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中国论文,周期论文,年来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诞生的,这以后的20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旅游业起步的1979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只有180.9万人,居世界第48位;旅游创汇只有2.63亿美元,居世界第41位。到1998年,中国接待的海外旅游人数已位居世界第6位,旅游收入位居世界第7位。现今,中国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已位居世界第5位。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影响敏感的产业,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在旅游统计线上打上其烙印,使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兴盛”与“衰退”的波动周期[1]。目前,对于中国旅游业的研究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本文在对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收入以及同期全球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做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其形成因素。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掌握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更重要地是能够通过这种规律对中国今后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并及时对其加以调整,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分析的依据是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的客流量、收入及同期全球旅游人数、收入,中国GDP的增长率和影响入境旅游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这些数据和资料源自文献[2-8]及网站www.stats.gov.cn和www.world-tourism.org,选取的时间段是1979-2002年。
1.2 分析方法
将收集来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建立电子表格数据库,为消除因统计口径变化而引起的不可比较性,对1994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采用内插法进行修正。利用Lotusl-2-3软件中的图表功能制作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收入,同期全球旅游人数、收入及中国GDP增长率的波动周期图。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将中国入境旅游的收入、全球旅游人数、收入及中国GDP的增长率看做因变量,研究其与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则说明该因子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大。采用回归分析(定量)和时政分析(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科学性。
2 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
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周期波动是经济产业发展的固有规律。从曲线波动的形态特征来看,在一个波动周期中,既存在着增长率的最大值(波峰),也存在着增长率的最小值(波谷)。波峰和波谷是交替出现的,从波谷向波峰的转化称之为扩张,从波峰向波谷的转化称之为衰退。经济周期按长短可分为4类:3~5年的短周期为“基钦周期”;8~10年的中周期为“裘格拉周期”;15~25年的中长周期为“库兹涅茨周期”;50年左右的长周期为“康德拉夫周期”,不同尺度的经济周期是复合嵌套在一起的[9]。本文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的分析以客流量和收入的增长率为基本指标。
2.1 入境旅游客流量的波动周期
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多少反映了入境旅游游客的多少,是进行旅游统计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的周期波动反映在客流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上(图1(a))。由图1(a)知,从1979-2003年,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已经历了5个小周期(1979-1982年,1983-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8年,1999-2001年),且目前正处于第6个小周期中。由波动的幅度看,波由高峰型转向中峰型;由波动的深度看,古典型波动与增长型波动并存,位势为有下移倾向的高位型。振幅的减弱表明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大起大落后,入境旅游客流量的稳定性在增强。峰位的降低既反映了中国入境旅游增长的强度有所弱化,也反映了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接待人次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强。中国入境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波动的深度低,属于古典型波动[10],这说明中国入境旅游业抗衰退力较弱,但20世纪90年代后,波动呈现增长型特征,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抗衰退力在增强。波的位势高,说明中国入境旅游业在每个周期内接待人次增长率的总体水平高;波的位势逐步下移,说明中国入境旅游业总体增长水平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有较大回落,但这种下滑仍停留在高位水平。
2.2 入境旅游收入的波动周期
入境旅游收入也是进行旅游统计的基本指标之一,图1(b)为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图1(a)与图1(b)的对比可知,中国20年来人境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85年除外),波的振幅都相对较小,变化比较稳定,但上下起伏次数较多。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分别在1984,1986,1992,1995,1997,2000年出现过6个波峰,并分别在1982,1985,1989,1993,1998,2001年出现过6个波谷。这主要是由于创汇是一个动态指标,通货膨胀、汇率等因素都可以对其造成影响。创汇虽然并不与入境旅游人数成完全的正比关系,但还是与其密切相关。对这2个指标做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7.87+1.48x,相关系数R=0.85>(临界值)=0.413(α=0.05),由此可见这2个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入境旅游收入的变化仍能反映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变化,从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入境旅游业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
图1 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
2.3 入境旅游业波动周期的形态学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我们将中国入境旅游的客流量和收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为基础,采用加权模型计算中国入境旅游的综合增长率。从1979年起绘制中国入境旅游综合发展的主周期(图2)。由图2知,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已经历了5个小周期。
图2 中国入境旅游综合发展的主周期
对中国入境旅游业进行形态学分析,将每一周期的起止时间、时间跨度、峰值、波峰出现时间、谷值、波谷出现时间及峰谷间隔时间作为分析的形态指标,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 入境旅游业波动周期的成因分析
3.1 分析模式
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敏感的产业,受到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构造一个入境旅游业的分析模式图(图3),用来定性地解释影响入境旅游业的因素,然后运用各因素的增长率数据对其进行实例分析。
图3 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分析模式图
由图3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在横向上受到其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的影响,在纵向上受到国际旅游环境、中国国内环境的影响。国际旅游环境作为中国入境旅游业存在的大背景,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国际上的政治事件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状况都对中国入境旅游业有很大的影响,如东欧剧变、东南亚金融危机、“9·11”恐怖事件等都对中国的入境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国内环境作为入境旅游存在的小环境,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国内环境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尤其是举行各种盛大的庆典时,就能吸引较多的游客,如1997年中国香港回归及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吸引了大批游客,因此在入境旅游业的波动曲线上形成了一个波峰。相反,当国内环境动荡不安,出现政治风波或自然灾害时入境旅游的人数就会减少。
3.2 国际旅游环境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图4(a)为全球旅游人数增长率与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率的对比图,图4(b)为全球旅游收入增长率与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图。通过比较可知,中国入境旅游业具有平均每个周期比世界旅游业长,扩张强度、平均增长率均高于世界旅游业,但稳定性不如世界旅游业的特点。
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和同期世界旅游收入做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10.9+0.94x,相关系数R=0.54>(临界值)=0.423(α=0.05),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的相关性显著。中国入境旅游业作为世界旅游业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如1982,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业受到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进入了发展中的低谷。
由图4(a)和图4(b)知,中国入境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的波动变化不尽相同,如1981年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第1周期内波峰出现的年份(客流量增长率为36.2%),对世界旅游业却是波谷出现的年份(旅游人数增长率为0.6%);1991年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第3周期内波峰出现的年份(客流量增长率为21.4%),对世界旅游业却是波谷出现的年份(旅游人数增长率为1.4%)。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原因:
图4 全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
1)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不一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并不一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如1981年中国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而全球却面临着经济衰退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中国入境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遭受了不一致的客观冲击,如1991年苏联和东欧剧变给世界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中国入境旅游业则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措施的前提下持续发展,客流量和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1.4%和28.3%。
表1 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主周期及形态学参数
3)中国入境旅游业占全球旅游市场份额还较小,其兴衰难以在世界的大环境中得到体现。虽然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已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但与位居前4位的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相比,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仅分别相当于其24.6%,54.1%,60.1%和68.7%。
4)世界一些主要旅游大国或强国的旅游产品与客源市场比中国更具优势,如西班牙拥有文明遐迩的三大海滨旅游区,意大利有独特的城市风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可资炫耀的历史和文化。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入境旅游业最重要的客源地,其旅游人数占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85%以上,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国。全球旅游集中于欧美,而欧美却不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2002年上半年欧美旅华人数仅占中国全年入境外国总人数的3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欧美距中国较远,加之中东局势动荡,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猖獗等因素,使人们对外出旅游存在顾虑,这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远程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
3.3 国内环境对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图5(a)为中国1979-2002年GDP[11]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5(b)为中国入境旅游综合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5(a)与图5(b)的对比可知,中国入境旅游综合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GDP增长率高的年份入境旅游综合增长率也高(如1984,1992年),在GDP增长率低的年份入境旅游综合增长率也低(如1981,1989年)。也就是说,入境旅游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入境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使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可以刺激国内旅游消费,促进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例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接待形式上从过去的半封闭式转向向世界全面开放;在接待区域上从少数几个旅游城市发展为400多座城市;在接待能力上从中国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2家发展为众多旅行社网络;在产业规模上旅游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多,旅游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不断增长;在国际联系上,198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其第106个成员国。这些都为中国的入境旅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促进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图5 中国GDP与入境旅游综合增长的波动周期
4 国内外环境及重大事件的影响分析
国内外环境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是综合的。对中国入境旅游收入(y)、中国可见中国入境旅游业与国内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全球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GDP高,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良好,中国入境旅游的增长率就高(如1984,1992年),反之则低(如1989年)。此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表2)。
表2 国内外重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4.1 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
1989年中国入境旅游业进入发展中的低谷,这是由于北京出现的政治风波使旅游业遭受到了重大打击,成为经济产业中受害最大的产业,全年来华旅游总人数为2450.14万人,比1988年下降22.7%,旅游收入为18.60亿美元,比1988年下降17.2%。1989年的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作为一个依托性较强且较脆弱的产业,需要一个格外和平稳定的环境。旅游是人们在和平环境下的生活享受,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1997年是中国入境旅游业再攀新高峰的一年。入境旅游人数达5758.79万人,比1996年增长12.64%,旅游创汇120.74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8.37%。1997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年,以“游中国——全新的感受”为主题对海外进行宣传,并适逢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这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入境旅游高潮,这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在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的波动周期图上则表现为波峰。
1998年是中国入境旅游业面临挑战的一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周边国家出游率整体下降,同时其以货币贬值的形式与中国争夺远距离客源市场,从而使中国入境旅游业承受了双重压力。二是中国暑期旅游旺季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害涉及华东、华中、东北几大旅游区域,对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2个因素中,金融危机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较大。金融危机减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海外主要客源市场出现市场跌宕起伏、周边竞争激烈、促销任务艰巨、客源低调增长的特点。东南亚国家的居民旅华能力下降,并通过降低旅游价格的方式加剧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争夺,日本和韩国等重要客源市场也因经济低迷而长势不良。
4.2 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
1982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与全球旅游业都进入发展中的低谷。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分别由1981年的36.2%,27.3%下降到2.02%和7.4%,世界旅游人数增长率及收入增长率也由1981年的0.6%,1.9%下降到-0.2%和-5.4%,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衰退波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一片困境,形成了两高一低的滞涨局面。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危机重担的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金融市场高利率政策,提高商品价格,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都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在中国,无论是国际旅游需求还是国内经济都出现了大幅萎缩,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波谷。
1991年以苏联、东欧局势发生剧变为标志,世界政治总格局由美苏两极体制向着多极化体制的新格局转变。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边缘时期,国际形势极不稳定,同时,在这种冷战结束、旧格局解体的大背景下,又爆发了由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触发的海湾危机,美国出兵海湾进行干涉,使得世界矛盾更加复杂,国际局势更加动荡。这种动荡的国际局势严重影响了世界旅游业,使得全球旅游人数和收入都陷入了一个大波谷,旅游人数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分别下降到1.4%和2.7%。与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相反的是,中国入境旅游业无论是在客流量上还是在收入上都较1990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客流量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1.4%和28.3%。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刚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旅游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滑坡,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和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抗衰退力增强。此外,由于中国的旅游业与国际联系不够,因此世界旅游业的变化难以影响到中国。
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与全球旅游业都进入了发展中的低谷。这主要是由于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和美国随后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给全球旅游业直接造成了不利影响,全球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率由2000年的6.8%和4.0%下降到-0.6%和-2.64%。美国、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国作为上述国家的旅游目的地也明显受到了影响,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收入增长率分别由2000年的14.6%和15.1%下降到6.7%和9.7%。
5 未来预测与筹划
通过对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的确有它发展的规律性,加强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利用规律,趋利避害。现对中国入境旅游业今后的发展预测如下:
1)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因素很多,国内外经济、政治状况、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都会影响到中国的入境旅游业。中国入境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2)中国入境旅游业的第5周期已在2001年结束,新的第6周期已于2002年启动。根据前5个周期的波动轨迹、每一周期的基本特点及世界旅游业的波动情况可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周期波动已趋于微波化,由此预测第6周期的起止时间将是2002-2004年,这是一个短周期。
3)中国已经加入WTO,这给中国旅游业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又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加入WTO后便于引进客源,引入与国际接轨的运营机制,加快自身旅游业的改革步伐,但企业内部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相信随着人世效应的继续扩大及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入境旅游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实现中国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