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刘建桥

怀化济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300

【摘 要】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这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4±5.3)、术中出血量为(112.9±14.7)、切口长度为(7.1±0.7),住院时间为(6.8±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8.7±12.4)、术中出血量为(231.5±28.6)、切口长度为(8.9±1.2),住院时间为(10.1±2.9);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3例(43.33%)治疗效果显著,有14例(46.67%)有效,有3例(10%)无效,总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0例(33.33%)治疗效果显著,有8例(26.67%)有效,有12例(40%)无效,总有效率为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式,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式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效果

据报道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为骨质疏松患者和老年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1]。目前,在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式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2]。本文对这两种治疗方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治疗疗效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17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年龄45-75岁;对照组患者中有16例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年龄46-78岁,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内收15°,患肢保持内收中立,应用C 臂X 线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之后的内固定手术。在患者的股骨转子上方为切口,切口长度不能超过6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钉,在髓腔内置入主钉,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2.2 对照组化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肢体位为外展内旋,患者的大转子侧方为手术切口,切口完成之后,将股外侧的肌膜进行分离,将骨粗隆暴露出来,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锁定钢板,插入锁定钢板,采用导向手柄畸形钻孔,拧入螺丝钉锁定,最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治疗方式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完全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没有恢复,患者依然无法自行行走。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见表1。

根据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3例(43.33%)治疗效果显效,有14例(46.67%)有效,有3例(10%)无效,总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0例(33.33%)治疗效果显著,有8例(26.67%)有效,有12例(40%)无效,总有效率为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4]。股骨粗隆解剖结构具有复杂性,应力与剪切力都比较复杂,这就给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5]。目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为了PFNA和DHS。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为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3例(43.33%)治疗效果显著,有14例(46.67%)有效,有3例(10%)无效,总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0例(33.33%)治疗效果显著,有8例(26.67%)有效,有12例(40%)无效,总有效率为6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相比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式,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式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擎,游纯秋,刘腾鸿,林燕云,刘晓岚.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6,33:33-35.

[2]刘德谦,吴碧涛,蔡喜传,李新华.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72-2173.

[3]饶放萍,欧阳少明,曾申娟,金绍莉. 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5,02:50-52.

[4]王才迈,历剑锋,王铁洲. 老年创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6,04:681-683.

[5]李明东,胡稷杰,黎早敏,陈剑飞,高星,刘键.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06:653-658.

论文作者:刘建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刘建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