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应用”(复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函数论文,教学实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中考第一轮复习中二次函数内容的第三课时,前面已经复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本节课是二此函数的应用。以往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问题情景给出后,自己读题或让学生读题,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对问题的处理看似顺利,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课下作业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此时教师责怪学生:这种类型的题目刚讲过怎么还不会做。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没能真正理解题意,没有自己的想法所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践,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二、课例展示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二次函数应用问题的复习课,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程理念。在选题上,精心设计了5道与实际结合密切的问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型。第1、第3题是球类问题,第2题是拱桥问题,这三道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第4题是二次函数在销售问题中的应用,是较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需要通过思考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使学生体会二次函数建模的思想。第5题是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5道题由易到难,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参与,都动脑,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问题,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把握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复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解析式的求法,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么,怎样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呢?通过解决下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1~5题。
要求:能独立完成的尽量独立完成,有不清楚的问题同桌或前后桌间可以讨论。
(学生做题,时间约20分钟。)
【点评】复习中绝大部分教师采用的做法是:首先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如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图象和性质,为这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然后给出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暗示——本节课就是运用教师复习的这些内容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锻炼,容易造成学生的懒惰心理。而本节课教师开门见山,指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并提出了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也能真正暴露学生的思维,以便于课堂上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不清楚的问题。
题1 如图1,小华在某次投篮中,球的运动路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若命中篮圈中心,则他与篮圈中心底部的水平距离是______。
图1
题2 廊桥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如图2是某座抛物线形的廊桥示意图,已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为保护廊桥的安全,在该抛物线上距水面AB高为8米的点E、F处要安装两盏警示灯,则这两盏灯的水平距离EF是______。
图2
题4 某商品的进价为30元每件,现在的售价为40元每件,每星期可卖出15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每件的售价涨1元(售价不能高于45元每件),那么每星期将少卖10件。设每件涨价x元(x为非负整数),每星期的销量为y件。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何定价才能使每星期的利润最大且每星期销量较大?每星期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题5 (2007年江西省中考试题)如图3,在Rt△CAB中,∠A=90°,AB=8,AC=6,若动点D从点B出发,沿线段BA运动到点A为止,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每秒,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动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AE的长为y。
图3
(1)求出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当t为何值时,△BDE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学生当中,几分钟后先后让两名学生板演第4题、第5题;有的学生独立做题,有的学生小声讨论。)
【点评】对于这样的环节,大部分教师的处理方法是:给出一个题,解决一个题,只要有一部分学生有了答案,就开始组织学生展示。这样做对于学困生来说,题意还没搞清,答案就出来了,一节课下来,一个问题也没弄懂,容易导致他们对学数学失去信心。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题让学生做,试题的设置分3个层次,1~3题较容易,4题为中档题,5题为较难题,让学生一起完成,满足了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需求。学困生至少能够完成1~3题,中等生能够完成1~4题,优等生能够完成1~5题。这样使每名学生都有收获,符合课改理念: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学生当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20分钟后绝大部分学生已完成1~4题,少数学生完成了第5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与你的同桌或前后桌进行交流。
(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5分钟后,全班进行交流。)
【点评】小组之间的交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教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中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师:哪名同学来说说1~3题的答案?
师:请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第1题由图可知篮圈中心的高度是3.05米,把y=3.05代入到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x的值,再加上2.5米,就是小华与篮圈中心底部的水平距离;第2题由已知条件可知点F的纵坐标为8米,把y=8代入到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扩大2倍就得出这两盏灯的水平距离EF是米;第3题令h=0,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其中的正根x=10就是他将铅球推出的距离。
师:有不同答案的请展示。
:第1题把y=3.05代入到抛物线解析式后,求出x的值为±1.5,取正根1.5,再加上2.5,就是小华与篮圈中心底部的水平距离;第2题把y=8代入到抛物线解析式后求出x的值为±,两根差的绝对值米就是两盏灯的水平距离EF。
师:、的结果相同,但解题过程有所区别,你们认为哪个更合理?
:我认为的过程更合理。因为当把y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后,得到的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得到两个根,然后取需要的根得到答案,他的解题过程比较完整。
师:说得很好,此类题型是给出二次函数模型,已知y的值求x;将已知量y的值代入解析式,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题目要求就可得到所求结果。1~3题虽然是填空题,但对解题步骤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搞清答案的来龙去脉。
【点评】教师语言简练,一句“有不同答案的请展示”,让学生进行充分反馈,把不同答案都反馈上来;学生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最后教师给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对此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4题的解答过程。
:(板书)解:
(2)设利润为W,
则W=(40+x-30)(150-10x)=-+50x+1500。
因为-10<0,
即价格定为42.5元时,最大利润为1562.5元。
师:你们的解题过程与的相同吗?
:我的解题过程第(1)问与的相同,第(2)问不同。
师:说出你的不同答案。
:(板书)解:(2)设利润为W,
因为-10<0,
所以W有最大值。
因为x为非负整数,
所以x=2或3时,函数有最大值。
因为要使每星期销量较大,取x=2,
所以当x=2时,。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学生无语。)
师:好,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答案,谁的正确?
:的正确。
师:为什么?
:因为x为非负整数。
师:很好,这两名同学的解题过程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摇头,示意没有发现别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第(1)问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虽然写出,但是强调整数了吗?
:没有。
师:应该强调整数吗?
:应该。
师:所以自变量的取值应是什么?
:应是0≤x≤5的整数。
师:第(2)问中设利润为W后面应有什么?
:单位。
师:设未知数不写单位,是我们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后做题一定要注意。我们接着看的解题过程还有问题吗?
:最后应该给出结论,应该答出定价,因为题目问定价为多少,正确答案应是:价格定为42元时,利润最大,(元)。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写清楚,设未知数后面要加单位,审题要清,问什么要答什么。
师:回答很准确,除了这名同学总结的事项外,此类题型还有规律可循,它是典型的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大利润的问题,这类题型可套用公式:总利润=(售价-进价)×销量;销量=起始件数±×b(a表示每涨或降的钱数,b表示增加或减少的件数,x表示涨或降的钱数)。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可直接套用此公式列出函数关系式。
【点评】第4题是商品的销售问题,属于中档题目,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价格的波动与销量的关系,销量的波动与利润的关系。在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完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板演,有助于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辨析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碰撞和交流。当学生不能发现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或引导,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对处理这种问题的思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使学生对处理这类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处理每一个问题所希望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第5题的解答过程(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板书)解:
(1)因为DE∥BC,
所以△ADE∝△ABC。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摇头,示意没有。)
师:我们看这两名同学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用了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得到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解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边和角之间的关系,得到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师:说得很好。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动点问题,试题将二次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和三角知识相结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动点运动的特点,结合运动过程建立函数模型,再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第5题是一道集几何、三角、代数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属于较难题。此题只有少数优等生能够完成,并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使优等生有发挥的空间。
师:(小结)
(1)1~3题是已知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模型满足某些条件,根据所满足的条件,求出题目中的未知量,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2)4题是二次函数在销售问题方面的应用。二次函数解决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类问题通常是先求出两个变量的一次函数关系,再求二次函数关系,然后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3)5题利用几何图形、几何和三角知识(相似或解直角三角形等)建立等量关系,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4)做这类题目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特别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写清楚,设未知数后面要加单位,要问什么答什么。
【点评】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先让学生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提炼升华就更好了。
作业:
(1)作业本上完成本节课上做错的题目和没有做的题目;
(2)课后练习1、2题为必做题,3题为选做题。
【点评】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对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要求,首先把本节课余留的问题解决,是对本节课知识的落实;其次必做题、选做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吃好”“吃饱”。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评】本节课主要有如下4个特点。
1.目标明确,注重过程,突出建模思想
教师在吃透《中考数学考试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目标,目标明确,注重过程、方法和建模思想,具有可行性。
2.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情
本节课设计了3个层次的练习题,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探索和交流,这些题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符合学生的认知,从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名学生都具有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并积极地动脑,因而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业分选做题、必做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3.让学生间互相交流和补充,提高课堂效率
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间进行5分钟互相交流和补充,可使学生间的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如第3题,一部分学生的答案是错的,这时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从而解决了问题,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5题让学生一次完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大胆表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热情高,愿意动手动脑进行同学间的交流,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时间安排上都比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算得上一节高效的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