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价值论文_姬亚杰,任向阳

姬亚杰 任向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 洛阳 471000)【摘要】 目的:探究对患有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的90例该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静脉点滴治疗,探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结论:临床上采用依达拉奉和基础治疗方案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该病,减轻患者的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关键词】 血管源性;依达拉奉;帕金森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87-02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患者出现反复性脑卒中而引起的运动障碍、麻痹痴呆等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且发展较为缓慢,同时出现进展性的发展[1]。随着我国的人口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依达拉奉对该病进行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和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有该病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其中的对照组成员组成为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4.6±8.7)岁;观察组的成员组成为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63.2±8.3)岁;两组患者均经过诊断且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无其他的慢性疾病发生,并且在以上的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本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1次,100mg/次;另外给予患者盐酸普拉克索0.375mg~0.75mg每天,以及美多巴药物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天4次,每次125mg,28天一疗程。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在以上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治疗,具体的剂量和措施为将30mg的依达拉奉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将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为期治疗20天。

1.3 观察指标

1.3.1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45分为满分,轻中重型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以0~15、16~30以及31~45分加以区分。

1.3.2根据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疗效的划分,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运动能力恢复。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运动障碍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患者无明显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且t检验,当P<0.05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进行相应治疗后,相比较于治疗前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x-±s)

*

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由患者反复性脑卒中诱发的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现如今还未有明确统一的认识,临床上一般把该病的发生认为是患者出现多发性腔隙梗死导致的。患者发病后会由于黑质和纹状体的精神细胞出现退化从而使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运动障碍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状[3-4]。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通常发病较为隐秘且病情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该病在曾经患有脑卒中、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影像学诊断中发现患有该病的患者在其基底核区、侧脑室旁与大脑角之间的腔隙均会出现梗死的现象。而本次研究中应用的依达拉奉药物可以凭借其抗氧化机制在治疗过程中实现对羟基、自由基的有效清除,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基底核区的卒中小病灶,达到改善患者运动能力的目的,进而缓解患者由于患病带来的肌肉僵直、面具脸以及麻痹痴呆等症状[5]。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依达拉奉药物的应用使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的高于未应用组,另外,应用该药物后在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对比中,观察组的效果也高于对照组(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莹,谷艳,徐彦华等.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146-147.

[2]马德志,刘秋芬,吕京波.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87-588.

[3]吴海燕.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53-154.

[4]刘玉梅,李晶鑫,张丽娟等.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163-164.

[5]朱明.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2013,4(3):44-45.

论文作者:姬亚杰,任向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价值论文_姬亚杰,任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