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调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调控

赵亚玲[1]2013年在《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远期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妊娠期高血糖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体成分的影响背景及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宫内高血糖环境增加了其子代出生时巨大儿或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的发生几率,并且其子代在儿童期、青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母亲宫内高血糖不良环境与胎儿的过度生长有关,GDM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身体脂质重量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即使糖尿病孕妇经过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其子代仍有发生LGA的风险,这提示除孕期高血糖水平这一因素外,胎儿宫内过度生长可能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本研究拟通过比较GDM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与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之间体成分的差异,探讨妊娠期孕母血糖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新生儿体成分的影响,为临床上预防宫内高血糖导致的GDM子代远期代谢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为GDM组,共206例,以孕期血糖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为对照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group, NGT组),共412例。根据出生体重进一步在GDM及NGT组中分为大于胎龄儿LGA/GDM组及LGA/NGT组,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AGA/GDM组及AGA/NGT组;LGA/GDM组共46例,LGA/NGT组共165例;AGA/GDM组共160例,AGA/NGT组共247例。对GDM组和NGT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48h内进行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胸围、上臂围以及皮褶厚度,采用Weststrate法计算新生儿身体脂质重量、体脂百分含量及去脂质重量。采集母亲孕前体重、身高、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等妊娠期母亲身体参数、对妊娠28-30周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测定孕妇空腹(卟)及餐后2h血糖值。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脂质重量、去脂质重量及身体脂肪百分比的相关因素。结果:(1) LGA/GDM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体重指数(body mass, BMI)、头围、胸围、上臂围、肱二头肌部及腹部皮褶厚度与LGA/NG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GA/GDM组肱叁头肌部皮褶厚度(8.1±0.9坩.6.4±0.6.p=0.000)、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7.8±0.6vs.6.2±0.4,p=0.019)及髂嵴上部(7.8±0.9vs.7.0+0.3,p=0.000)显着高于LGA/NGT组;LGA/GDM组身体脂质重量(666.9±18.8vs.522.3±23.3,p=0.007)及体脂百分含量(17.29+0.89vs.13.33±0.65,p=0.003)显着高于LGA/NGT组;LGA/GDM组身体去脂质重量显着低于LGA/NGT (3177.2±280vs.3407.3±19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AGA/GDM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BMI、头围、胸围、上臂围、肱二头肌部、腹部皮褶厚度与AGA/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GA/GDM组肱叁头肌部皮褶厚度(5.2±0.4vs.4.4±0.3p=0.000)、肩胛下角部(5.2±0.3vs.4.0+0.2,p=0.000)及髂嵴上部皮褶厚度(5.4+0.5vs.4.5±0.4,p=0.000)高于AGA/NGT组,AGA/GDM新生儿身体脂质重量(505±34vs.421±28,p=0.000)及体脂百分含量(15.4±0.5%vs.12.9±1.9%,p=0.000)高于AGA/NGT组,身体去脂质重量(2766±155vs.2842±142,p=0.000)低于AGA/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GDM组OGTT Oh血糖水平、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是影响新生儿脂质重量及体脂百分含量的因素,其中0h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脂质重量及体脂百分含量相关性最明显(r2=0.265,p=0.001),孕期增重(r2=0.097,p=0.021)及母亲身高(r2=0.065,p=0.000)是影响去脂质重量的因素。NGT组孕期增重(r2=0.090,p=0.015)是影响新生儿脂质重量主要因素,孕前体重(r2=0.140,p=0.002)及分娩前体重(r2=0.110,p=0.043)是影响新生儿体脂百分含量的因素,而母亲身高(r2=0.080,p=0.004)是影响去脂质重量的因素。结论:(1)GDM孕妇所分娩的LGA及AGA新生儿身体脂质重量及体脂百分含量增加,去脂质重量减少。(2)孕期母亲OGTT Oh血糖水平、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是GDM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体成分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母亲适于胎龄儿婴儿期生长发育模式研究背景及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异常的宫内环境增加了子代发生肥胖、糖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达成共识。而有关GDM母亲的子代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出生后早期(出生后第一年)的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尤其头3个月的增长速度最快。但这一时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迄今为止仍知之甚少,据推测该阶段的发育模式可能延续了宫内胎儿期的生长模式。GDM母亲的胎儿在宫内普遍过度生长,即便是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其出生时体重虽正常,但其脂质重量及体脂百分含量仍高于非糖尿病母亲的AGA子代,提示AGA子代的宫内生长发育受GDM母亲宫内高血糖环境的影响。GDM母亲的子代在婴儿期的发育是否延续了胎儿期的生长模式呢?GDM的子代在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模式是否不同于同龄人群,GDM的子代特殊的生长发育模式是否是孕期宫内高血糖环境对子代影响的结果?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GDM母亲的AGA婴儿进行随访,以探讨其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模式。方法: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所生婴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75g OGTT筛查GDM孕妇,以GDM孕妇所生的AGA为病例组(GDM组),根据入选标准共入组70例,其中男36例(51.4%),女34例(48.4%);以非GDM孕妇所生的AGA为对照组,根据入选标准共入组154例,其中男66例(42.9%),女88例(57.1%)。对两组AGA婴儿出生后定期在3、6、12月龄时进行体重及身长测量,计算BMI,评价其生长速度,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GDM组AGA男婴出生体重、BMI均高于对照组(3437.5±218.59vs248.78±243.83,P=0.023;13.48±0.66vs.12.90±0.78,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AGA女婴出生体重、身长、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GDM组AGA男婴在3月及6月龄2个年龄段的体重、身高及BMI均低于对照组AGA男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时GDM组AGA男婴体重、身高及BMI均高于对照组AGA男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AGA女婴在3月、6月龄、9月龄及12月龄4个年龄段时的体重、身高及BMI与对照组AGA女婴无明显差异(P>0.05)。(3)GDM组AGA子代男婴0-3月体重增长值与身高增长值均低于对照组AGA男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AGA男婴3-6月体重增长值及身高增长值均低于对照组AGA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4vs.1.42±0.35,P=0.04:4.93±2.33vs.6.33±1.21,P=0.026);以我国0-18岁儿童身高和体重生长速度为参照,GDM组AGA男婴3-6月体重增长值与身高增长值均低于正常同龄婴儿体重及身高增长值的第3个百分位数。GDM组AGA男婴6-12月体重增长值与身高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AGA男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0.50vs.1.77±0.53,P=0.361;8.35±1.28vs.7.79±1.43,P=0.464).GDM组AGA女婴0-3月、3-6月体重增长值及身高增长值与对照组AGA女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母亲的AGA子代出生后第一年有着特殊的生长模式。GDM子代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孕期血糖正常母亲的子代,其中男婴在出生后0-6月生长迟滞,随后出现生长追赶,提示GDM孕妇宫内高血糖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延续到了出生后的早期。第叁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影响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全球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儿童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呈持续增长状态。目前的研究表明宫内的不良环境增加了子代成年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易感性,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母亲的宫内高血糖环境增加了子代儿童期、青春期及成年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尚缺乏中国大陆人群GDM对子代远期影响的研究。尽管对GDM的有效治疗可以降低巨大儿、肩难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但产科医生对GDM子代出生体重的控制是否可以阻断GDM宫内不良环境对子代的远期影响?GDM子代中大于胎龄儿(Large-for-gestational-age, LGA)、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及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的远期结局是否一样?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选择中国大陆人群GDM母亲的子代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进行随访,比较GDM子代与孕期母亲血糖正常子代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探讨影响GDM子代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围产期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2003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GDM母亲的子代作为病例组(GDM组),选择OGTT值正常母亲并同期在昆明医学院产科出生的子代作为对照组。2011年3月-2013年2月对GDM的子代进行电话随访,获得有父母提供的子代的体重、身高及婴儿期喂养情况。比较GDM与对照组儿童1-2岁、2-5岁及5-10岁各年龄段体格发育情况及GDM与对照组儿童各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的围产期因素。结果:(1)共随访GDM组儿童1068例,男554例,女514例,小于胎龄儿SGA148例,适于胎龄儿AGA771例,大于胎龄儿LGA149例。对照组儿童1765例,男915例,女850例,小于胎龄儿SGA180例,适于胎龄儿AGA1401例,大于胎龄儿LGA184例。最大年龄10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4.1岁。(2)男童5岁以前GDM组SGA及AGA儿童的平均体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GA儿童与对照组LGA儿童的平均体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5岁以后GDM组SGA及AGA儿童体重追赶上对照组,而LGA儿童体重则高于对照组LGA儿童(27.5±5.4vs.24.9±5.2,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在1-2岁年龄段GDM组与对照组SGA.AGA及LGA儿童平均体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岁年龄段GDM组SGA及AGA儿童平均体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LGA儿童与对照组LGA儿童平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后GDM组女童体重追赶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前GDM组SGA.AGA及LGA儿童身高低于对照组L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后GDM组儿童身高与对照组儿童无差异。5岁以后GDM组及对照组SGA儿童身高水平均追赶上AGA儿童。(4)5岁以前GDM组及对照组中SGA.AGA及LGA儿童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后GDM组LGA儿童BMI高于对照组LGA儿童。(5)GDM组中超重178例(16.6%),肥胖97例(9.1%),对照组中超重222例(12.6%),肥胖212例(12.0%)。5岁以前GDM组超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后GDM组AGA及LGA儿童超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前GDM组的肥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后GDM组LGA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LGA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SGA及A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孕前体重正常的GDM孕妇相比,孕前肥胖的GDM母亲子代儿童期发生超重的风险显着增加[OR:1.036(95%CI:1.007-1.067)],但回归模型中引入0-3月喂养方式后,这种相关性消失[OR:1.034(95%CI:0.998~1.071)];与孕期增重适中的孕妇相比,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的子代儿童期超重风险无显着增加[OR:1.003(95%CI:0.323~3.12)];与IGT孕妇相比,GDM孕妇的子代儿童期超重风险无增加[OR:0.849(95%Cl:0.239~3.007)];孕期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子代儿童期超重风险无显着减低[OR:1.033(95%CI:0.493~2.165)];与AGA相比,SGA儿童期超重风险降低[OR:0.362(95%CI:0.171~0.768)],但校正后这种相关性消失;LGA儿童期超重风险显着增加[OR:2.212(95%CI:1.489~3.286)];与GDM子代女童相比,男童超重风险显着增加[OR:2.042(95%CI:1.316~3.169)],但校正后这种相关性消失[OR:2.625(95%CI:0.985~6.99)]:与0-3月人工喂养的GDM子代相比,0-3月纯母乳喂养的GDM子代儿童发生超重风险显着减低[OR:0.426(95%CI:0.197~0.939)];对照组中与孕期体重正常的孕妇相比,孕前肥胖的孕妇子代儿童发生超重风险显着增加[OR:1.073(95%CI:1.070-1.118)],回归模型中引入0-3月喂养方式后,这种相关性仍存在[OR:1.057(95%CI:1.011~1.015)];与孕期增重适中的孕妇相比,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的子代儿童期超重风险无显着增加[OR:1.001(95%CI:0.977~1.026)];与AGA相比,SGA儿童期超重风险减低[OR:0.513(95%CI:0.319~0.823)],而LGA儿童期超重风险增加[OR:1.387(95%CI:0.992~1.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子代女童相比,男童超重风险显着增加[OR:0.703(95%CI:0.564~0.877)],但校正后这种相关性消失;与0-3月人工喂养的儿童相比,0-3月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超重的风险无减低[OR:0.861(95%CI:0.548~1.358)]。结论:(1)GDM组子代5岁以前SGA及AGA儿童总体体格发育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而LGA儿童与对照组体格发育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5岁以后GDM组AGA儿童与对照组体格发育水平无差异,LGA儿童体格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GDM及对照SGA儿童5岁以后身高均实现追赶生长。(2)GDM组子代5岁前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岁以后GDM子代的超重发生率及肥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GDM组中LGA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最高。(3)GDM组中LGA儿童及孕前超重或肥胖的GDM母亲的子代发生超重风险显着增加,但孕前BMI对GDM子代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受到0-3喂养方式的调控。第四部分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儿童期超重的影响研究背景及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母亲的子代是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的随访,探讨母乳喂养是否可以降低GDM子代发生超重的风险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及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1189例进行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后0-3月母乳喂养方式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GDM子代超重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对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血糖水平、出生体重、性别、年龄及父亲体重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0-3月纯母乳喂养组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风险低于人工喂养组[OR:0.479(95%CI:0.256~0.897)];接受1-3月母乳喂养、4-6月母乳喂养及大于6月母乳喂养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风险均低于人工喂养组[OR:0.456(95%CI:0.233~0.827)];[OR:0.29(95%CI:0.103~0.817)];[OR:0.534(95%CI:0.280~0.970)];接受4-6月母乳喂养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风险低于1-3月母乳喂养组[OR:0.372(95%CI:0.129~0.874)];而与接受母乳喂养时间小于6月GDM子代相比,接受母乳喂养时间大于6月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风险无显着减低[OR:0.769(95%CI:0.470~1.258)].结论:出生后0-3月的母乳喂养,尤其是纯母乳可以降低GDM子代发生超重的风险,且在出生后6月内,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增加,GDM子代超重发生风险降低,而出生6月以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能并不能降低超重的发生风险。

路燕红[2]2014年在《母血和脐血瘦素、IGF-1及血脂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中瘦素(leptin,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腹围,探讨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血脂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分析母血瘦素和脐血瘦素、母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母血血脂和脐血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0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共90例,新生儿90例。抽取孕妇临产前肘静脉血及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的脐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母血和脐血中的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母血和脐血中的甘油叁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用电子称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皮尺测量身长、头围、胸围、腹围。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所选孕妇90例,平均年龄26.55±3.42岁,平均孕期体重增长18.49±4.64kg,平均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94±2.95。新生儿90例,平均胎龄39.70±1.10周,平均出生体重3418.60±469.36g,平均身长50.04±1.45cm,平均头围33.78±1.33cm,平均胸围34.53±1.55cm,平均腹围34.27±1.42cm。新生儿中,男58例,女32例;经剖宫产50例,经阴道分娩40例。2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母血瘦素水平、脐血瘦素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3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母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和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4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母血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水平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尚未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母血甘油叁脂、母血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母血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水平有相关性(P>0.05);尚未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与脐血甘油叁酯、脐血胆固醇、脐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脐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相关性(P>0.05)。5经多元回归分析可知,新生儿体格测量指标均与母血、脐血瘦素水平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6母血瘦素、IGF-1水平显着高于脐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甘油叁酯、胆固醇、显着高于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本研究发现母血瘦素、IGF-1及胆固醇水平与脐血瘦素、IGF-1及胆固醇水平有相关性(P<0.05)。尚未发现母血甘油叁酯水平与脐血甘油叁酯、脐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脐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相关性(P>0.05),尚未发现母血胆固醇水平与脐血甘油叁酯、脐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脐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相关性(P>0.05),尚未发现母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脐血甘油叁酯、脐血胆固醇、脐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脐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相关性(P>0.05),尚未发现母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脐血甘油叁酯、脐血胆固醇、脐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脐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1母血、脐血瘦素水平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当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经多元回归分析,其作用最显着;2母血、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母血胆固醇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母血的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脐血甘油叁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母血的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脐血的来源不同,具有各自独立的产生和调节系统。

丁晓春[3]2002年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调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通过分析分娩时脐血IGF-Ⅰ、IGF-Ⅱ含量与新生儿发育指数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胎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 方法 58例孕37~42周的单胎新生儿,按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成叁组:SGA、AGA、LGA,每例出生时抽取脐静脉血3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GF-Ⅰ、IGF-Ⅱ的含量,同时记录出生体重、胎龄、身长、胎盘重量。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于评估血IGF-Ⅰ、IGF-Ⅱ与发育参数的关系。 结果 IGF-Ⅰ的范围为30~105ng/ml,在SGA、AGA、LGA的均值分别是40.45±8.50ng/ml、53.96±10.21ng/ml、68.95±14.08ng/ml,LGA的值明显大于AGA的值,AGA的值大于SGA的值(P均<0.001)。IGF-Ⅱ的范围为264~520ng/ml,SGA、AGA、LGA的均值分别是352.27±53.44ng/ml、381.46±55.15ng/ml、435.95±66.20ng/ml,LGA比AGA和SGA的值大(P<0.05),AGA与SGA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IGF-Ⅰ与出生时的体重、体重指数(PI)、胎盘重量(PW)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6、0.553、0.543,P值均<0.001)。IGF-Ⅱ与出生体重、PI呈正相关(r=0.406、P=0.002及r=0.372、P=0.005),与PW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体重有关的应变量是PI、身长、IGF-Ⅰ,无关的是PW、IGF-Ⅱ、胎龄。 结论 脐血IGF-Ⅰ、IGF-Ⅱ均与胎儿发育有关,IGF-Ⅰ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提示IGF-Ⅰ可能是孕后期胎儿发育的最主要调控激素。

吴秀娟[4]2006年在《血清IGF-I、IGFBP-3与宫内发育和生长追赶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探讨IGF-I、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生后生长追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例,共64例,分为两组:①观察组:为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retardation,IUGR)儿,共39例,胎龄在32+1周至41周,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11例。②对照组:为适于胎龄(appropriatefor gestational age,AGA)儿,共25例,胎龄在34周至40+3周,其中足月儿16例,早产儿9例。收集两组患儿相关病史,出生时情况,并对观察组于生后6~12个月进行随访,分别于生后7天及随访时采集静脉血3毫升,以3000RPM离心取血清于-20℃冰箱冰冻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标本IGF-I和IGFBP-3的浓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血IGF-I水平(25.15±1.19ng/dl)及IGFBP-3水平(1.91±0.67ng/dl)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8.66)和(6.40±1.25),同一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早产儿IGF-I水平(28.65±9.81ng/dl)和IGFBP-3水平(1.45±0.26ng/dl)明显低于足月儿(41.77±10.58ng/dl)和(4.10±1.29ng/dl),同一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显着(P<0.05);IGFBP-3与IGF-I呈显着性正相关(P<0.001);IGF-I、IGFBP-3与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呈正相关(P<0.01);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史与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史者比较,其新生儿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均降低(P<0.05);胎儿有脐带绕颈史及宫内窘迫或窒息史者血清

侯若琳[5]2014年在《孕母代谢环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胎儿在宫内遭遇不良代谢环境因素,可导致其出生体重异常及日后一系列成人疾病的发生,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等。而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调控胎儿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甲基化修饰的改变,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但是这些关键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在个体出生时是否发生改变,其与孕母代谢环境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且此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脐血中这些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水平的研究来探索其与孕母代谢环境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而可为异常出生体重和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分析孕母代谢环境(孕前BMI、血脂血糖代谢等)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2.分析脂肪细胞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孕母代谢环境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3.分析调控胎儿发育关键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与孕母代谢环境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1.选取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在永康、湖州、慈溪、宁海、绍兴、义乌、东阳、温岭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产检并准备在该医院分娩的孕晚期(孕28-37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建立研究队列。获取其知情同意后,入选孕妇填写孕期膳食营养及背景情况调查表并抽取空腹静脉血,待分娩后由医生填写新生儿出生情况调查表,同时抽取脐静脉血。最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为3021例。抽取的孕母血及脐血样本均进行C肽、胰岛素(insulin)、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测定。根据新生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302对孕母-新生儿进行血浆脂肪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及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分层随机抽取49例新生儿进行脐血中关键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测定。孕母代谢环境主要包括:孕母孕前BMI、孕母血脂血糖代谢及血压。2.302对孕母血、脐血血浆中总脂联素(Total-adiponectin, Total-ADPN)、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iponectin, HMW-ADP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IGF-2)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3.脐血中相关代谢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RT-PCR)方法。目的基因如下: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 FTO)、瘦素(leptin, LE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IGF2。4.脐血目的基因甲基化水平测定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 BSP)法,选择LEP、IGF2、PPARγ、胰十二指肠同源盒(pancreaticand duodenal homeobox1, PDX1)为目的基因。结果1.孕母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性相关;新生儿男孩中LG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孕母血C肽、HBA1c、insulin、TG及脐血C肽、insul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性相关,而孕母血HDL-C、TC及脐血TG水平是SGA>AGA>LGA组,差异均具显着性(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脐血C肽和TG水平以及孕母高龄、孕前BMI、新生儿性别与SGA独立相关;孕母血HBA1c、HDL-C、 LDL-C、TG与脐血insulin水平、孕前BMI、新生儿性别与LGA独立相关。2.孕母血Total-ADPN水平是SGA>AGA>LGA组,而脐血Total-ADPN、 IGF-1、Leptin, IGF-2水平是SGA<AGA<LGA组,差异均具显着性(p<0.05);孕母血IGF-1、Leptin、IGF-2及脐血IGF-1、leptin水平随孕前BMI的增高而明显上升,孕母血HWM-ADPN水平在孕母超重/肥胖组明显升高,脐血HWM-ADPN水平在孕母消瘦组明显下降;在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组孕母血HWM-ADPN水平明显降低,而IGF-2水平明显升高,Leptin水平在糖耐量异常组明显升高。校正混杂因素后,孕母血Total-ADPN、Leptin、IGF-2以及脐血Leptin、IGF-2水平是SGA的独立影响因素;孕母血Total-ADPN及脐血Leptin、IGF-1、IGF-2水平是影响LGA的独立影响因素。3.孕母血高TG组脐血PPAR-γ基因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LEP基因oRNA表达水平在孕母高HDL-C组明显下降(p<0.05);男孩脐血FTO、IGF2、 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孩(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IGF2.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仍与SGA呈独立相关。4.男孩脐血中PDX1-DMR1、PPARγ-DMR1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女孩(p<0.05)。结论1.孕母孕前BMI<18.5kg/m2及孕母高龄(>35岁)均是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母孕前BMI≥25kg/m2与新生儿男孩是LGA的独立危险因素。脐血高C肽水平是SGA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脐血高TG水平是SGA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孕母血高HBA1c、TG水平及脐血高insulin水平是L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母血高HDL-C及低LDL-C水平是LGA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2.与正常组相比,GDM组孕母血HMW-ADPN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孕母血低HMW-ADPN水平可能参与孕母GDM中的胰岛素抵抗;孕母血HMW-ADPN水平随孕前BMI的增高而明显降低,提示高BMI孕母体内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孕母血高Total-ADPN水平、脐血低leptin、IGF-2水平是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孕母血高Total-ADP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SGA的发生。脐血高IGF-1、IGF-2.leptin水平是L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脐血高IGF-1及lepti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LGA的发生。孕母血高Total-ADPN水平、脐血低leptin水平是LGA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3.孕母血高TG组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可能是LGA发生的机制之一;脐血LEP基因mRNA表达在孕母高HDL-C组明显下降,LEP低表达水平可能是LGA发生风险降低的其中一个介导机制;与女孩相比,男孩脐血FTO、IGF2、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这些基因表达水平高可能是男孩更易成为LGA的机制之一;脐血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和SGA发生呈独立相关,提示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可能是SGA导致血脂代谢紊乱的部分机制。4.男孩脐血中PPARγ-DMR1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女孩,说明PPARγ-DMR1基因的表观调控可能是男孩更易成为LGA的发生机制之一

陈其新[6]2000年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妊娠母体及其胎儿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机能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绵羊、大鼠为实验对象,观测围产期妊娠母羊、胎儿和新生儿血浆IGF-2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它内分泌激素和代谢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了给予外源性IGF-2片段、葡萄糖、胰岛素和皮质醇对血浆IGF-2、胰岛素和代谢物水平影响,综合分析IGF-2在动物胚胎、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着重探讨IGF-2与营养代谢和内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泌的调节因素。另外,还研究了胆酸负荷对妊娠母体和胎儿血浆IGF-2、胰岛素和代谢物水平的影响,旨在分析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原因,为医学临床ICP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动物模型。1.绵羊妊娠期血浆IGF-2水平及其与营养代谢和激素水平的关系 对6只成年考力代妊娠母羊灌注胆酸(2mg.kg~(-1))或生理盐水,研究绵羊妊娠及产后期血浆IGF-2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IGF-2与其它激素、代谢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胆酸负荷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妊娠后期绵羊血浆IGF-2水平在36.25±1.02ng.ml~(-1)-61.18±13.65ng.ml~(-1)之间,平均值为49.26±1.44ng.ml~(-1),没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分娩后有所降低。妊娠后期绵羊IGF-1水平高,其平均值(705.24±30.22ng.ml~(-1))显着高于产后期(639.54±32.55ng.ml~(-1))。相关分析发现母羊血浆IGF-1与血糖水平呈显着负相关,而IGF-2与血糖水平有显着正相关。妊娠后期重复灌注胆酸,母羊血浆IGF-2短期内升高,而后下降并在较低水平波动,在临近分娩时又升高,产后期继续表现较高的水平;胆酸组母羊妊娠后期IGF-1平均水平(625.28±60.50ng.ml~(-1))显着低于对照组(705.24±30.22ng.ml~(-1));血糖和a-氨基氮表现较高的水平,分娩时IGF-2、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也高。以上结果提示母体IGF-1具有生理性降血糖作用并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素,母体IGF-2对胎儿发育作用相对较小且其水平受血糖调节。胆酸灌注后母羊IGF-2、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与应激及难产或流产有关,IGF-1水平降低是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重要原因。2.围产期母羊、胎羔及新生羔羊血浆IGF-2水平及其与营养代谢水平的关系 以围产期母羊、胎羔及新生羔羊为试验对象,在妊娠90-105天时通过母体颈静脉灌注1.1mg/kg胆酸或等量生理盐水,并在妊娠120天时手术安装胎羊胫前动脉血管瘘和母羊颈静脉血管瘘,系统研究母羊、胎羊和新生羔羊血浆IGF-2水平的动态变化、IGF-2与代谢成分间的相关性、母羊与胎羊和新生羔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胆酸负荷的影响。研究发现:(1)围产期正常绵羊胎儿血浆IGF-2水平在68.92±12.42ng.ml~(-1)-90.43±9.58ng.ml~(-1)的范围内波动,平均水平(79.05±6.29ng.ml~(-1))极显着高于母体(68.15±5.35ng.ml~(-1)),并与同期胎羔IGF-1(111.58±6.41ng.ml~(-1))接近,胎羔血浆IGF-2与其血浆代谢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胎羔出生时血浆IGF-2水平显着降低,以后逐渐升高且与葡萄糖、总蛋白水平以及累计生长存在显着正相关。(3)母体长期胆酸负荷对胎儿内分泌、营养代谢及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主要表现是:胆酸组胎儿血浆IGF-2、a-氨基氮水平显着升高,IGF-1、果糖水平显着降低,出生重降低29.00%,胎龄短7.50天。以上结果表明绵羊个体血浆IGF-2水平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性,IGF-2和IGF-1共同介导胎儿生长发育,IGF-2也与新生羔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IGF-2、IGF-l、胰岛素、皮质醇以及营养物质水平的变化与胆酸负荷对妊娠的不利影响有关。3.IGFZ对胎儿生长发育及代谢物水平的影响 以SD大鼠为对象,在妊娠期间分3次给母鼠静脉或皮下注射50Ug.kg‘IGF-2片段,研究IGF-2在胚胎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静脉注射IGF-2片段后,实验组母鼠血浆IGF-2水平高于对照组ZI.35%,血糖水平显着下降18.99%;实验组新生仔鼠血浆IGF-2高于对照组21.35%,窝产仔数及仔鼠均重较大。皮下注射后实验组新生仔鼠血浆IGFZ、产仔数、仔鼠窝重和均重都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提示静脉注射IGF-2片段可产生胰岛素样降血糖效应,促进胚胎生长发育和提高其成活率,而皮下注射的效果相对较不明显。4.营募物质和激素对妊娠幻羊母体及胎儿 IGF-2生成的泅节 对3只妊娠140天怀孕母羊进行外科手术安装母羊颈静脉、子宫静脉和胎儿腥前动脉瘦管,通过毋羊颈静脉和胎儿胜前动脉分别灌注葡萄糖、胰岛素和皮质醇,并分别于灌注前和灌注后不同时间采集各部位血样,研究营养成分和激素对于母体及胎儿血浆IGF-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性胰岛素对胎儿血浆IGP-2水平有显着的影响,但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相反的效果,即从母体灌注引起胎儿IGF-2水平升高,对胎儿直接灌注后IGF-2水平下降并与其本身及毋体血糖呈显着正相关。提示妊娠绵羊和胎羔内分泌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胰岛素通过对血糖的调节影响胎儿IGFZ生成。5.胆酚负荷对妊娠大鼠及胎儿 IGF-2生成的影响 在大鼠妊娠 13—20天持续腹腔注射胆酸方法造成胆酸负荷,研究胆酸负荷对妊娠大?

康媛媛[7]2017年在《GDM母血、脐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1检测孕妇血清IGF-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脐血IGF-1水平,分析IGF-1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分析GDM新生儿NABA评分与IGF-1、HOMA-IR等因素的关系,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定期孕检且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7例作为GDM组,同时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于分娩前抽取两组孕妇的空腹肘静脉血,于分娩时抽取两组孕妇胎儿的脐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两组孕妇及其脐血中的IGF-1进行测定,分别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孕妇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进行测定,并根据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评估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情况,胰岛素抵抗程度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衡量。整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两指标间的关系,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1 GDM组孕妇血清IGF-1(176.03±15.98pg/ml)低于对照组孕妇血清IGF-1(190.14±33.34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07);GDM组脐血IGF-1(181.85±16.49pg/ml)高于对照组脐血IGF-1(169.34±18.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P=0.001);GDM孕妇血清IGF-1与其胎儿脐血IGF-1呈负相关(r=-0.323,P=0.027)。2 GDM孕妇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孕妇血清IGF-1与HOMA-IR呈负相关(r=-0.446,P=0.002),GDM组脐血IGF-1与HOMA-IR呈正相关(r=0.586,P=0.000)。3 GDM组新生儿NABA评分(36.13±1.63分)低于对照组(37.49±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P=0.000)。4经Pesrson相关分析可得,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NABA评分与孕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脐血IGF-1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母血IGF-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母血IGF-1、脐血IGF-1与新生儿NABA评分有密切关系,母儿血清IGF-1水平异常可能会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IGF-1水平显着降低,而其脐血中IGF-1水平显着升高;二者呈负相关。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IGF-1的低水平、脐血IGF-1的高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说明IGF-1可能参与了GDM的胰岛素抵抗。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及被动肌张力方面;母血IGF-1降低、脐血IGF-1升高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关系密切。

段丽红, 宋春红, 赵霞, 张靖霄, 孟丽婵[8]2013年在《脐血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单胎足月正常妊娠(无产科并发症)孕妇及其新生儿各90例,根据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低体重儿(SGA)组、正常体重儿(AGA)组、巨大儿(LGA)组。胎儿娩出后即抽脐静脉血5ml,标本收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血中胰岛素、IGF-Ⅰ及IGFBP-2的水平。结果 SGA组脐带血清胰岛素、IGF-Ⅰ水平明显低于AGA、LGA组,AGA组脐血胰岛素、IGF-Ⅰ水平低于L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GA组脐血IGFBP-2水平明显高于AGA、LGA组,AGA组脐血IGFBP-2水平高于L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中IGF-Ⅰ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62,P<0.05),而与IGFBP-2呈负相关(r=-0.451,P<0.05);脐血胰岛素、IGD-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511,0.562,P<0.05),而IGFBP-2与之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脐血胰岛素、IGF-Ⅰ、IGFBP-2参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病理、生理过程。

梁淑宇[9]2009年在《Ghrelin与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测定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时脐血和生后第五天静脉血ghrelin的浓度变化,分析其与身体测量参数、生后营养物质摄入、体重增长速度的关系,探讨ghrelin对胎儿及新生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的作用;通过分析脐血ghrelin与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探讨ghrelin对低出生体重儿宫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变的影响,以及胰岛素抵抗日后发生相关疾病发病机理的影响。方法:根据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低出生体重组(22名)和正常出生体重组(21名),两组新生儿均测量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量胎盘重量,记录生后每日经口及静脉营养物质摄入量,生后体重变化,计算生后kaup指数,监测血糖,取生后脐血、生后第五天两餐之间静脉血测定ghrelin、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分析两组脐血及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与体格生长指标、平均每天能量摄入值、体重相对增长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比较两组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胰岛素及血糖水平与脐血的关系;分别比较脐血及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在两组间的不同;并分析两组脐血ghrelin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脐血ghrelin、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1低出生体重组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生后kaup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胸围、胎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出生体重组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头围呈负相关(P<0.05),与身长、胸围、胎龄、胎盘重量、生后kaup指数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P>0.05)。2低出生体重组脐血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正常出生体重组脐血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糖无明显相关性;低出生体重组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低出生体重组ghrelin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脐血,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脐血(P<0.05)。低出生体重组脐血及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低出生体重组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生后kaup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身长、头围、胸围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与当日体重呈负相关(P<0.05),而与身长、当日kaup指数、平均每天能量摄入值和体重增长速度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NBW组生后第五天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与身长、头围、胸围、生后kaup指数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与当日体重及平均每天能量摄入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身长、当日kaup指数和体重增长速度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1脐血ghrel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体格指标呈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低出生体重儿表现尤为突出,低出生体重儿脐血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表明ghrelin是宫内胎儿生长的重要内分泌调节因素,ghrelin对宫内营养不良儿母婴间的能量传输及宫内生长发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两组生后第五天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脐血且与体重呈负相关;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五天血浆ghrelin水平仍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提示ghrelin作为促进摄食、调节能量正平衡和生长发育的激素,可能在生后生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追赶性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3脐血Ghrelin水平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一步表明,ghrelin参与了低出生体重儿体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发展进程,并可能起到对抗胰岛素抵抗、阻止或延缓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孙妍, 牛昊书,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10]2009年在《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着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着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远期影响研究[D]. 赵亚玲. 昆明医科大学. 2013

[2]. 母血和脐血瘦素、IGF-1及血脂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D]. 路燕红. 河北联合大学. 2014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调控[D]. 丁晓春. 苏州大学. 2002

[4]. 血清IGF-I、IGFBP-3与宫内发育和生长追赶关系的临床研究[D]. 吴秀娟. 吉林大学. 2006

[5]. 孕母代谢环境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 侯若琳. 浙江大学. 2014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妊娠母体及其胎儿营养代谢和内分泌机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 陈其新.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7]. GDM母血、脐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相关性[D]. 康媛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17

[8]. 脐血中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J]. 段丽红, 宋春红, 赵霞, 张靖霄, 孟丽婵. 河北医药. 2013

[9]. Ghrelin与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探讨[D]. 梁淑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10].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J]. 孙妍, 牛昊书,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 临床儿科杂志. 2009

标签:;  ;  ;  ;  ;  ;  ;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