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药防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论文文献综述)
张丙周[1](2020)在《副猪嗜血杆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猪细菌性疾病是一类由多种细菌性病原引起的疾病,其病原具有种类众多、血清型多、毒力因子复杂、传播能力强、耐药问题突出以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等特点,严重危害着我国猪群的健康。病原感染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开展病原学调查有助于制定准确防的控策略。近些年,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问题愈发严重,细菌病防控也变得越来越困难,逐渐成为限制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在敏感药物筛选基础上的合理用药可有效防控疾病,且提升猪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副猪嗜血杆菌是临床上危害猪群健康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原之一,能够引起猪只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支气管肺炎和关节炎等临床疾病,其致病因子众多,致病机制复杂。因此,副猪嗜血杆菌详细的致病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调控细菌自身功能与细菌之间信号交流的重要功能系统,对细菌生理特性、生物膜形成、细菌耐药性和毒力等特性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未见其在副猪嗜血杆菌中的报道。因此,本试验开展了群体感应系统与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希望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首先调查了我国猪场常见细菌性病原的流行情况,并分析了其流行规律和耐药现状;然后以副猪嗜血杆菌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群体感应系统与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功能、生物膜形成和毒力等特性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群体感应系统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特性变化的可能机制;最后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调节副猪嗜血杆菌抵抗热应激的可能分子机制和群体感应系统AI-2分子的受体蛋白Rbs B1。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细菌性病原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研究为了给猪场常见细菌病提供有效的防控指导,试验调查分析了我国猪场常见细菌性病原及其流行规律和耐药机制。2013-2017年,从全国16个不同省份的9661个猪场收集了44,175份临床样品。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可知存在于我国猪场的主要细菌性病原有猪链球菌(38.0%)、副猪嗜血杆菌(21.9%)、多杀性巴氏杆菌(7.7%)、致病性大肠杆菌(14.4%)、胸膜肺炎放线杆菌(0.7%)、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3.4%)、沙门氏菌(5.1%)和红斑丹毒丝菌(2.0%)。其中猪链球菌(15.3%-18.6%)、致病性大肠杆菌(4.3%-9.9%)、胸膜肺炎放线杆菌(0.1%-0.5%)和沙门氏菌(1.6%-3.7%)的分离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副猪嗜血杆菌(11.6%-7.3%)和红斑丹毒丝菌(1.6%-0.6%)的分离率则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是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仍然是我国猪场分离率最高的两种细菌性病原。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猪链球菌的最主要血清型仍然为血清2型,但血清2型菌株的分离率自2013年至2017年减少了约20%;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优势血清型则由血清4型变为血清5型。季节性流行特征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在炎热季节分离率较高,而多杀性巴氏杆菌则在2-4月份及10月份分离率较高。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常见的8种类型(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多粘菌素,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生素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率,而且多数细菌耐药率呈现出了逐年增高的现象。2.副猪嗜血杆菌Lux 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功能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菌株的基因组,发现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多数细菌之中。为了探索群体感应系统对副猪嗜血杆菌的调控作用,构建了副猪嗜血杆菌的lux S基因缺失株(Δlux S)和互补菌株(C-lux S),并利用亲本菌株和这两株重组菌株比较分析了群体感应系统对副猪嗜血杆菌在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和毒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缺失后,其抵抗热应激和氧化应激的能力分别减弱了23.0%和25.7%,不同温度下细菌自身凝集能力和凝集红细胞的能力极显着减弱,粘附PK-15细胞的能力下降了约117倍,对小鼠的致病力下降约10倍,在小鼠不同组织的定植能力也均显着减弱,但是细菌抵抗渗透压应激的能力增强了23.7%,生物膜形成能力也显着增强。因此,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参与了副猪嗜血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3.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缺失株转录组学研究在副猪嗜血杆菌生长的稳定期前期收集了HPS2、Δlux S和C-lux S菌株,提取RNA后,去除宿主DNA。经RNA-Seq测序,获得了HPS2、Δlux S和C-lux S菌株转录样本的大量Reads。再通过数据过滤、序列比对和转录差异基因的富集等分析发现,与HPS2菌株相比,Δlux S菌株出现了23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12个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碳代谢、RNA降解、三羧酸循环(TCA)等生物过程和转运、多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离子跨膜运输、跨膜信号接收和信号受体活性等生物功能。同时,转录组学结果显示群体感应系统参与了副猪嗜血杆菌抵抗热应激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发现了参与群体感应系统功能调节的rbs B1基因。4.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副猪嗜血杆菌抵抗热应激的研究HPS2、Δlux S和C-lux S菌株的转录组学结果显示,参与HPS热应激调节的多种基因均出现了转录水平的差异表达。本试验利用定量检测的方法,验证了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与HPS2菌株相比,Δlux S菌株的rse A基因出现了显着的转录上调,rpo E,rse B,deg S,clp P和htr A基因出现了显着的转录下调,初步验证了副猪嗜血杆菌利用群体感应系统调控htr A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调控其抵抗热应激的分子机制。为了进一步验证rse A和rpo E基因在调控副猪嗜血杆菌热应激中的作用,构建了副猪嗜血杆菌Δrse A和Δrpo E基因缺失株,证明了在副猪嗜血杆菌调控热应激中的rse A和rpo E基因分别发挥了负向调控作用和正向调控作用。5.受体蛋白Rbs B1在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作用HPS2、Δlux S和C-lux S菌株的转录组结果也显示,与HPS2菌株相比,Δlux S菌株的rbs B1基因出现了显着的表达下调。通过同源序列分析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的rbs B1基因与具有群体感应系统的放线共生放线杆菌(IDH781菌株)以及流感嗜血杆菌(86-028NP菌株)rbs B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72.4%和73.3%。因此,我们猜测rbs B1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可能发挥着与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rbs B1基因类似的功能。试验利用构建的副猪嗜血杆菌rbs B1基因缺失株Δrbs B1和原核表达蛋白Rbs B1,证明了Rbs B1蛋白为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AI-2分子的受体蛋白。试验结果显示,AI-2分子的浓度在Δrbs B1菌中的降低速度显着低于HPS2亲本菌株,而且AI-2分子的吸收与转运与Rbs B1蛋白的含量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该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通路。综上所述,本文发现了2013-2017年我国部分猪场中常见细菌性病原的感染特点、耐药现状,为细菌病防控提供了参考;发现副猪嗜血杆菌存在群体感应系统,且该系统与副猪嗜血杆菌自身多种重要特性的改变密切相关;阐明了副猪嗜血杆菌抵抗热应激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的受体蛋白,该研究为群体感应系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史玉侠[2](2016)在《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探索》文中提出综述了规模猪场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内容,并结合处置某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实践,介绍临床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体会。通过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配合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强化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李连任[3](2015)在《冬季猪群咳嗽多 鉴别诊疗是关键》文中研究指明冬季气候寒冷多变,易诱发猪只发病。如果预防、消毒、隔离、保健等措施落实不到位,会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疫病威胁。在冬季呼吸道疾病比较易发,猪群健康水平会出现明显波动,生长育肥猪咳嗽增多,特别是上一年感染过高致病性蓝耳病和圆环病毒阳性率高的猪场,表现更为明显,将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在冬季到来之际,结合猪病发生特点,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能有效帮助猪场安全度过寒冬,使养猪户增收。
吴学武[4](2015)在《规模猪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规模猪场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内容,并结合处置某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实践,介绍临床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体会。通过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配合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强化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周进蔚[5](2014)在《浅谈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治》文中研究指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自1964年我国引入种猪时被带入境内,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并且屡次为我们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为了更好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减少农民养猪的损失,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石继国[6](2014)在《中草药治疗猪常见细菌性疾病》文中认为随着养殖规模的加大以及猪的品种的增加,猪病的种类也在增加,包括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寄生虫、支原体等病。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猪只死亡原因中85%以上是生病,其中细菌性疾病占到了40%。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说,深入了解猪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具体列举几种猪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并提出采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田新民,王定发,李琼[7](2013)在《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各种畜禽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频频发生,抗生素引起的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禽养殖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中草药因其预防抗病能力强、无毒副作用、营养保健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在畜禽养殖业中,尤其在猪养殖业中,中草药添加剂在治疗猪细菌性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猪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以及中草药对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了阐述。
孙进[8](2013)在《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能广泛感染家禽类、家畜、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之一。猪群感染后临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严重的表现为颜面变形、鼻部歪斜,造成猪生长迟滞,饲料转化率降低,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选取皖北地区12个规模化养猪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流行病学研究等方法对该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耐药谱、中药制剂防治效果、自家苗免疫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该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1、选取皖北地区12个规模化养猪场,通过实地调研,流行病学研究,观察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初步检查和PCR检查等方法,调查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本地区的感染率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因素对该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皖北地区12个猪场均有感染,程度不一,样品最高阳性率高达37.17%。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春季感染率分别为25.63%和28.05%,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同时,30-60日龄仔猪病料阳性率最高,为30.90%。此外,环境卫生条件、饲养因素、营养状况、管理水平等应激因素可以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为此,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保持猪舍饲养密度,保障饲料中的钙磷等物质,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2、采集猪肺脏和鼻拭子样本148份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获得12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以上菌株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最为敏感,对红霉素、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四环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复方磺胺、万古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头孢唑啉等药物不敏感。3、将中药制剂用于皖北地区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并设置氟苯尼考用药效果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对猪群的平均保护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保护率(84.9%);治疗率为79.2%,低于对照组的治愈率(88.0%)。说明该中药制剂在该地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4、选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优势菌株B1制成Ⅰ相菌铝胶灭活疫苗,与商品苗在同一个养殖场免疫仔猪,进行防制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灭活疫苗组、商品化灭活苗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6%,18%和56%。说明选择本养殖场分离的优势菌株制备的自家苗,对该养殖场猪群具有免疫保护功能,可用于生产实践。
张军虎[9](2011)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其PMT毒素免疫原性研究》文中指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属于巴氏杆菌科,主要使动物发生传染性肺炎或出血性败血病。猪巴氏杆菌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thinitis, AR)和猪肺疫(Pneumonic pasteurellosis),这两种疾病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T+Pm)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AR的主要手段。研究发现,Bb灭活苗中加入从D型T+Pm中提纯的毒素制成联苗,其免疫效果较常规的灭活菌苗及单纯的类毒素疫苗好,但是提取的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 PMT)在灭活和纯化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巴氏杆菌毒素进行分段表达,利用表达产物进行疫苗生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HN-13株的toxA基因N端的1140bp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系统中,成功构建了pET28a-toxAN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为45Kda的融合蛋白rtoxAN,经(?)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了rtoxA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此蛋白和灭活的Bb(HH-0809)与白油乳化制成疫苗,进行了疫苗对小鼠、仔猪、妊娠母猪的安全性以及对小鼠和仔猪的免疫保护力研究。同时还开展了从临床患病猪肺、肾、心、肝、脑和脾等器官中分离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2010年从530份临床患病猪肺、肾、心、肝、脑和脾等器官中共分离出14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A型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68株;D型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74株;D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3株;未定型的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3株。2.PMT毒素的免疫原性研究(1)参照toxA基因序列(NO.AF240778)设计引物扩增toxA基因N端,构建重组质粒pET28a-toxAN,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rtoxA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2)通过在TSB培养基上增殖培养Bb(HH-0809),收集菌液,进行细菌计数、灭活和浓缩后,和纯化好的rtoxAN蛋白一起与白油乳化制成疫苗,此疫苗中Bb含量为2.0×1010CFU/ml、rtoxAN的含量为100μg/ml。(3)将试制疫苗以每只0.2m1的剂量接种Balb/C小鼠,接种后定期观察,小鼠采食、生长均正常,无异常反应,说明疫苗对小鼠安全。开展了试制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力试验,将32只4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免疫试制的Bb-toxAN疫苗,第2组注射无菌PBS,首免后2周加强免疫一次。首免后2周、4周分别检测相应的抗体水平。二免后2周,每组一半的小鼠用提取的PMT毒素(6μg)进行攻毒,另一半用5.0×106CFU(10×LD50)HH-0809进行攻毒,观察死亡情况。结果表明,试制疫苗能够激发小鼠产生很高的针对Bb和(?)rtoxAN的IgG抗体;攻毒后,此疫苗针对Bb和PMT毒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7.5%,而对照组全部死亡。(4)将试制疫苗以每头4m1的剂量分别接种仔猪和妊娠母猪,接种后定期观察,仔猪和妊娠母猪采食、生长均正常,无异常反应,妊娠母猪没有出现早产、流产等现象。说明疫苗对仔猪和妊娠母猪均安全。将15头7日龄的仔猪随机分成3组,第1组免疫制备的Bb-toxAN疫苗,第2组免疫进口的猪萎缩性鼻炎苗,第3组注射无菌PBS,首免后2周加强免疫一次。首免后2周、4周分别检测相应的抗体水平。二免后2周,对所有猪只先用Bb(HH-0809)(3.0×109CFU)滴鼻感染,3天后,所有猪只用PMT毒素(1.2mg/Kg体重)肌肉注射感染,随后观察28天。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均能诱导仔猪产生很高的针对Bb的IgG抗体,但只有Bb-toxAN疫苗组可以诱导仔猪产生很高的针对toxAN的IgG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两种疫苗均能诱导仔猪产生很高的中和抗体;攻毒后发现两种疫苗均可以对仔猪提供80%的保护力。
杨旭夫,彭凌,朱必凤[10](2010)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危害与防控》文中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原发感染和或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与感染引起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鼻炎、鼻甲骨萎缩、生长迟滞及不同程度鼻部变形为特征。单纯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死亡率很低,几乎不会引起死亡,主要危害是发生严重的生长迟滞,患猪及感染猪群健康状
二、中草药防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防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论文提纲范文)
(1)副猪嗜血杆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猪场细菌性疾病概述 |
1.1.1 我国猪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
1.1.2 猪链球菌病 |
1.1.3 副猪嗜血杆菌病 |
1.1.4 猪萎缩性鼻炎 |
1.1.5 猪大肠杆菌病 |
1.1.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
1.1.7 仔猪副伤寒 |
1.1.8 猪丹毒 |
1.2 细菌耐药性概述 |
1.2.1 细菌耐药现状 |
1.2.2 细菌耐药机制 |
1.2.2.1 由细菌膜和外排泵介导的耐药 |
1.2.2.2 抗生素结构的改变 |
1.2.2.3 抗生素作用靶点改变 |
1.2.2.4 细菌状态改变 |
1.2.3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策略 |
1.3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概述 |
1.3.1 群体感应系统简介 |
1.3.2 Lux S/AI-2 群体感应系统 |
1.3.3 群体感应系统与细菌生物膜 |
1.3.4 群体感应系统与细菌的环境压力应激 |
1.3.5 群体感应系统与细菌毒力 |
1.3.6 群体感应系统的受体分子 |
1.3.7 群体感应系统的临床意义 |
1.4 转录组学技术研究及应用 |
1.4.1 转录组学概述 |
1.4.2 RNA-Seq在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
1.5 细菌热应激调控的分子机制 |
1.6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猪场病原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2 试验材料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培养基的配置 |
2.2.4 PCR引物 |
2.2.4.1 细菌鉴定引物 |
2.2.4.2 猪链球菌分型引物 |
2.2.4.3 副猪嗜血杆菌分型引物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样品收集 |
2.3.2 细菌分离 |
2.3.3 PCR鉴定 |
2.3.3.1 细菌种属的PCR鉴定 |
2.3.3.2 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
2.3.4 药敏试验 |
2.3.5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样品来源的地区分布 |
2.4.2 样品的组织种类 |
2.4.3 病原菌的组成及分离率 |
2.4.4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季节性分布 |
2.4.5 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 |
2.4.6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 |
2.5 讨论 |
2.5.1 样品信息分析 |
2.5.2 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分析 |
2.5.3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季节性感染特点 |
2.5.4 猪链球菌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特征 |
2.5.5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率比较 |
2.6 小结 |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Lux S/AI-2 群体感应系统的功能研究 |
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2 试验材料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质粒、菌株和细胞 |
3.2.3 试验动物 |
3.2.4 主要仪器 |
3.2.5 培养基配置 |
3.2.6 各类PCR引物 |
3.2.6.1 副猪嗜血杆菌luxS基因缺失菌株构建引物 |
3.2.6.2 HPS基因缺失互补菌株构建引物 |
3.2.6.3 HPS基因缺失菌株和互补菌株验证引物 |
3.2.6.4 其他引物 |
3.3 试验方法 |
3.3.1 lux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
3.3.2 副猪嗜血杆菌luxS基因缺失和互补菌株的构建及验证 |
3.3.2.1 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提取 |
3.3.2.2 质粒小量提取 |
3.3.2.3 质粒大量提取 |
3.3.2.4 重组质粒p K18mobsacb-UKD的构建及验证 |
3.3.2.5 自然转化 |
3.3.2.6 重组质粒p SHK3-C-lux S的构建及验证 |
3.3.2.7 副猪嗜血杆菌无细胞提取物(CFEs)提取 |
3.3.2.8 CFEs体外甲基化质粒 |
3.3.2.9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 |
3.3.2.10 电转化步骤与转化子鉴定 |
3.3.3 AI-1和AI-2分子的检测 |
3.3.4 HPS2、Δlux S和 C-lux S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3.3.5 压力应激试验 |
3.3.6 生物膜形成试验 |
3.3.7 自身凝集试验 |
3.3.8 红细胞凝集试验 |
3.3.8.1 2%健康猪红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
3.3.8.2 血凝试验 |
3.3.9 粘附试验 |
3.3.10 半数致死量试验(LD50) |
3.3.11 小鼠组织载菌量的测定 |
3.3.12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准备及形态观察 |
3.3.13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luxS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同源性 |
3.4.2 副猪嗜血杆菌luxS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的构建及验证 |
3.4.3 AI-1和AI-2分子的活性检测 |
3.4.4 HPS2、Δlux S和 C-lux S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3.4.5 压力应激试验 |
3.4.6 ΔluxS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着增强 |
3.4.7 ΔluxS菌株自身凝集能力显着减弱 |
3.4.8 ΔluxS菌株血凝能力显着减弱 |
3.4.9 Δlux S菌株粘附PK-15 细胞的能力减弱 |
3.4.10 ΔluxS菌株毒力显着减弱 |
3.4.11 HPS2、Δlux S和 C-lux S菌株的组织载菌量 |
3.4.12 HPS2、Δlux S和 C-lux S菌株的形态观察 |
3.5 讨论 |
3.5.1 Lux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
3.5.2 luxS基因缺失和互补菌株的构建策略分析 |
3.5.3 luxS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的生长特性比较 |
3.5.4 Lux S基因参与HPS调控环境应激 |
3.5.5 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AI-2分子的表达规律 |
3.5.6 副猪嗜血杆菌luxS基因与生物膜的关系 |
3.5.7 群体感应系统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 |
3.6 小结 |
第四章 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缺失株转录组学及其抵抗热应激机制研究 |
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2 试验材料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2.3 实验数据分析软件 |
4.2.4 试验菌株 |
4.2.5 PCR引物 |
4.2.5.1 定量检测引物 |
4.2.5.2 副猪嗜血杆菌rse A和 rpo E基因缺失株构建引物 |
4.3 试验方法 |
4.3.1 RNA-Seq测序样品的准备 |
4.3.2 细菌RNA的提取 |
4.3.3 RNA样品中DNA的去除 |
4.3.4 反转录cDNA |
4.3.5 RNA-Seq测序与分析 |
4.3.5.1 总RNA样品检测 |
4.3.5.2 文库构建 |
4.3.5.3 库检和测序 |
4.3.5.4 生物信息分析 |
4.3.6 荧光定量PCR |
4.3.7 副猪嗜血杆菌rse A和 rpo 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4.3.8 热应激试验 |
4.3.9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RNA样品的质量检测 |
4.4.1.1 RNA样品的浓度测定 |
4.4.1.2 RNA样品的电泳检测 |
4.4.1.3 RNA测序样品的选择 |
4.4.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4.4.3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4.4.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4.4.5 RNA-Seq样品质量评估 |
4.4.6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 |
4.4.7 RNA-Seq差异基因GO富集 |
4.4.8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
4.4.9 差异基因的RT-q PCR验证 |
4.4.10 副猪嗜血杆菌rseA基因缺失株和rpo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验证 |
4.4.11 HPS2,Δrse A和 Δrpo E菌株的生长特性 |
4.4.12 rse A和 rpo E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抵抗热应激的影响 |
4.4.13 副猪嗜血杆菌热应激相关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 |
4.5 讨论 |
4.5.1 转录组测序样品的准备 |
4.5.2 测序数据的处理和质量评估 |
4.5.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4.5.4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4.5.5 差异基因富集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受体蛋白RbsB1在副猪嗜血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作用 |
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5.2 试验材料 |
5.2.1 主要试剂 |
5.2.2 主要质粒菌株 |
5.2.3 主要仪器 |
5.2.4 主要培养基的配置 |
5.2.5 主要PCR引物 |
5.2.5.1 HPS2 rbs B1 基因缺失株构建引物 |
5.2.5.2 PCR引物 |
5.3 试验方法 |
5.3.1 rbsB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5.3.2 副猪嗜血杆菌rbsB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验证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5.3.3 RbsB1蛋白的表达 |
5.3.3.1 重组质粒pet28a-rbs B1 的构建 |
5.3.3.2 RbsB1蛋白的诱导表达 |
5.3.3.3 RbsB1蛋白的纯化 |
5.3.3.4 RbsB1蛋白的检测 |
5.3.4 rbsB1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 |
5.3.5 AI-2分子的检测 |
5.3.6 统计学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rbsB1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同源性 |
5.4.2 rbsB1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转录水平 |
5.4.3 副猪嗜血杆菌rbsB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验证 |
5.4.4 HPS2和Δrbs B1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5.4.5 RbsB1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5.4.6 HPS2和Δrbs B1 菌株培养上清中AI-2 分子的表达水平 |
5.4.7 Rbs B1 蛋白与AI-2 分子的相互作用 |
5.5 讨论 |
5.5.1 rbsB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5.5.2 Rbs B1 受体蛋白与群体感应系统AI-2 分子的相互作用 |
5.6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基本信息 |
致谢 |
(2)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诊断 |
4.1 实验室检验 |
4.2 鉴别诊断 |
5 防治措施 |
5.1 加强猪场管理 |
5.2 药物预防与治疗 |
5.3 免疫接种 |
6 体会 |
(3)冬季猪群咳嗽多 鉴别诊疗是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
1.1 病因不同 |
1.2 流行情况不同 |
1.3 临床症状不同 |
1.4 病理变化不同 |
1.5 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 |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喘气病 |
2.1 相似点 |
2.2 病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区别 |
2.3 治疗措施的区别 |
3 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猪肺炎、猪支气管炎 |
3.1 相似点 |
3.2 主要不同点 |
4 猪鼻炎与猪感冒 |
4.1 发病情况不同 |
4.2 临床症状不同 |
4.3 防治措施不同 |
5 猪流感与猪感冒 |
5.1 发病情况不同 |
5.2 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
6 猪鼻炎与猪流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
6.1 相似点和不同点 |
6.2 防治措施 |
(4)规模猪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诊断 |
4.1 实验室检验 |
4.2 鉴别诊断 |
4.2.1 传染性坏死性鼻炎 |
4.2.2 软骨病 |
4.2.3 猪传染性鼻炎 |
5 防控措施 |
5.1 加强猪场管理 |
5.2 药物预防与治疗 |
5.3 免疫接种 |
5.3.1 妊娠母猪 |
5.3.2 仔猪 |
5.3.3 母仔结合免疫 |
6 体会 |
(5)浅谈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 |
1.感染病原 |
2.流行病学 |
二、临床症状 |
三、预防 |
四、治疗 |
(6)中草药治疗猪常见细菌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的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
2 采用中草药组方进行预防和控制 |
2.1 细菌性呼吸道疾病 |
2.1.1 猪链球菌病 (ss) |
2.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
2.1.3 副猪嗜血杆菌病 |
2.1.4 猪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
2.1.5 猪副伤寒 |
2.2 细菌性消化道疾病 |
2.2.1 仔猪黄、白痢 |
2.2.2 水肿病 |
2.2.3 猪丹毒 |
3总结 |
(7)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细菌性疾病种类及综合防治 |
2 仔猪黄痢白痢的防治 |
3 猪水肿病的防治 |
4 猪副伤寒的防治 |
5 猪丹毒的防治 |
6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
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
8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
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
1 0 小结 |
(8)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基本情况和危害 |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原学及其生物学特征 |
3 流行病学状况和致病机理 |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5 诊断方法 |
5.1 细菌学诊断 |
5.2 血清学诊断 |
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6 预防与控制措施 |
7 选题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摘要 |
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
1.1 调查范围 |
1.2 调查对象 |
1.3 受害动物群体的背景及现状资料 |
1.4 病料采集 |
1.5 基因组提取 |
1.6 PCR检测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2.2 皖北地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情况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三章 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谱调查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分离菌的培养特性 |
2.2 分离菌生化鉴定 |
2.3 细菌血清学鉴定 |
2.4 PCR鉴定结果 |
2.5 抗生素药敏试验 |
2.6 小鼠毒力试验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四章 中药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防治效果研究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试验 |
2.2 预防试验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五章 自家灭活苗免疫保护试验研究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菌苗的无菌检验 |
2.2 菌苗安全性检验 |
2.3 菌苗免疫效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全文总结 |
致谢 |
(9)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其PMT毒素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猪巴氏杆菌病 |
1.1.1 病原学 |
1.1.2 流行病学 |
1.1.3 诊断 |
1.1.4 防治 |
1.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1.2.1 灭活苗 |
1.2.2 亚单位疫苗 |
1.2.3 基因工程疫苗 |
1.3 PMT毒素的研究进展 |
1.3.1 PMT毒素的一般特性 |
1.3.2 PMT毒素致病机理 |
1.3.3 PMT毒素的免疫原性片段研究 |
1.3.4 PMT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实验所用菌株、细胞以及质粒 |
3.1.2 酶和试剂 |
3.1.3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制 |
3.1.4 各种缓冲液的配制 |
3.1.5 主要实验仪器 |
3.1.6 引物 |
3.1.7 试验动物 |
3.2 方法 |
3.2.1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
3.2.2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
3.2.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3.2.4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 |
3.2.5 表达产物的纯化及Western blot检测 |
3.2.6 针对rtoxAN 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7 PMT毒素的提取 |
3.2.8 细胞半数感染量试验(TCID50) |
3.2.9 血清中和试验 |
3.2.10 Bb-toxAN疫苗的制备 |
3.2.11 小鼠实验 |
3.2.12 本动物实验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
4.1.1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 |
4.1.2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
4.1.3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鉴定结果 |
4.2 重组质粒pET28a-toxAN的构建与鉴定 |
4.2.1 免疫原性片段toxAN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4.2.2 重组质粒pET28a-toxAN的酶切鉴定 |
4.3 重组质粒pET28a-toxAN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 |
4.3.1 重组质粒pET28a-toxAN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4.3.2 纯化产物的Western blot检测 |
4.4 针对rtoxAN 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4.4.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 |
4.4.2 阴阳界的确定 |
4.5 PMT毒素的半数感染量试验 |
4.6 试验用疫苗的检验结果 |
4.6.1 乳化效果的检验 |
4.6.2 无菌检验结果 |
4.7 小鼠试验 |
4.7.1 小鼠的安全性试验 |
4.7.2 小鼠的免疫保护力试验 |
4.8 本动物试验 |
4.8.1 仔猪的安全性试验 |
4.8.2 妊娠母猪的安全性试验 |
4.8.3 仔猪的免疫保护力试验 |
5 讨论 |
5.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
5.2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
5.2.1 免疫原性片段的选择 |
5.2.2 Bb毒株的选择 |
5.2.3 攻毒方式的选择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危害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特点 |
二、危害 |
三、防控措施 |
四、药物防治 |
五、存在的问题 |
四、中草药防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副猪嗜血杆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研究[D]. 张丙周.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探索[J]. 史玉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7)
- [3]冬季猪群咳嗽多 鉴别诊疗是关键[J]. 李连任. 饲料博览, 2015(12)
- [4]规模猪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措施[J]. 吴学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10)
- [5]浅谈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治[J]. 周进蔚.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0)
- [6]中草药治疗猪常见细菌性疾病[J]. 石继国. 当代畜牧, 2014(29)
- [7]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J]. 田新民,王定发,李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5)
- [8]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D]. 孙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9]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其PMT毒素免疫原性研究[D]. 张军虎.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10]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危害与防控[J]. 杨旭夫,彭凌,朱必凤. 兽医导刊,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