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探析
李占霞
(天祝县博物馆,甘肃 天祝 733299)
摘 要: 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具有公益性特征。为了普及文化知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需要优化陈列艺术设计、遵循设计规律。文章具体探讨了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艺术;艺术设计
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教育阵地,其呈现了宝贵的文化藏品,这些藏品大多记录了历史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双重符号。博物馆融合了科学艺术的精粹,汇聚了劳动者的集体智慧。博物馆陈列艺术是藏品呈现的重要形式,凸显了艺术创造的价值,平添了文化藏品的美感。陈列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融入审美意识的创造。
1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概述
1.1 内涵
博物馆陈列设计就是对博物馆中的藏品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完整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以结构艺术展示博物馆的主要特色,提升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期达到博物馆参观的教育意义。现代博物馆陈列内容相对广泛,主要包括社会历史类的藏品、自然历史类的藏品、科学技术类的藏品、造型艺术类的藏品等[1]。开展陈列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的陈列大纲,并遵循艺术设计规范。设计者不仅要考察藏品的主要特征,还要考察藏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获得观众认可。
大豆霜霉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及华北地区,以黑龙江、吉林等地最为严重。该病害危害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被害种子带病率可达10-50%,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含油量降低,大豆品质变劣,产品贬值。叶部发病可引起叶片提早脱落,造成大豆减产。
1.2 意义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博物馆陈列艺术体现了博物馆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不同结构层次的美感,使陈列艺术具有综合性特征。其次,博物馆陈列艺术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对观众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再次,博物馆陈列艺术较好地凸显了藏品的主题内蕴,优化了整体藏品的布局,可以对藏品进行有效保护。
2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路径
2.1 把握展品主题,突出陈列特征
博物馆陈列的藏品比较丰富,具体可以分为社会科学藏品和自然科学藏品两类。社会科学藏品与自然科学藏品内涵不同,其主题内蕴也呈现出差异性。社会科学藏品体现了历史的发展变革,重点突出个体和事件,对这一类藏品进行陈列设计时,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突出历史人物的重要性,但是不能随意虚构剧情,混淆观众的视听。在艺术处理过程中,要注重揭露社会科学藏品的本质,并把握社会科学藏品与其他相关藏品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藏品,需要呈现具体的作品实物,这一实物不仅要反映艺术实践规律,还要反映审美观念的变化。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真善美,审美教育价值则在艺术藏品上得到显现。与社会科学藏品相比,自然科学藏品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多是对自然社会的抽象概括,揭示自然发展的规律[2]。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时时变化之中,需要以科学观点论述自然科学藏品的价值,并普及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在陈列艺术设计之初,必须对社会科学藏品、自然科学藏品进行划分,并根据藏品类型制定设计方案,避免陈列艺术设计沦为形式化的产物。每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陈列设计需要紧扣主题思想。观众将参观博物馆视为高雅活动,因为博物馆传承了历史文化,熔铸了历史文化的精粹,展示了人类的文化成就。陈列主题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储备生活性知识,掌握高超的艺术技巧,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
一是有利于推进民风民俗建设,稻田养鱼养鸭具有一定开放性,需要当地具备良好的民风民俗才能够确保鱼苗、鸭苗不会失。二是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进步,当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稻田养鱼养鸭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田园风光的需求,因此稻田养鱼养鸭有利于吸引大量城市游客来乡下进行观光旅游,促进观光农业发展。
博物馆展品面向广大观众,在陈列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陈列形式,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要。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发现雅俗共赏是最为现代观众所接受的陈列形式。藏品陈列、藏品展览等都具有大众文化特征,对社会各个群体开放,因此要关注大众的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今天的距离。时代不同,个体的审美观念也呈现出差异,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对时代审美特点进行考察,并鼓励观众参与到陈列设计中来。藏品类属于不同的范畴,陈列使其个性特征得到凸显。一些藏品有着突出的地域性特征,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将同类地域藏品设计在固定区域,方便观众总结藏品的个性化特点[3]。同时,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丰富陈列形式、引进数字技术等,还原历史藏品的原状。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设真实情境,打破静态藏品的桎梏,化静为动。柜橱式的封闭陈列形式逐渐被开放的陈列形式取代,静物藏品和现实场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可以让观众迅速进入历史文化情境,感受藏品的独特魅力。在陈列设计的过程中,陈列布展工作人员还应该创新表现手法,融入自己无边的想象。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为例,可以采用现代装置技术;以色彩构成为例,可以根据藏品主题确定冷热色调。同一主题藏品的陈列应该分为序幕、主体、结尾这三个部分,结构上要保持紧凑完整,并注重前后顺序关系的科学性。
2.2 优化陈列形式,吸引受众注意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生解决函数“动点问题”期间,由于受到教师与学生等客观因素影响,致使其解题困难性相对较强。因此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自主学习以及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函数动点问题解题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2.3 注重实用价值,符合科学原则
博物馆陈列艺术和理论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虽然也需要对陈列结构进行整体规划,但需要兼顾内容和形式,来满足造型需要、结构需要等,并凸显陈列的实用功能。从现代艺术构成原理的角度来看,藏品的陈列形式主要包括平面陈列、立体陈列等,交叉形态的陈列方式也比较常见。一些藏品运用了多种设备道具,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优化空间构成,确保设备道具、藏品等处于合适位置[4]。
在陈列设计时,陈列布展工作人员要关注藏品与其他设备道具的空间布局,将藏品放在平面结构的中心或立体结构的中心,且藏品的色彩光照要最为鲜明,藏品下方的版面文字也要突出。同时,陈列布展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博物馆的参观路线,以方便观众浏览藏品。结构布局是陈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内对陈列物件进行分门别类地组合配置。结构布局要和参观路线保持一致性,且陈列内容应该保持连续性,一般来说,通联式展柜能够满足连续性陈列的要求。在通联式展柜的旁边,还应该布置一些中间立柜、中间展台等,便于艺术品的完整陈列。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学习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保证藏品陈列的科学性,调整版面文字的大小、文字字体、版面配色等。展品布陈还应该考察重力要素、静摩擦力要素等,并适当增加加工装饰,将钢铁、木石、玻璃等作为外饰材料。
2.4 保障藏品安全,注意人身防护
作为陈列布展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藏品进行有效保护。展品保护主要含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对博物馆内的藏品进行有效保养;第二,要保障博物馆内的文物安全。博物馆内环境具有变化性,空气温度、环境湿度等都会对文物安全产生影响,博物馆不仅要避免馆内温度发生剧烈改变,还要降低环境污染,削弱不利要素的影响,如灰尘要素、光线要素、细菌要素等[5]。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日照、降水等,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对馆内窗户的朝向、面积大小进行控制。经调查发现陈列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该在45%到65%之间。在对博物馆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还应该优化防火、防盗、防震设计等。博物馆内的游客比较多,属于人群密集场所,防火、防盗、防震设计工作非常关键,陈列布展工作人员应该与安保部门共同设计防火、防盗、防震方案,保证博物馆的安全性。现代安全防护技术必不可少,展品、展柜、展厅等应该相互连通,安全防护系统应该对展品、展柜、展厅进行动态监测。陈列布展工作人员需要考察陈列设备安全系数,优化陈列布展方式,排除一切危险源,并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疏散人群。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众多,博物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陈列品位不断提升。博物馆面向广大观众,要保证陈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为满足观众的审美体验,应该采用现代化的陈列艺术手段,优化博物馆陈列结构层次。
参考文献
[1]潘旭辉,张婷.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探索与思考——以上饶市博物馆新馆陈列为例[J].东方收藏,2018(20):110-112.
[2]陈宇.浅谈陈列艺术设计中地域风格元素的运用——以“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的展陈设计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9):124-125.
[3]付蓉.陈列艺术的情感表达——以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及三星堆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4(1):82-87.
[4]陈同乐.默读“晋魂”静品“汾韵”——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设计之我见[J].文物世界,2006(3):17-19.
[5]张家训.浅谈陈列艺术设计——《殷墟历史陈列》、《袁林及袁世凯其人展览》艺术设计体会[J].中原文物,1986(3):111-114.
【作者简介】 李占霞(1979—),女,本科,群文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布展、文创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