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资质现状与未来论文_袁红

工程类资质现状与未来论文_袁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资质的重要性

1.工程资质是工程企业在市场中站立的标签,资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能够干什么层次的活。

在我国,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实施、竣工被人为的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辖,承接服务的企业必须依据工程资质管理制度配备各阶段所需的各类资质,方能接洽业务。工程资质制度就是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咨询、设计、施工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发相应的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准入性的行政许可制度,属于政府管制行为。

(一)立项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需配备工程咨询资质,此项资质2017年前由发改委负责审批。

(二)规划阶段:编制区域规划、单体规划,实施性详规等。其中城乡规划的编制需配备规划资质,规划资质由国务院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三)勘察、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需配备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甲级资质由住建部负责审批。

(四)施工阶段:完成施工、安装,建成实体。需配备施工资质,甲级资质由住建部负责审批。

(五)监理服务:为业主提供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需配备监理资质,甲级资质由住建部负责审批。

(六)造价咨询:编制和审核概预算,结算。需配备造价资质,甲级资质由住建部负责审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许可,比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防雷设计许可等,由质检总局和气象局负责审批。环保部门、安全部门还要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节能评价等,都需要相应资质并有由相应的部门审批。

二、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1.资质布局是企业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资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

(一)资质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在市场变革时代,作为咨询、设计、施工企业,若继续维持原有的经营理念、单纯的业务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失去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被市场淘汰。通过资质管理的加强和创新,可以更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地位、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等。

(二)资质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目前业务结构单一依然是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综合实力较弱的主要因素。无论是规划院、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各行业大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式及相近的生产水平在运行,仅是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企业可以通过资质管理,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优质资产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突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多角化经营、战略化经营。

(三)资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企业要承揽建设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服务就要去参与投标竞争活动,资质成为竞标活动的入场券,只有拥有它,才能在其允许的行业、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进行项目竞标。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企业经营开发、生产产值、营业利润等指标,就要针对企业实力(如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注册资本金、核心技术人员配套、技术装备、经营业绩等)和社会需求(如冶金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等方面加强资质拓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资质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在资质管理中,在对不同级别、不同行业、专业都规定了最低标准,其中企业经营业绩、核心人员素质是重点考核指标,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资质的等级。在维护和扩充资质时,出现问题最多的是:

(一)业绩风险

所有新增、升级的资质都需要配备企业业绩或人员业绩,目前咨询资质和施工资质对人员业绩不进行核查,但设计资质对人员业绩要进行核查。对于新增业务,专家更认同从甲级院调入的人员业绩,本单位人员的业绩不予认定,尤其建筑、市政业绩必须在四库一平台备案才行,非常严格,2018年以来,建筑和市政资质申报成功率为0。

(二)人力风险

在资质审查中,对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核是硬性条件,此类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业绩、执业资格及其数量、级别等均有具体要求,只有达到指标,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资质等级。资质管理中应把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持。如果不能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没有归宿感,尤其是掌握资源和有资质的人员,一旦离开企业,不但将对企业业绩带来影响,还使企业不能再满足所需的资质条件,造成资质降级或取消,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人才可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当储备不足时,为了维护资质,通过接受“挂靠”的方式解决人员资质不够的问题,能解决暂时问题,但却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形成稳定的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三)管理风险

资质维护和申请程序复杂,投入的人力多,周期长,需配备专人学习了解政策,管理资质的人员不能擅自更换,更不能让新手来维护已有资质,因为一旦失误无法挽回,要专人专管,明确责任。企业应成立资质申报小组,小组成员由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质量技术部及经营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应相对固定。小组成员首先应认真学习、理解相关文件规定,然后按分工各自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对应的标准认真组卷,编写申报资料,最后仔细审核,积极组织申报。资质建设只能长远、有序地进行,一气呵成是不现实的,企业应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视轻重缓急,分批办理,先易后难,分类办理。

(四)政策风险:

资质许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不可预见性强,根据以往经验,每次申报都会有政策调整,受理人员、审核人员的要求不会形成正式文件发布,只有在办理时才能了解。作为申报企业,沟通工作应贯穿资质申报全过程。申报前应和资质受理部门取得联系,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认可和支持,在申报中请他们对资料进行把关、出方案。资料上报后更要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审核情况,及时应对。对项目核查部门要提前沟通,随时掌握动向,对不利消息要有补救措施。

四、资质管理制度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对资质管理的展望

(一)催生企业资质证书挂靠、人员注册证书挂靠,转让出售资质证书的行为。

由于获取和维护资质的难度高,投入大,建筑市场上挂靠资质承揽业务,挂靠注册人员证书维护资质的现行已成气候,甚至出现倒卖转让资质证书从中牟利的现象。被挂靠企业或人员仅仅将资质证书给借出去,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施工服务中,并未参与进来,造成服务质量的降低,另外一方面,挂靠费用最终会通过压缩工程成本找回平衡,这直接影响到承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程款的支付由被挂靠企业转到挂靠企业,甚至还会出现经济纠纷、风险责任等,对于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展望

资质认证具有筛选的作用,体现出了优胜劣汰的生产法则,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必须提升实力,稳定人才队伍,创造业绩方能保全资质。政府要努力解决企业资质不实,挂靠,转包的严重不良现象,逐渐减弱人为干预的力度,简约行政,宽松放权,简化资质分类,放宽、放低标准,充分调研政策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出现过细,过严,过高的资质门槛,让一些中小型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还市场一个规范,有序的本来面貌,最终形成让市场来认定企业的资格能力。

论文作者:袁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工程类资质现状与未来论文_袁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