考文献
[1]黄全明 陈树宝 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董菊初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陈瑶 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崔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评价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