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累计增加2592亿元,比上年多增1693亿元,可谓发展迅猛。但个人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仅有4%,其主要部分是住房贷款,其次是汽车贷款和助学贷款,其他类型的贷款则很少。总的看,发展仍显缓慢,开拓空间很大。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风险预期过高,畏首畏尾。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对风险强调很严,提出“积极稳妥”及“在确保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有效扩大消费贷款规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展开,不要盲目推开”等要求。随后,各商业银行在制定本行的“指导原则”和各项具体贷款办法时,更为谨慎、复杂,对借款人处处设防,表现出浓厚的“惜贷”色彩。银行方面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顾虑过了头,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已严重影响到了扩大内需和贷款结构调整。仔细分析,发现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极小,收益丰厚,没有必要过分谨慎,相反应放开手脚,大步开拓发展。
一、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极低
个人消费贷款的借款人极其分散,从而贷款风险高度分散,而且每个人贷款金融很小,相应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也很小,银行比较容易把风险控制在风险标准以内。目前消费信贷中的不良贷款远低于1%,正常收回比例不低于95%。例如中国农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中,不良贷款仅占0.8%,当年放款的违约率仅为0.04%(据2001.1.22金融时报)。
此外,个人赖债的可能性很小。一些国有企业敢于赖债、逃废银行债务,那是因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有强硬的国家信誉作靠山,两强抵消。而个人做不到,个人在国家银行面前,绝对是个弱者,他自认为拿了银行的钱,无论如何非还不可。赖帐不还,脸面、人格、尊严便荡然无存,被邻居、朋友、同事、领导视为不正派,从此难于与人交往,难于立足社会,难于求职,老婆和孩子也难做人,难求职。赖债使名声丧尽,对人生和家庭来说,成本、风险太高,不合算,因此消费贷款的“道德风险”很低,选择违约的人极少极少。与企业贷款不同,企业还款是“你要我还”,而个人贷款是“我要还”。许多人讲个人信用制度未建立,贷款审查难,不为,其实信用评估的主要标准是诚实和还款意愿,在这一点上个人信誉优于企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务责任在法人身上,由于产权不落实,往往偿债责任不落实,而个人借款的偿还责任死死地落在自然人身上,无可推卸。当银行处理抵押品或诉诸担保的时候,企业往往无所谓,担保的财产或担保人往往也是集体的、国家的,但个人抵押财产都是房子、车子、存单等私产,保人也是亲戚朋友之类,不好连累。现在已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在原来代发工资、代理收付、信用卡业务、储蓄业务、小额贷款、纳税记录等的基础上,可以初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结合消费信贷调查,逐步充实。已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不久还将实行配套的个人财产申报制、企业单位对个人现金支出的申报制,此事政府和法律部门从反腐反贪出发,很着急,工商和税务部门也急需,银行更急,各方可形成合力,尽早建立城乡联网、具有个人专用银行帐户的透明体系。到时,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收入,就一定进入个人帐户,只要有支出,就必然反映在个人帐户上,信用记录非常清楚。可以说,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技术上并不困难,并有区域性的网络基础,如果规划和投资跟得上,进程将很快。所以,信用制度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发展中的矛盾。一个学生贷了款,大学本科读四年,毕业后才开始还款,到时说不定信用体系已经完善,他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定收入的,不可能分文无收,一点还款能力都没有。如果大学毕业生都穷困潦倒,大部份文化层次较低的人该如何生存,我们这个社会恐怕不会走到如此糟糕的地步。况且,消费贷款的对象是中等收入户,有固定或稳定的收入,不是对富人和穷人的贷款,他们一定是先盘算、反复权衡自己的偿还能力,而后才贷款的,所谓“逆向选择”问题基本不存在。
二、个人消费贷款收益丰厚
个人消费贷款收益丰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模效益明显。起步时,银行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在营销上花功夫,而借款人不多,贷款金融又小,显得投入大而产出小。但这种局面是暂时的,等房数、金额上升到一定数量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对大中型企业的批发贷款有次数少、金额大的优势,而消费贷款有户数多、潜力大的优势。银行由于技术进步和优化调整形成的富余人员,可以转向消费贷款部门,原有的网点、网络可充分利用于消费贷款业务,投入人力物力不多,成本少,边际收益提高。
第二,连带性收益大。过去50年,银行只对居民吸收存款,基本上不对居民放款,强调“你支援我”,形成单向关系,金融服务残缺不全,现在双向融资,相互关系加深,有利于居民心目中树立银行形象,而居民家庭是社会劳动力的供给者,他们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广泛的行业部门供职,他们对银行的认同,将会影响银行对各行各业金融业务的竞争。另一方面,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常常与银行信用卡、个人投资理财、个人结算、代理收付、代理保险、担保见证、信息咨询和储蓄业务等有关联,有利于带动这些业务全面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入,也有利以贷引存,综合效益高。
第三,实际收息水平比法定利率高得多。个人消费贷款大多采用分期还款方式。如:某银行当年1月1日向某君放款100万多,其他两年分季偿还,每季末等额还贷一次,年利率6%,则还本付息为:(表1)
表中的情况是:贷款本金100万元,2年利息12万元,本利和112万元;每季末等额还本付息一次,8个季度还清,每季末偿还额为14万元;第二年末还款14万元,因包括两年的利息12万元,所以本金余额为"-12"万元。依表可算两笔帐:一笔是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率,因为借款人实际每季平均占用的贷款本金只有44万元,却按100万元本金承担利息,等于银行把利率提高2.27倍(100万元÷44万元=2.27);另一笔账是银行分季收回后,用于再放款的收益率,如表,银行每季收回14万元,即用于新放款,可获得2.94%的收益率。算法是:14×(7+6+5+4+3+2+1)÷8×6%=2.94%。两笔账加起来,实际利率比规定的6%高出10.58个百分点。所以,与一般的一次性还本付息、息随本清的贷款相比,银行的收益丰厚许多。在有关商业银行的教科书中,已有分期还款利率计算的一般性公式,此处不赘。这两笔帐并不复杂,简单直观,但有许多银行职工至今对此不明白,他们只看表面利率,一味讲办理消费信贷金额小收益低,却不知与工商信贷相比,消费信贷收益高出近3倍,或者说目前全国4000亿元的消费信贷,相当于12,000亿元工商贷款的收益。提高贷款中消费贷款的比重,不仅是贷款风险结构的优化,也是收入结构的优化。
第四,隐藏成本低。办理工商贷款,往往与稳住存款、结算等业务联系在一起,银行为稳定客户需经常进行“感情投资”,免不了要花很多钱、耗费很多精力,即隐蔽性成本支出较多。有不少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银行多年无可奈何,造成许多贷款损失。还有不少企业报送假报表,编造虚假贷款用途等。相比之下,消费贷款一般很少有上述问题,没听说过哪家银行对某个人贷款者吃请、送礼,个人现金收支也不好做假,抵押实实在在,贷款用途明明白白,一般也不会多头贷款,更不存在借重组之机逃废债务等。因此,个人消费贷款一开始就比企业贷款规范,乱七八糟的事情少得多,好操作,没有名堂的成本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明显减少甚至杜绝,等于增加了收益。
三、抓住机遇,放手发展
我国已从整体上跨入小康,个人消费跃上新的平台;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供不应求被供过于求所取代;经济长期稳定,增速加快,预期不确定性有较大改变,市场景气回升;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和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银行资金比较富余,贷款利率进入历史最底时期;消费品价格普遍低廉;一系列改革如住房制度改革、教育收费并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产生了强大的需求潜力等。这正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良机。对此,我们思想应再解放些,步子应再放大些。在指导思想上,由风险压力转向放开手脚,慎贷而不惜贷,以抢占和开拓消费信贷市场为初期目标,边扩展边规范。在经营主体上,所有经营储蓄业务的银行都应办理个人消费信贷,包括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在范围上,要向农村扩大,从纯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大,如城镇个体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农村居民购买生产资料、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持、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做小生意的资金需要等,这些生产与消费的界限比较模糊,有互动关系,可以纳入消费信贷。在贷款形式上,凡有持续稳定收入者,或已由银行代发工资的,可以办理信用贷款。在贷款手续上,能简则简,各总行统一制定信用评估打分表,普遍设置各有关部门一齐到位的“一条龙式”办理所有手续的“金融超市”。在贷款规模上,“十五”期间要力争达到贷款总额10%~15%的比重。在贷款品种上,多使用银行信用卡,逐步扩大贷记卡市场,发展综合性消费贷款,用途多样化,淡化特定用途。在还款期限上,可适当延长,减轻分期还款压力,并降低首付比例。在利率上,中长期贷款可以实行市场浮动利率,并视信誉优劣下浮或上浮利率。在逐步改善制度、政策环境方向,应着手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核心是由政府出面组织银行、证券、保险、法院、公安、税务、审计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独立的调查征信机构,集中个人收支信息。只要在各大中城市建立区域网,银行的基本需求即可满足,然后再向全国联网过渡。同时,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企业单位对个人现金支出的申报制度要一同起步。二是制定有关法律,主要是银行方面信息披露和借款人公开借款、消除歧视的法律。三是制定和推行有利促进个人消费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的长期支持和鼓励。金融监管上要实行适当松动、鼓励创新的政策,特别要鼓励消费信贷证券化及与相关保险新产品相结合。
表1金额单位:万元
借还时间 当年1季初 1季末 2季末 3季末 4季末 次年1季末 2季末 3季末 4季末 合计
偿还额
0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12
贷款余额
100
86
72
58
44
30
16
2
-12 平均占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