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发展初探_电子商务论文

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发展初探_电子商务论文

大学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出版社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美国人贝佐斯异想天开地把图书搬上互联网后,A-mazon.com把全球的图书业引向了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也指出,“图书这种商品,在出版发行到销售的流程中,无论是包装库存,还是运输零售,服务成本相比较低,非常适合目前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学出版社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以下就大学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大学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良好的网络基础

目前,我国的大学基本都已建有校园网,并接入因特网。例如,广东省截至2000年初已有43所大中专学校入网,而拥有出版社的4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汕头大学中最迟的也已在1996年2月入网。在这样的网络基础之上,即使一些大学出版社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没有能力使用需要大量高性能硬件和具有所有权的专用软件以及需要租用昂贵专用线路的EDI方式开展电子商务,也完全可以利用具有协议开放、系统构成灵活、开销合理特点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与其他非大学出版社利用ISP(网络接入服务商)和ICP(网络信息服务商)代理方式上网相比较,可以节约很多资金。另外,校园网一般都可以快速接入中国教育网,这使得大学出版社在与各大中专院校的书店、教材科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时简单迅速。

2.先进的网络技术

大学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中心、计算机专业的先进网络技术,做好网站网页的设计和更新、维护。一个运作良好的网站可以很好地处理供给读者的信息及结构层次,合理安排各种信息的位置,提供多途径、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为读者建立起方便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地解决一般网上书店运行速度慢和读者找书难、买书难的问题,使网页具备高度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在不同的浏览软件下观看,提供每本书的封面、内容简介和目录等充分的信息,订购流程流畅,令使用者感到舒服,引起购买者的兴趣。

3.精干的营销队伍

大学出版社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自办发行也已开展多年,因而营销队伍都比较整齐,拥有一批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而且多数人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只要经过一定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培训,都比较容易掌握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4.高素质的读者群

大学出版社的定位一般都是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前提,以出版大中专教材、教辅及学术著作等为主,它的读者群也主要是在大中专学生、教师及专业人士,而这一部分人恰恰是文化水平、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在目前中国网民中占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大学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尤其对于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使用面较窄、技术理论性较强的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来说,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销售,可以增加各类技术人员选择这类图书的机会。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2001年一个月内通过网上书店销售的图书就达8万多码洋。

二、B to B电子商务形式更适合大学出版社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电子商务的具体形式包括三种:B to C(企业对消费者),B to B(企业对企业),B to C(企业对政府)。前两种形式在图书业的电子商务中运用较为广泛。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成熟的物流系统,没有安全可靠的网上货币支付系统的支持,导致我国B to C模式的网上售书成本比美国高出4倍。因此相比较而言,现阶段大学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开展B to B电子商务比B to C的方式更有优势。

B to B的内涵是企业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平台和外部网站将面向供应商的采购业务和下游代理商的销售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满意度。面向企业间交易的B to B无论在交易额还是交易领域的覆盖上,其规模都比B to C更为可观。例如,美国B to B电子商务的交易量1998年已达6710亿美元,据美国《工业标准》杂志测评,2003年美国的B to B贸易的交易量达到2万亿美元。

1.大学出版社重点发展B toB模式电子商务,能有效消除传统书业运作中的梗阻现象

在传统书业的运作中,出版社要发布新书信息,一般是采用印刷品作为传播媒介,这样做成本高,发布周期长,等到新书登上书目单也快变成“旧”书了。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出版社(第一个B)建立功能强大的图书发行所需的书目数据库,并迅速在网上向广大书店或普通读者(第二个B)发布,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就可以大大缩短信息发布的周期。另外,传统的出版社发行工作以主发为主的现货发行模式造成了大量的退换货和没必要的库存,这对于没有销量的新书,只会造成大量的运输浪费(双程),以及在各个销售环节上的大量库存积压,而有销路的书在添订的时候,用电话、传真方式收订单,容易造成订书有误(如书名、作者或版本有误)、订单丢失或订单没有及时处理等各种问题。而利用网络就可以在新书出版运作中或投入印刷后,将图书信息传到网上,并通过网络准确、迅速地收订单,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信息沟通不灵、流通渠道不畅的现象。

2.大学出版社利用B to B模式发展会员制销售网络

大学出版社的发行网点类型主要有各地的新华书店及其批销中心、外文书店、大学校园内书店、高校图书教材代办站、大学教材科以及其他个体教材书店等,如果把与本社有业务联系的网点纳入销售网络,使之成为会员书店,分级别给予会员一定的浏览权限,并根据浏览数据统计给予相应的折扣或其他优惠,这样既有利于抓住老客户,及时推销新书,又能利用客户资源,为策划、出版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目前情况下,一般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确定和图书印数的确定,大多是凭借经验和感觉,因而往往容易产生失误。新书征订采用传统的印刷媒介,往往周期太长,受众又少,无法及时反馈信息,不能为确定印数提供确实的参考。而通过互联网则可以在自己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上向会员书店发布新的选题,吸引和鼓励会员书店进行选题讨论,通过网络自动核实选题的点击次数和访问人次,提供所有对选题点击过的会员书店的名单,这样将大大提高选题的命中率和初版印数的精确度,迅速分辨出选题成书后的销路好坏,而且能为该书的发行提供一个潜在的买方书店名单,新书出版后的发行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例如,美国的网上大学教科书销售开拓者Varsitybooks.com就通过EDI链接与美国的2600所大学建立直接关系,注重双向交流,牢牢抓住客户,成为销售额最大的网上教科书销售公司。

三、大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图书发行体系的建立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超常规发展,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出版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办发行在大学出版社开展多年,与传统的图书发行体系相比,建立电子商务图书发行新体系将在图书流通领域引起一场根本性变革。

1.全方位运用网络和内部图书管理系统

大学出版社应着眼于完善和充分利用出版社的网络和内部图书管理系统,把对这种资源的利用提升到可以开展选题论证和辅助决策的水平。使用网络系统以后,出版社内部信息(其中包含本社图书的基本信息和销售信息)有效性比传统的纸媒介大大提高,在为管理人员和发行业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拓宽了编辑策划人员的关注范围,并能加强对读者的责任感。

2.建立网上书店

大学出版社应积极组建具有本社特色的网络书店,在有效的网络技术支持下,网上书店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库存和周转资金,并能作为营销阵地,进行图书宣传、新书发布、版权贸易、专家评书和编读对话,为提高选题质量、开展市场预测等提供依据。

3.建设物流和资金流系统,实现资源整合

电子商务中的图书流通中资金流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网上支付,这需要加强与银行系统的联系,促进电子商务资金流畅通。大学出版社之间还应开拓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快速、安全、便捷的物流系统,实现物流一体化和第三方物流,这是电子商务图书发行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最终可以实现社与社之间的网络与网络、网络与非网络的协同,达到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战略资源、资金资源的整合,解决传统供应链和信息链的低效率问题,形成优势合力,并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普及,特别是高速宽带的建立和网络安全技术的提高,大学出版社积极开展B to B模式的电子商务将有利于综合利用本社资源,跟上社会网络化、电子化的步伐,给自身带来无限商机。

标签:;  ;  ;  

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发展初探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