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对于教育行业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时高校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加以重视,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就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分析,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与教育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国家的高校研究生教学相关体系逐渐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当前社会对于研究生的关注力度,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对其加大投入力度,进而才能够找出适合当今社会的高效教学方式。只有找出当今社会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才能够对此加以分析,最终提高我国的研究生教学质量。
1、国内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研究生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晰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其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教学实践主要是研究生在各自导师带领下进行课题或项目研究,所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的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如果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有限,就难以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研究方式,造成学生实践活动无目的、无计划,最终限制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实验室设施为研究生进行自我学术探究提供硬件支持,但很多学校配备的软件版本过旧,更新不及时,学生学到的软件技术无法在现实中应用。另外课程考查上主要以报告为主,很多学生直接抄袭他人答案,老师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软件的应用。
1.2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缺乏严谨
首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权责不明,存在互相推卸工作的现象。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工作,并不参与教学,但其与教师、学生之间均存在交流,交流环节容易产生问题,另外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与导师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人员对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不了解,尤其在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甚至毕业答辩时,易因与导师沟通不当造成工作失误。最后研究生教学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理念。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需求并不了解,许多教育措施对促进研究生学习与成长作用不大。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结构呈松散式。研究生院是研究生管理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安排下属各院系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而各院系基层培养单位专门负责研究生管理的具体工作,对研究生的特点及需求掌握更深入。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各层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下级部门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
1.3研究生教学管理组织松散
以班级组织为主,呈松散化。与本科班级组织不同的是,研究生班级成员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年龄、学习经历。同时,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思想较为独立,有自身的规划和抱负。另外研究生教学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各自的学术兴趣、研究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存在差异。最终导致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淡薄,班级集体活动难以开展。
1.4研究生教学管理评价模糊
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教育管理质量考核机制,质量监控缺失。目前许多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服务意识淡薄,各级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建立起包括目标管理及过程管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应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另外国外高等教育通常都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监控与评价,利于教育评价的公平公正展开,而我国高校主要对政府负责,缺乏市场监控与评价,不利于教学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最终造成研究生教育质量止步不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1教学目标精细化
一是应从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确保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二是应当从核心专业课程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以后职业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信息以及个人的能力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制订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2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比例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高校的培养目标。为了提高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提高整体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如同济大学经管公共管理系和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办事处合作,建立了同济-虹口创新实践基地。其中《社区治理与管理创新》和《社会稳定机制创新》两门实践课程已经在实践基地开课,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该基地建设旨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使MPA学员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学术研究的常用工具和基本方法。
2.3提高课程教学內容的应用性
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学院要根据各专业研究生不同的研究方向,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型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最新热点,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来阐释现实问题。“同济-虹口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包括建立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虹口广中路街道的实际案例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2.4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管理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践行能力。教师也可以使用场景模拟法,具体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安排相应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面对场景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以视频教学为辅助,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经济学知识和国内外当前的经济现象。
2.5重视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安排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学校可以和当地与管理类专业相关企业合作,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将研究生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单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企业的运行现状,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如果研究生导师有研究课题和项目,可以安排学生到与自己项目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去实习,以增加学生的实习经验。这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时的现场调研,获取最新的资料和调查数据,为研究项目提供真实,及时,全面的信息,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以提高他们收集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是朝着不断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前进。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必然对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确保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郭春雷.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6(3):117-119.
[2]李长贵,闫国华,刘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47-48.
[3]李越恒,张彦忠.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3).
论文作者:归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研究生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高校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