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体会论文_刘娜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60例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效果

年龄为50岁至54岁是脑动脉瘤发病的高峰期,疾病可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而致使患者死亡[1]。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伴随疾病症状逐渐改变,同时患者对疾病预后情况缺乏了解,从而可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我院为部分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护理,获得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6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2014.8-2015.8)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53.24±4.71)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有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25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13例颅内颈内动脉瘤患者,5例中动脉瘤患者,12例脑后动脉瘤患者。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0:10;平均年龄为(54.03±4.96)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有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23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15例颅内颈内动脉瘤患者,8例中动脉瘤患者,7例脑后动脉瘤患者。

以上两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未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为其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2]:

(1)选取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心理行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频次为一周2次,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整干预次数,每次干预时间为半小时。

(2)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使用亲和的语气,以此缓解患者因担心疾病及自身身体状况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以通过诱导式发问的方法对患者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干预计划,护理人员应当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3)定期为患者组织座谈会,同时邀请经过手术治疗后身体恢复较好的患者参加,并由此类患者进行现身说教,调整患者对疾病的的不确定感,同时可以丰富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经验,有利于其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

(4)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不仅可以放松其情绪,同时可以发挥镇静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SAS评分、SD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由(x±s)表示,用t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在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n,x±s,分)

3 讨论

先天性畸形、动脉硬化或感染所导致的脑动脉壁发生局限性囊性扩张即可引发脑动脉瘤,该疾病易发生于中年人群中[3]。介入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感,极易出现不良心理。

常规护理注重患者的症状与身体护理,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但是常规护理在应用过程中忽略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其身体康复的重要性,患者的心理状态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对治疗效果、身体恢复及护患关系均存在负面影响。

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是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所提出的护理措施,可拓宽疾病治疗的认知深度,要求从生理与心理层次均给予患者着重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学技巧与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与转归。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较为注重,由于患者对介入治疗缺乏了解,因此在术前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手术信息,为其矫正对介入治疗的认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为患者提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因疾病所引发的负面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总而言之,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9):124-126.

[2]周红艳.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125-126.

[3]章丽香,孙莹.介入治疗动脉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60-161.

论文作者:刘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体会论文_刘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