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南中心小学,514300)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采用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共同进步;营造氛围,探究新知;师生融洽、激发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堂效率;激发兴趣;策略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但好奇心、好胜心较强。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一些以学生生活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学习成效。让学生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或者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情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情境氛围中。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出示课件,教师说:“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图中藏着很多数,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分组比赛找数。教师又说:“我们学过的儿歌中,哪些儿歌里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你能读出来吗?”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巧妙地创设了生活环境,调动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孩子在愉悦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新的知识巩固和理解。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联系已有平均分的操作经验想一想,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等等场景。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透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二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小组里的同学相互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每次分的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平均分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学生自然发现了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好处。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营造氛围,探究新知。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展示知识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关键。只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探索过程,当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翁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四、师生融洽、激发兴趣。
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同学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喜欢或厌恶该学科。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素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因为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是建立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总结。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寇彩平: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251-252。
[2]舒伟: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下).2013(05):121.
[3]于惠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学周刊,2014(25):188-189
论文作者:邱美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气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