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家三化”培育新农民扎实推进农村文明建设_农民论文

实施“一家三化”培育新农民扎实推进农村文明建设_农民论文

推行“一户三化”培育新型农民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扎实论文,文明建设论文,农民论文,三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以“一户三化”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湖北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当阳召开,推广了当阳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

一、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抓手,确立乡风文明建设新思路

当阳市经过认真探索,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根本在于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靠什么力量来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当阳决策者们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活跃于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的各类中心户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文化、实现新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作为农村的各类能人,有致富门路、有经济实力、有精神追求;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信号,常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而且在服务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他们是对农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最有效的一个群体。

当阳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探索出了中心户建设“一户三化”的新模式。“一户”,是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核心,将原有的文化、科技、卫生、计生、民调等各类中心户,以及各类协会、社团组织中的农村实用人才,整合为乡风文明中心户。“三化”,是指通过“扶资、扶智、扶路”,使中心户实现“组织网络化、服务市场化、活动经常化”。组织网络化,是指中心户建立向上对接市镇村相关组织,向下链接千家万户的服务网络;服务市场化,是指中心户走市场化路子,变无偿服务为有偿经营,增强造血功能;活动经常化,是指中心户紧贴群众需求,自觉主动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二、把握新规律,创造新模式,丰富乡风文明建设新载体

1、推行联动机制,实现中心户组织网络化。一是确定目标。根据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确立了全市中心户网络化建设的“111工程”目标,即经过3-5年努力,每个自然村、社区至少有1个有特色、有生命力的乡风文明中心户,全市建成1000个乡风文明中心户,辐射带动10万农户。二是选户定责。按照自愿申报、村民推选、村民代表大会确认的办法,选择那些有热情、有专长、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乡风文明中心户,切实履行好“政策法律宣传员、文化活动辅导员、实用科技指导员、公益事业组织员、计划生育信息员、外出务工联络员、未成年人教导员、民事纠纷调解员、赌博迷信帮教员、环境卫生监管员”等“十员”职责。三是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中心户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把乡风文明中心户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全市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四是联动织网。当阳建立了文化、农业、科技、卫生、计生、司法等部门横向联动,市、镇、村、户四个层次纵向联动的建设机制。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风文明中心户655户,辐射带动近6万农户,初步形成了一张涵盖文化、科技、计生、民调等内容,覆盖市、镇、村、户四个层次的服务网络。

2、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中心户服务市场化。一是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二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三是变单一服务为配套服务。此外,当阳市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有效形式,将送戏、送电影下乡、计生、民调服务等覆盖范围较广的公益性项目优先委托给具备资质的乡风文明中心户承担。2007年,全市共为乡风文明中心户兑现公益性服务费120多万元。市直相关部门还在土地流转、技术服务、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税费缴纳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乡风文明中心户健康发展。目前,全市655个乡风文明中心户已全部走向市场,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3、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中心户活动经常化。当阳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心户活动经常化的外部环境。一是对中心户政治上给地位。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开展了“三推”活动,即推荐农村实用人才担任乡风文明中心户,推荐乡风文明中心户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推荐优秀乡风文明中心户担任村干部。通过2008年11月份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全市有182个乡风文明中心户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占村干部总数的30%。同时,建立健全了乡风文明中心户命名表彰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每两年开展一次乡风文明中心户评选命名活动。二是对中心户投入上给帮扶。采取城乡共建的形式,组织市直各部门尤其是文明单位向中心户捐赠文体活动用品,为中心户订阅报刊、赠送图书、电视机、电脑等,加大对中心户的物质投入,支持中心户开展活动。近年来,全市累计为各类中心户捐书5万余册,捐资59万多元,捐物250多台套。三是对中心户业务上给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业110”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有效载体,定期向乡风文明中心户发布各类信息,实现对乡风文明中心户的培训指导常态化。近三年来,全市共组织乡风文明中心户集中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乡风文明中心户2600多人次,各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进村入户为乡风文明中心户提供各类指导5000多人次,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中心户建设。

三、紧贴新需求,发挥新作用,实现乡风文明建设新突破

乡风文明中心户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一是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培育了新型农民。一花引来万花开。乡风文明中心户或以书屋、驿站、乐团为阵地,或以文化科技为手段,或以协会、基地为载体,辐射带动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近年来,全市涌现出800多个文化能人、2500多个种养能手、500多个营销能手、1500多个科技示范户,加入各类社团和协会组织的农民已占农村劳力的60%以上。

二是愉悦身心,健康娱乐,活跃了农村文化。乡风文明中心户紧贴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吸引周围群众一起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目前,全市文化类乡风文明中心户已达118户,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达8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200多万人次。

三是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乡风文明中心户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充分发挥群众威信高、纠纷情况熟、信息来源早、到达现场快、调处办法活的优势,化解邻里纠纷,调处各种矛盾,实现了家庭矛盾不过夜,邻里纠纷不隔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近年来,全市共培育民调类中心户2800多户,通过中心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起,防止民转刑230多件。

四是倡导新风,摒弃陋习,提高了文明程度。乡风文明中心户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示范引导农民摒弃生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市文明户发展到12000多家,卫生户发展到20000多家,“好夫妻”、“好婆媳”、“好邻居”等达到5300多对。

五是示范引带,共同致富,加快了农村发展。乡风文明中心户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在乡风文明中心户的辐射带动下,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产业板块渐成气候,林果面积已达60万亩,蔬菜面积已达25万亩,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30多家,农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5元。

(文中图片由湖北省当阳市文明办提供)

标签:;  ;  ;  ;  ;  

实施“一家三化”培育新农民扎实推进农村文明建设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