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性论文_张科

核心素养下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性论文_张科

张科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315300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中考成绩,教师通常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04-01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更好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在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双重影响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知道物理实验原理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太多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卷面成绩才是最主要的。”正因如此,在一些教学设施不完善的学校,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出现了“背实验步骤”的教学现象。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注重实验知识的传授与关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设计趣味性的实验活动,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综合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可以发现在物理实验知识考察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比如说这是一道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题:小强用一把密齿梳子、一把宽齿梳子和一个薄塑料片,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用塑料片在任意一把梳子上。进行先快够慢的划动;(2)用塑料瓶在两把不同梳子上进行同速度划动。根据实验提出问题:小强在实验(1)中,听到两种不同声音,能够判断出音调高低与划得快慢之间的关系吗?小强在实验(2)中,听到两种不同声音,能够判断出音调高低与梳齿疏密之间的关系吗?针对这两个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在面对这类物理实验试题时,既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有效完成教材中的有关实验,又要注重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整合教学资源,注重能力培养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从而在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综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探寻不同教材版本的实验做法,加强实验试题训练,优化课程设计,收集更多的实验信息,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体验,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进行这种物理实验时,应注重提升探究课题的趣味性、生活性,比如说在学习《汽化与液化》这部分知识过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尝试操作“纸杯烧水”的生活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实验准备时间不必过长,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契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对于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巨大益处。

3、应用先进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育手段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综合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等多种因素考量,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与认知,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实现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比如说,物态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很难掌握其中变化规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完整的物态变化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再比如,在学习“电流”、“磁场”这类相对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收集更多的实验资源,让学生懂得电流、磁场对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初中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在新形势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保障,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影响。比如说,在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首先教师应规范实验行为,明确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设置优胜奖励,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对各个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给予及时、客观的教学评价,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以此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保障,是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对学生日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量各项影响因素,优化课程设计,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亚群,顾建新.新课标视野下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6):7-8.

[2]胡建荣.例谈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2):44-45.

[3]陈淑玲.基于核心素养,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

[4]李坤松.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168-168.

论文作者:张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下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性论文_张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