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
——以甘肃省为例
樊颜丽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 :为了避免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质化与过度开发的情况,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文章以文化导向作为框架,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实现其创新性发展,达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活化与再生的目的,为我国旅游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文化导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活化;再生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红色旅游内容加以拓展,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既可以观光赏景,亦可让人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增加我们的革命斗争知识,传承革命斗争精神,培育出新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一种新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对于地区经济有着极大的拉动能力,旅游文化消费的增加,即可带动住宿、餐饮等多个服务部门收入的增加。基于旅游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度整合,以文化导向作为红色旅游产业规划的框架,在保护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为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 文化导向对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文化导向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使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行为得以在人文资源的维度上进行,进而给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实现对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进行传承、发展、创新的同时,有效转变过往旅游资源同质化情况严重的问题,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切实发挥出旅游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1)实现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形象的更新。在设计旅游区规划以及施工建设环节,往往需要植根于相关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通过对二者的开发,提升旅游区的视觉效果,满足消费者的观赏、休闲需求。文化导向在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之中的应用,就要求设计者在满足了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对区域文化内涵要素进行广泛的挖掘,将自然、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等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相结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之中对于文化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形象的更新,增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辨识度。例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之中,植根于当地独特的藏族风俗,以文化导向为框架,借助腊子口艺术节、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全国公安民警重走长征路、军地青年再走长征路等大型活动,在保证藏族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带来了极为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史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基地。
(2)提升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表现在通过对设计人才的引入,实现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高度整合,将具有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内涵的文化产品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辨识度,同时也提升了竞争能力,对于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基础上,文化导向才能够逐步提升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1]。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游客的各类消费行为,对于区域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部门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促进了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形象得以更新,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得以稳定。
2010年12月,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关心、指导下,贵州省观赏石协会正式成立。从此,贵州游兵散勇似的观赏石藏家和石友便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一个“家”。
在整个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之中,政府、企业等不同的主体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之中,并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各个主体、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整个旅游产业的集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的完善,有效弥补了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环节存在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提高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角色定位。新时代旅游文化产业转变了传统的旅游行业发展模式,为旅游经济发展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了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避免走上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的老路,政府部门以及旅游文化企业应当转变思路,将以文化导向作为基本思路,找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旅游产业规划之中的定位,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旅游规划活动结合起来[2]。进一步激发市场作用,重视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基础作用,旅游文化企业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以文化导向为引导,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前瞻性布局,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使得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资源开发以及配置能力得到优化,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与休闲需求。
2 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
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环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导向对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产生的重要性。以此为突破口,广泛借鉴外部经验,借助文化导向的框架,稳步构建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架构,不断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
(2)构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品牌化,借助文化导向的方式,对旅游文化产业进行品牌打造,对于实现旅游文化服务的高端化以及精品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考虑到消费者对于旅游文化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在旅游文化产业形象构建的过程之中,有必要着眼于实际,根据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差异性处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的情况,实现旅游特色的打造。同时以红色旅游文化差异性作为切入点,也使得旅游文化产业形象得以梳理。例如甘肃省在 《甘肃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突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红军长征在甘肃、西路军浴血河西、解放兰州战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标志性建设项目等重点内容,着力打造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十三五”规划时期重点建设的华池县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30个红色旅游景区,形成覆盖面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并且打造出了完整的红色旅游文化观光线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3]。
上述实例表明,同一待求极限表达式求解方法不唯一(如例1),有时待求极限表达式虽然符合洛必达法则定理,但选取洛必达法则求极限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例2)。因此,在求解极限时,选取合适的、合理的求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解极限的求解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灵活运用极限求解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来看,上述人工智能医疗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呈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智能硬件(如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软件(如辅助诊断软件、医疗大数据分析软件等)和系统平台(如智能监护系统、远程诊断系统等)。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基于算法、模型来求解特定的问题,因而,“人工智能+医疗”的创新方案大多以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或者单纯的软件形式呈现,很少有单纯涉及硬件改进的创新方案。正是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该领域创新方案的形态特点,进而决定了这些创新方案在寻求专利保护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3)加强整体规划与布局。为了促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活化与再生,在文化导向下,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采用旅游、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布局,围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核心的文化导向,借助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平台,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提升整体规划,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与服务能力。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纪念馆为例,总建筑面积62.22亩,其中展陈面积6 246m2,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为了纪念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游击活动、在此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而修建的。在发展过程之中,充分将人文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衔接起来,不断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将原有馆址进行改造扩建,引入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使得整个地区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政府对纪念馆周边的休闲性产业项目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成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逐步打造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区。
(4)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要重视互联网新媒体和衍生品的开发,优选网络资源、移动终端和全息影像技术,着力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靠单打独斗,它是一个需要和交通通信、石油化工、餐饮商贸、户外基地、金融机构等一起经营的行业,所有必须要加强和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产品、共同举办活动、共建营销平台。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如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旅游资源信息交换机制等[4]。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是一站式服务,也就是通过某个平台一次性获取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而这种综合性服务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同时,可以依靠各种数据处理软件把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从而提高运营的效率。因此,有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才能使信息及时、快速地传输,才能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综合化服务[5]。使得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更具活力,社会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
3 结语
为了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行为,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文化导向作为框架,结合我省的发展实际,在全面分析文化导向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探究文化导向下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活化与再生的基本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以期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以此促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金兆奇.创意文化导向的旧城再生——以横滨黄金町社区改造为例[J].公共艺术,2017(1):36-39.
[2]曹思玮.文化导向的旧城再生模式在古镇保护中的应用[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5.
[3]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N].中国旅游报,2017-06-02(1).
[4]袁花.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121-124.
[5]王兆峰.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J].商业研究,2011(3):114-120.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4(b)-0126-02
基金项目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视角下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J006)。
作者简介 :樊颜丽(1983-),女,甘肃庆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旅游文化。
标签:文化导向论文;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论文; 活化论文; 再生论文; 陇东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