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和聚集的前沿阵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的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影响。微信是现今风行的社交软件,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带来影响,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布带来影响。因此,如何借助微信的优势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其负面影响,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运行与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一、对微信概念的界定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信产物,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发送免费图片、文字和表情包,也可以免费视频通话、语音聊天。支持使用社交小程序“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微信这一新兴产品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大家的欢迎,特别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作为流传度日渐扩展的一种交际媒体,微信深刻的转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微信的普遍使用,它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和社交舆情,丰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布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布情境发生了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怎样更好地将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棘手的问题。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带来的机遇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影响力
在一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授模式下,基本上是在教育者的安排下进行的教学,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无条件接受,这类缺乏互动的讲授模式早已不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微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载体,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影响力。微信所特有的平等性和交互性为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提供了机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使用微信与受传者进行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的防范,能让受传者说出本身的真情实感。无独有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也能实时精确地领会接受者的思想感情、心理状况,从而实现教育过程中接受者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性和实效性。
2.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传者的需求
“人们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才深入接触媒体,这些需求包含交流需求、文娱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接受者自主意识相对强,参与教学活动时希望根据自己的设想,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努力获得他人的认可。然而,这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是很难实现的,但微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媒介,同时满足了接受者对信息、休闲娱乐、人际交流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现在的高校大学生非常注重情感和内在心理意识的需求,拥有自由个性的他们,希望得到肯定与重视,更需要自我价值的展现。微信给当代高校受传者创造了一个表达个性、赢得尊重的平台,比如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获得好友的点赞、正面评论等支持,获得这些形式的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传者精神和心理需求。
3.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
在一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理论内容主要取自对应书本,这些内容虽然理论周密、逻辑思维性强,但其表现形式较为单一,表达方式相对专业,且更新较迟缓,很难激起接受者的学习乐趣。如今移动互联网技术呈现节节攀升的发展形式,特别是随着高校大学生广泛应用移动电子终端,因此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资源得到填充。这些素材更先进前卫并在学习生活的边边角角得以体现,其载体不仅包含文字、图片等形式,还有视频、动态等形式。这些源源不尽的信息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表现得到整合。另外,传播者还可利用微信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用接受者喜闻乐见、易接受的轻松愉快形式向其输送教育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而且还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微”不至的教育与引导。同理,在日常生活中对受传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带来的挑战
1.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发起者、实施者和承担者。”微信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不禁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眉头紧锁。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供给自我教育契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顺利度和传播者的素质提出挑战与要求。另一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者的位置提出质疑。在传统的师生交流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权威地位不可撼动。怎样从一成不变的教育主导者变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怎样利用这种平等的关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更好地使用微信扩大教育场域的广度。从而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好地成效,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传者的挑战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水平,势必会对大学生这一受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带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信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接受者视域并使其眼花缭乱,而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较差,思考和识别时间少。所以微信的这种“信息瀑布式”的发展趋势,必将对高校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因而,微信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传者的健康和认知能力出现一定的反面影响。接受者正值青春阶段,对未尝试过的领域充满好奇、对人际交往充满预想。微信不仅扩大了人际交往广度,丰富了人际交往深度,使交往方式不受地域时空的控制。但是微信在充分满足接受者诸多要求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判断力产生了必然的反面效应。而这些负面影响会引起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甚至丧失自我,从而诱发心理问题,微信营造的虚拟世界也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3.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挑战
网络的方便快捷和海量信息致使其失去了对思想信息内容的引导力,互联网信息转发的自由性使信息量丰富的同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个用户可以介入信息缔造和公布,如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平台等。随着用户大量涌入和信息量不断增加,信息内容往往变得不可控。而就微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而言,如若信息内容恶化势必会进一步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据《新闻大求真》报导,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通讯媒介广泛普及的同时,散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群伙也利用了这些平台。另外让谣言、伪科学、淫秽信息、歪曲我国国情等的信息在微信上的散布,不仅对社会稳定群众安宁产生影响,更无益于高校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
1.给予人文关怀,提高把关能力
微信使教育和管理更加便捷的同时,也减少了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不利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受教育者,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交流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既要重视微信的运用,又要发扬微信这一媒介的优势,使微信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更好地碰撞融合起来。另外在交流内容上,老师应以学生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微信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措施,加强人文关怀,更能加强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交流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把关者的重要身份,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2.关注受众需求,树立平等意识
现如今网络媒体成为受传者课外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要渠道。接受者接受信息的媒介不再局限于讲堂书籍,冲破了时空范畴的局限。传播者的知识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要求传播者不应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应充分尊重受传者的主体地位,树立平等意识。在微信时代,传授双方某种程度的互换使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接收端两侧,没有地位之别,互动渠道的畅通以及无界性更打破了传统上的心理障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在问题的探讨中体现平等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更要善于转变传播者的本位意识,融入受传者的环境,努力探究受传者的心理。利用微信与受传者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及时了解受传者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认知、政治素养与行为规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实效。
3、打破思维定势,树立科学态度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结果走向何处不但由教育进程主体的能力决定,在一些方面也由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探索身边四处的想法,有没有意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自觉去领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规范和准则。”接受者应打破对思想政治教育先入为主的一贯态度,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枯燥乏味、更不是一味地强迫灌输社会主义社会理念,它的内容涵盖领域广。所以,受传者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可以充分运用微信与受教育者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引导“意见领袖”传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最主要的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知、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明辨能力。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自觉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知识的侵蚀有积极作用,从而树立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4、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微信具备自由、开放的特色,各种信息充溢其中、鱼目混杂。教育传播者应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传播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直接进行良性互动。可以利用网络的民师论坛、超新慕课、微课等方式让同学们自行组织进行学习。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公众号向学生推荐名著、优秀刊物等经典文化。让每位同学在微信平台上简介自己喜爱的作品,将自己喜爱的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并与其他人一起讨论学习,与其他同学共享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教育介体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融入到经典文化中,逐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2017年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2017.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陈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论文; 传播者论文; 接受者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效果论文; 大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