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能源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作为维系一国经济运行的纽带与联系各国经济的桥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各个层面。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而且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能源与金融是当今经济社会两大核心领域,而且能源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能源金融就是将能源与金融的相互融合起来,是一种新的金融形态。事实上,早在1886年在威尔士的卡迪夫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源交易所——煤炭交易所,它运用金融交易的管理模式对当时的煤炭交易商的交易进行管理与运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能源定价机制与能源投融资决策以及能源供应引起的汇率变化及其风险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西方国家开始将金融理论的成果应用在能源领域,并且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深化和发展了能源与金融各自的内涵,形成了能源金融自身固有的含义。从形态上看,可以将能源金融分为能源虚拟金融与能源实际金融。能源虚拟金融一般指交易者在能源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以及与能源相关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能源实物、期货、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债券、汇率、利率和股票等的套期保值或投机操作,规避现货市场的风险,或获取投机利润。能源实际金融一般指能源产权与效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络,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监督、退出机制,培育、发展和壮大能源产业资本。能源金融一体化,对于能源资源的获取与开发、能源价格信号的产生与传递、能源市场风险规避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源金融一体化在能源与金融市场实践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具体体现。

一、金融支持在能源工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能源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要求融资规模大、融资渠道广、融资机制灵活。传统的融资来源包括证券市场以及银行信贷,但是这些融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能源投资的需求。政府或金融机构建立能源产业基金越来越成为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欧洲,挪威每年从国家财政收益以及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石油基金。阿塞拜疆和墨西哥等产油国也都建立了石油基金。建立石油产业基金,一方面支持企业在国内外的资源勘探开发,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石油风险市场运作。

二、大型金融机构日益成为能源领域举足轻重的投资者

他们的投资领域既包括能源产权市场,以享有能源资源的“稀缺性”、战争、突发事件带来的溢价,也包括能源期货市场。由于能源实物资产有限,且大部分优良资源已被瓜分,因而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向能源虚拟金融资产,如石油天然气期货。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大量热钱在国际金融市场间快速流动。据《对冲基金情报》2006年公布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而1994年全球对冲基金的总资产不过1900亿美元。至于能源对冲基金的数量和资产,目前大约有200只基金控制着400亿~500亿美元资产。按投资方式分,目前参与国际能源,特别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主要有两类:宏观对冲基金(Macro-Hedge Fund)和能源对冲基金(Energy-Specific Hedge Fund)。前者不仅在不同的商品期货市场(如金属、能源、农产品等)之间套利,还在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证券市场之间跨市套利。能源对冲基金则专注于能源市场投资。然而,能源实物资产及虚拟金融资产只是这些金融机构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资本的逐利天性决定了巨额资金在不同的市场间流动,对冲风险或寻求投机利润,使得能源与金融一体化。

三、能源效率市场是新出现的能源金融模式

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合同能源管理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S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盈利和滚动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世界能源工业带来了动力,反过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金融资本向能源领域的渗透,使得能源已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资源型商品,其金融属性日渐加强。能源金融的一体化给世界各国的能源、金融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

能源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以石油天然气为例,投资风险涵盖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风险、石油天然气市场及能源金融工具的交易风险。目前,全世界80%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主要由不超过20个的国际大型能源企业控制,这些跨国巨头无不与金融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背后拥有强大的金融支持。他们在金融市场获得资本支持,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与开发资源,以能源实物的生产和消费为基础进行金融工具的交易。这种多形式、多方位的整体运作,既保证了对资源的占有,获得了利润,又控制了风险,保证了所在国家的能源安全。

如何满足能源工业发展亟须的大量资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能源金融化有利于社会资本向能源部门流动,借助金融的支持,能源企业可以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通。但是,由于大量投资基金的参与,国际石油市场交易实质上已经演变成金融化操作,期货交易量已经完全脱离实物的供求量。以国际上最主要的原油期货市场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为例,2002年以来NYMEX原油期货市场上的非商业持仓呈增长态势,并于2004年初首次超过20%。商业持仓一直为原油期货市场的主要力量,基本上处于60%以上,这股力量主要是套期保值。尽管非商业持仓的份额较小,但力量不容小觑,由于基金操作手法灵活、成交活跃,能够放大基本面的因素,通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在短期趋势中,对价格走势的影响非常大。投机资金的行为虽然无法改变油价的根本趋势,但短期内确实能改变油价。经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非商业净多头寸基本上与NYMEX原油价格波动方向呈正相关关系,非商业净多头寸增加与价格上涨基本呈同步变化。

我国能源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能源金融化是国际潮流,给我国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我国能源投资存在着庞大的资金缺口。经估计,到2020年能源工业投资将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从国外购买能源方面的投资,总投资将达18万亿元人民币。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则认为,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的投资需要2.3万亿美元。我国能源投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目前,国内能源企业大多依靠银行贷款和政策性扶持,但是在大力进行能源开发建设的时候,这种仅仅依靠银行融资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能源企业对资本的需求。

我国能源企业风险交易能力低下。建国以来至今,我国能源工业一直接受政府管制,在计划模式下形成能源价格,长久以来立足于国内市场,对国际能源市场相对陌生。由于计划模式下不存在市场风险,我国的能源企业也很少需要进入国际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造成参与国际能源风险市场的意识与能力都比较低。此外,我国尚缺少影响国际能源产品定价的期货市场,没有应有的能源产品定价权力。

我国虽然是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但是,由于内部市场化和外部市场参与程度都非常低,导致我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影响力低。能源“走出去”战略关系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要顺利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石油企业必须在“走出去”战略中制定相应的金融对策,把石油领域的“走出去”与金融领域的“走出去”、石油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考虑。

我国能源安全体系尚未完善。石油战略储备是世界各国应对短期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起步晚、基础弱。如何筹集资金建立有效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如何在能源金融的框架下充分发挥石油战略储备的作用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差。从“节流”的角度看能源安全,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还相当大。但是,我国企业对于能源效率改善的投资并不积极,一方面是需要大量资金,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投资的收益在未来逐期体现且具有不确定性。借助能源金融的发展,使能源效率成为一种金融机构与能源技术公司联合投资的资产,推动能源效率市场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外汇储备蕴含风险。截至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一万亿美元,而且主要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的增值保值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美元汇率与原油价格之间存在某种负相关性,加之石油及其期货资产的金融属性日渐突出,通过加入石油资产改善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不失为一种现实考虑。

因此,在国际能源金融一体化的潮流下,加强我国能源企业、银行、外汇储备机构、投资基金等各方面的联动,建立起以借贷市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能源金融体系,为我国发展能源工业保驾护航,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难题和战略机遇。

能源与金融的结合已经初现端倪,但能源金融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确立应有的地位。归纳起来,研究能源金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能源系统投融资:能源建设、能源技术发展、替代能源研发推广、能源效率改善需要大量资金,依赖银行的传统能源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如何创造环境、设计方式、培育机制、构建新的投资主体,促使能源系统融资的大门向股票市场、风险投资市场、能源基金、民间资本敞开,是促进能源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能源金融安全监测、预警与防范: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能源与金融的连接引入了新的风险,也提供了新的防范手段。必须研究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能源金融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的经验,构建国家能源金融安全预警机制,找出并监测风险的要素,化解积聚的风险,加强对能源金融安全相关理论的研究。

石油战略储备: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发达国家应对石油危机的普遍手段,石油战略储备除了牵涉到一系列技术问题外,如规模、选址、资金来源、储备模式、时机选择、释放策略。更重要的是要将石油战略储备与外汇储备、汇率、国际原油价格结合起来。如何权衡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石油战略储备的功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能源金融衍生产品设计与定价:传统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互换等,考虑能源市场本身的特殊性及与传统金融市场结合带来的特殊性,研究能源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以及针对能源金融市场设计新的衍生产品是能源金融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能源金融投资组合选择:传统的金融投资组合中只包括股票、债券、外汇、贵金属等,在投资组合中考虑能源资产,如原油现货、期货及其衍生产品,将带来新的问题。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也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如能源金融风险的度量,能源金融产品的套期保值策略。

总之,中国国家能源战略应该与金融体系相结合,更主动地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博弈。通过善用国际金融运作,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作价体系,制订适合我国与亚太区域的国际能源金融的游戏规则,建立能源金融体系,发展能源金融产业。

标签:;  ;  ;  ;  ;  ;  ;  ;  ;  ;  ;  

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