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冲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重点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泥浆:泥浆护壁:沉渣:钢筋笼
1冲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1.1建筑工程项目概况
遵义市交警支队交通管理中心工程,建筑面积:32164m2,总高95.70m;超过28米深的17根孔桩使用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桩基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白云岩持力特征值要达3000KP。
1.2冲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1.2.1护筒的埋设
在对冲孔混凝土灌注桩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先对钢护筒进行安装和埋设,以保证冲孔灌注桩在工程施工时的质量和安全。对钢护筒的正确埋设,需要结合工程施工方案,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冲孔灌注桩桩孔桩顶标高和中心轴线进行测量确认,并做好标记,然后,按照测量确认的位置开挖出和钢护筒大小一致的孔口,用重物将其压入土内压紧,并进行固定和外侧泥土压实保护。
1.2.2钻孔的施工
冲孔灌注桩桩孔的形成是利用重力将桩位岩土击碎所形成的,在灌注桩施工时,需要先使用泥浆把桩孔注满,然后运用冲击锤的自由落体动能对其进行击打,等孔位基本稳固后,提升冲击锤的速度。由于在冲孔过程中,泥浆经由泥浆泵从泥浆池输入到已冲击成孔桩孔内,成渣随孔内泥浆上升而溢流排入泥浆池,渣在泥浆池内经过沉淀之后,泥浆可以循环重复利用。
1.2.3安装钢筋笼
冲孔灌注桩清孔验收合格后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制作要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影响冲孔灌注桩的整体施工质量;经验收合格的钢筋笼进行逐节吊装并在钢筋笼的主筋搭接位置进行焊接加固。钢筋笼安装完成毕后0.5小时内必须浇灌桩孔砼,砼开始浇注前必须复测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小于5cm,如若超过5cm的要求重新清孔。
1.2.4浇筑孔桩混凝土
孔桩混凝土浇筑是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冲孔灌注桩的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图纸要求,并控制好地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出现因混凝土强度不够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浇筑前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初始凝固时间应该是实际浇筑时间的两倍,如果对初始凝固时间的控制错误,极易导致导管堵塞、凝固现象发生,否则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2提高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对策
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冲孔灌注桩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应用优势明显,但是对操作要求较高,且易造成成孔偏心等质量问题,成孔速度慢,成孔造价高。
2.1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泥浆的质量控制对策
2.1.1泥浆的制备环境
在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其泥浆制备的地质环境具有多样性,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泥浆的稳定性能较差,因此,在泥浆的制备阶段,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先对所在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实地了解,根据所在地区的地质特点,对泥浆进行制作。若所在地区的砂层和淤泥层厚度较大,可以采用添加适量黏土的方法,改善泥浆的粘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事故。
2.1.2泥浆的循环排渣
在泥浆循环工作环节,施工技术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地质土层的具体情况,对泥浆稠度进行随时调整,对于处在钻孔中的循环泥浆,需要根据地质土层的不同,加强相关技术操作。避免出现因泥浆过稀排渣能力差同时会造成塌孔的风险。若泥浆的排渣能力失效,则泥浆护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冲击头的冲击功能,导致整体施工环节的效率较低,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建设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泥浆的制备工作
当泥浆的制作和循环处在土层风化状态时,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泥浆制备的参数进行调整,并相应提高冲孔灌注桩对泥浆的排渣能力。例如,在过粘土层时泥浆比重应小于过砂层时的泥浆比重,在过砂层时需要提高泥浆的除砂率;当处于风化层时,由于含砂量增加,需要适时提高泥浆中的排渣能力。因此,相关技术操作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过滤措施,对泥浆中存在的沉渣进行清理。在复杂土层中成孔,泥浆质量的好坏,是确保护壁成孔的关键,泥浆制备的性能指标要符合各土层护壁成皮要求,泥浆粘度一般要求在10—25S,注浆容重在1.1—1.15,排浆容重为1.2—1.4,对易塌孔的土层排浆容重宜控制在1.3—1.5,含砂率<6%,胶体率≥95%。
2.2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终孔的质量控制对策
2.2.1工程开始时的质量控制
遵义市交警支队交通管理中心建设工程,该位置地表土层为修遵南大道时的杂填土,工程土层深度为3—8m的红黏土,土层中有乱毛石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先施工人工挖孔桩,再采用低锤密击的方式进行冲击成孔施工,以防冲击成孔施工过程中泥浆水乱流和渗漏到人工挖孔桩内而影响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安全。
清孔质量控制:当冲孔达到地勘要求深度并经地勘验孔后,应及时清孔,清孔必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后孔内泥浆稠度和孔底沉渣厚度基本符合要求,再用优质泥浆替换。二次清孔在下导管后,灌注砼前进行,用优质泥浆大泵量循环清孔,清孔时使导管底口不断变换位置,以彻底冲洗孔底。清孔结束后,灌注水下砼前,泥浆性能指标与孔底沉渣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吊放导管,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使用的隔水拴应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上储备容量应使管第一次埋入砼面以下0.8M以上的理论值,使导管管内砼面与导管外水泥浆面的压力达到平衡。
水下砼浇灌的质量控制:清孔完成钢筋笼安装完成后0.5小时内必须浇灌砼,砼开始浇注前必须复测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小于5cm,如若超过要求应重新清孔。砼的搅拌质量应严格控制的塌落度在16—22CM之间,按照一桩一组试块的要求,认真做好每组试块,并及时做好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导管埋深控制。随着砼的上升,应保证导管端底部埋入砼以下2—3M,任何情况不得小于1M,以防导管提出砼面,填写水下砼浇注记录。
桩顶标高的控制:每根桩砼灌注的最终浇注高程应比设计的桩顶标高高出一个高度(而凿除泥浆高度,一般为一倍的桩径),以确保桩上泛浆凿除后,桩顶设计标高处砼达到强度设计值。因此,应严格监控每根桩灌注砼的最终高程。
2.2.2土层和岩层冲程的质量控制
冲击成孔质量控制:每钻进4—5M,用检孔器检查钻孔垂直度和孔径,防止成孔偏心。科学合理控制冲程和泥浆容重,防止塌孔及卡锤现象。
2.3持力层的判定
在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持力层的判定普遍适用于中风化岩层,在对持力层岩层面进行判定时,需要结合岩样和地质勘探数据共同进行判定,对冲孔灌注桩的孔口在泥浆循环过程中捞取的岩渣样本进行检查;当冲孔灌注桩孔较深时,岩渣无法跟随泥浆循环到达孔口位置时利用掏渣筒工具,对孔中底部位进行掏渣,再对获取的岩渣样本进行分析,持力层的合格情况判定必须由地勘单位人员在现场检查并签字确认。
3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冲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需要关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以确保该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实践可知,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冲孔灌注桩成孔和成桩过程中存在隐蔽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对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是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者及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积极主动探索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环境,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起,王春根.华标涛景湾深基坑无内支撑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技术,2016(5):457~459.
[2]欧弘毅.浅议建筑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6(2):21~22.
论文作者:赵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冲孔论文; 泥浆论文; 导管论文; 土层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沉渣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