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水平的定量分析_双语论文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水平的定量分析_双语论文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制的量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语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双语制(bilingualism)是指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英国语言学者哈特曼(R.R.K.Hartman)和斯托克(F.C.Stork)两人合著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对双语制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认为典型的双语现象存在于瑞士、荷兰、威尔士这些地区。国外语言学者对这些地区的双语制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很早就有了关于这些地区双语制的量化分析材料(如范围、双语者人数等)。其实,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十分典型的双语制,只不过历来缺乏对这些地区双语制的量化分析研究,以致人们未能对它有一个直观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现在极有必要作这方面的研究,以提供这些地区双语制的基本的量化分析数据。这些量化分析数据不但对双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民族地区的语文政策的制订和其他民族工作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制为考察对象,包括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四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可以说是我国最典型、人数最多的双语制地区。因此,我们对西南地区的双语制进行量分析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全国的双语制进行量化分析。

西南四省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的双语者(bilingual )主要是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汉族乡村居民中也有一些双语者,但数量很少,因此我们所说的双语制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现象。西南四省区共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由于历史、语言文字、居住形态的不同,其双语者数量及双语制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首先以民族为单位作基本的双语制量化分析。

1.壮族

壮族主要居住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人口15555820人,其中14215476人居住在广西,占壮族总人口的91.38%。 另外居住在云南省1010876人,占6.5%;广东省149112人,占0.96%;贵州省38210人,占0.25%;海南省31389人,占0.2%;散居在其他省份11075人,占0.71%。大多数壮族人居住在乡村。壮族地区县城以上市镇通用汉语, 部分县城和更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通用壮语。但政府部门、学校、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部门以汉语为工作用语。学校教育教授汉语文。壮语原无正式文字,所创制之拼音文字仍在试行阶段。壮族人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上者通汉语。壮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0757201人。可以认为,这部分人是双语者(除本族语壮语外兼通汉语),占壮族总人口的69.2%。

2.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97.3%),另有少量散居在云南、四川和北京等地。布依族人主要居住在乡村。布依族乡村地区通用布依语,城镇则通用汉语,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以汉语为工作用语,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布依语原无文字,新创布依文仍在试行阶段。因此,布依族人中有大量的人通汉语,特别是那些受过小学以上教育者更是如此。布依族现有人口为254.83万人,其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1.5%,为1312375人。可以认为,布依族中至少有51.5%的人,即1312375人是双语者(布依语和汉语)。

3.傣族

傣族人口99%居住在云南省。在傣族农村及傣族聚居区的小城镇通用傣语,但在各级政府部门通用汉语。傣语有正式的文字,并用于佛教活动和初等教育,小学阶段也同时教授汉语文。部分傣族地区的傣族男孩7-8岁开始过佛寺生活,在佛寺里主要读傣文书籍。近年来实行双语教育,这些儿童同时到学校学习汉语文和其他知识。傣族人中有部分人通汉语。一般认为,傣族人中受过初中以上教育者可流利使用汉语。傣族现有人口为1025402 人, 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2.8 %, 为233791人。可以认为,傣族人中有22.8%的人,即233791人是双语者(傣语和汉语)。

4.侗族

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省区的交界地区,侗族聚居地区使用本族语侗语,但在城镇及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则通用汉语(有关方言)。侗语原无文字,新创制的文字仍在试行阶段。学校教育教授汉语文。侗族人中通汉语的人较多。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侗族人皆通汉语,另有一部分未受过教育的侗族人亦通汉语,但这部分人数不详。侗族现有人口2508624人,67.3%居住在黔、桂两省区, 其余居住在湘、鄂两省。侗族人口中的63.1%,即1582942 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这部分人是侗族中的双语者(侗语和汉语)。

5.瑶族

瑶族聚居地是广西、湖南、云南、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区,其中70.2%居住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四省区。瑶族地区通用瑶语(布努语、勉语、拉珈语,但各级政府部门通用汉语,学校教授汉语文)。一般认为, 瑶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通汉语。 瑶族现有人口2137033人,其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0.4%,共1290768人,这部分人为双语者(瑶语和汉语)。另外,瑶族人中有部分人兼通壮语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但这部分双语者(或多语者)人数不详。

6.苗族

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以及湖南、海南等省区。苗族居住的乡村通用本族语苗语,而城镇及各级政府部门通用汉语,各级学校亦教授汉语文。苗语原无文字,新创制的拼音文字仍在试行阶段。苗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兼通汉语,另外由于苗族居住地较分散,不少未受过教育的苗族人亦通汉语, 但人数不详。 苗族现有人口7383622人,其中74.8%约552.3万人居住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四省区。苗族人口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全族人口的41.4%,共3056820人,这部分人是双语者(苗语和汉语)。

7.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彝族居住地区广泛,部分彝族人除母语彝语外兼通汉语。彝语历史上有文字,后经整理后推行,但仍未普及。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一般认为,彝族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兼通汉语。彝族现有人口6578524人, 其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2903757人,占44.1%,这部分人为双语者(彝语和汉语)。

8.白族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另有少量居住在湖南、贵州、四川三省。大多数白族人除本族语之外兼通汉语。白族现有人口1598052人, 据有关资料推断,其中约有70%的人是兼通白语和汉语的双语者(约10%已不使用白语者、约20%的10岁以下儿童排除在外),约为111.8万人。

9.哈尼族

哈尼族几乎全部居住在云南省,只有极少数哈尼族人分散居住在外省的一些城市中。哈尼族人主要居住在山区,平常除使用本族语外,在各级政府部门办事时亦使用汉语,集镇也通行汉语,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因此,哈尼族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者一般兼通汉语。哈尼族现有人口1254800人,其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464376人,占37%,这部分人是双语者(哈尼语和汉语)。

10.佤族

佤族居住在云南省,使用本族语佤语,佤语曾有外国传教士设计的拼音文字,但不普及。1957年另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目前仍在推行中。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佤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兼通汉语。佤族现有人口35.2万人,其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3.1万人,占37.1%,这部分人是佤族人中的双语者(佤语和汉语)。

11.纳西族

纳西族居住在云南省。纳西族人在本民族内部使用纳西语,在与其他民族交际时多使用汉语,因此纳西族人中很多人兼通汉语。一般认为,纳西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兼通汉语。纳西族现有人口277750人,其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75280人, 占全族人口的66.03%,这部分人是双语者(纳西语和汉语)。 实际上纳西族人中的双语者比这个数字还要多些,只是未有确切数据,因为纳西族中不少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也兼通汉语。

12.独龙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省,使用独龙语。但与外族交际时使用汉语,而且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因此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均兼通汉语。独龙族现有人口5825人,其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者3779人,占全族人口的64.9%,这部分人是双语者(独龙语和汉语)。

13.傈僳族

傈僳族居住在云南省,使用本族语傈僳语,但与外族交际时使用汉语,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兼通汉语。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因此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均兼通汉语。傈僳族现有人口574598人,其中185363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全族人口的34%,这部分人是双语者(傈僳语和汉语)。

14.基诺族

基诺族居住在云南省,现有人口18022人,使用基诺语, 但与其他民族交际时使用汉语。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因而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均通汉语。基诺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0128人,占56.2%,这部分人是双语者(基诺语和汉语)。

15.京族

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另有少量散居在贵州、广东、云南、福建等省。京族现有人口18915人,在聚居地内部使用京语,但因地处沿海,周围是汉族人,所以京族成年人基本上兼通汉语。因此,除占总人口约20%的儿童之外,可以认为其余的80%,约15000 人为双语者(京语和汉语)。

16.水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广西两省区,人口347116人。水族内部使用水语,与其他民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或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水族学校教授汉语文。水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均兼通汉语。目前水族人中有152383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全族人口的43.9%,这部人是双语者(水语和汉语)。

17.德昂族

德昂族居住在云南省,人口为15461人。德昂族人使用德昂语, 与其他民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或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学校教授汉语文。德昂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是兼通汉语的双语者,约占33.7%,共5210人。德昂族中的双语者实际上可能多于这个数字,因为有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兼通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只是未有统计数字能够反映出来。

18.阿昌族

阿昌族居住在云南省,现有人口27718人, 在本民族内部使用阿昌语,与其他民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或傣语。阿昌族地区基础教育汉语文及傣文,因此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兼通汉语或傣语。目前阿昌族中具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3332人,占48.1%,这部分人是双语者。

19.景颇族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省,现有人口119202人。景颇族人在本民族内部使用景颇语,与外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或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景颇族地区的学校教授汉语文及新创制的景颇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景颇族人兼通汉语。目前景颇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57932 人,占48.6%,这部分人为双语者(景颇语和汉语)。

20.拉祜族

拉祜族居住在云南省,现有人口411545人。拉祜族在本民族内部使用拉祜语,但学校教授汉语文,族际之间的交往也使用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因此,拉祜族人中有一部分人是双语者,那些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一般兼通汉语文。目前拉祜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0700人,占26%,这部分人是双语者(拉祜语和汉语)。

21.仫佬族

仫佬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人口160648人。仫佬族在本民族内部使用仫佬语,在与其他民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或壮语等。仫佬族地区各级学校教授汉语文,所以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仫佬族人均兼通汉语。目前仫佬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共113578人,占全族总人口的70.7%,这部分人是双语者(仫佬语和汉语)。

22.仡佬语

仡佬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另有少量分布在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省区,现有人口438192人。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没有文字),但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不会说仡佬语而使用汉语。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等书提供的资料,目前只有约1万5千人仍然使用仡佬语,而且这部分人均兼通汉语。据此推算,仡佬族人中的双语者约为8千人(不会说本族语的人、儿童排除在外), 只占全族人口的约1.8%。

23.怒族

怒族居住在云南省,现有人口27190人。怒族使用本族语怒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学校教育教授汉语文,一般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兼通汉语。目前怒族人中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0357人, 占全族人口的38.1%,这部分人是双语者(怒语和汉语)。

24.毛南族

毛南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人口72370人。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但因人口较少而与汉族、壮族杂居又一直使用汉文,所以毛南族人一般兼通汉语或壮语(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等书的有关资料)。毛南族中的双语者估计占全族人口的80%(幼童和少数老人除外),约为57000人。他们当中一些人为多语者(毛南语、壮语、汉语),但数量不详。

以上是我们对西南四省区各少数民族双语制的基本分析。为了更直观及便于比较,我们把量化分析结果列成以下两种表格:

表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制量化分析表(以双语者数量排序)

民族总人口

双语者数量 双语者在该

(单位:人) 次序

人数(单位:人)

民族中的比例%

壮族

155558201 10757201 69.2

苗族73836222

3056820 41.4

彝族65785243

2903757 44.1

侗族25086244

1582942 63.1

布依族 25482945

1312375 51.5

瑶族21370336

1290768 60.4

白族15980527

1118000 70

哈尼族 12548008464376 37

傣族10254029233791 22.8

僳僳族

574589

10185363 34

纳西族

277750

11183315 66

水族 347116

12152383 43.9

佤族 351980

13131000 37.1

仫佬族

160648

14113578 70.7

拉祜族

411545

15107000 26

景颇族

119267

16 57932 48.6

毛南族72370

17 57900 80

京族 18749

18 15000 80

阿昌族21718

19 13332 48.1

怒族 27190

20 10357 38.1

基诺族18022

21 10128 56.2

仡佬族

438192

22 8000

1.8

德昂族15461

23 5210 33.7

独龙族 5825

24 3779 64.9

合计

43456593

23773407

表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制量化分析表(以双语者所占该民族部人口比例排序)

民族

总人口 双语者数量 双语者在该民族人口中的比例

(单位:人) (单位:人) 次序 %

京族 18749 15000 1 80

毛南族72370 57900 2 80

仫佬族

160648113578 3 70.7

白族1598052

1118000 4 70

壮族

15555820 10757201 5 69.2

纳西族

277750183315 6 66

独龙族 5825 3779 7 64.9

侗族2508624

1582942 8 63.1

瑶族2137033

1290768 9 60.4

基诺族18022 1012810 56.2

布依族 2548294

131237511 51.5

景颇族

119267 5793212 48.6

阿昌族21718 1333213 48.1

彝族6578424

290375714 44.1

水族 34711615238315 43.9

苗族7383622

305682016 41.4

怒族 27190 1035717 38.1

佤族 35189013100018 37.1

哈尼族 125480046437619 37

僳僳族

57458918536320 34

德昂族15461 521021 33.7

拉祜族

41154510700022 26

傣族102540223379123 22.8

仡佬族

438190 800024

1.8

合计

43456593 23773407

关于表1、表2的补充说明:

①本文所分析的民族及其双语者(表中所列出者),系指那些大部分人居住在西南四川省区内的民族。有些民族在西南四川省区有一部分居民,但该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四省区以外地区,所以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如土家族、藏族等。关于这些民族及其双语状况,本人将另文探讨。

②文中所列各民族人数系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1990年)

综合考察第二部分所分析的各种双语制情况和数据,还可以得出若干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结论:

1.各民族双语制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双语者在某一民族中所占的比例的大小,与该民族的历史沿革、居住情况、风俗习惯、语文和教育政策、文化水平等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方面对各个民族来说都不尽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民族双语者比例的差异。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某一个民族的双语制,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因素。

2.在影响某一民族双语制、双语者比例的诸多因素中,文化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国的主体语文是汉语文,也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各级学校的教育语文,因而学校教育是造就双语者的最佳途径,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意味着除母语以外掌握汉语文的程度。正如大家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中所看到的那样,对大多数民族而言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意味着除本族语外基本上掌握汉语,成了双语者。

3.对一部分少数民族来说,小学毕业不能作为掌握汉语的依据,也就是说不能作为双语者的依据。某些有传统文字并继续用作教育用语的民族属于这种情况。比如傣族,有关资料认为小学文化水平并未掌握汉语文,因而本文将傣族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视作兼通汉语的双语者。

4.从各民族双语者在本族人口中的比例情况来看,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只有1.8%,其中多数民族在40%-70%之间。 双语者比例最高的京族和毛南族(80%),主要是由于历史和居住环境的原因,成年人基本上兼通汉语(无论文化程度如何)。比例最低的是仡佬族,只有1.8%,原因是仡佬族绝大多数人已不通本族语而用汉语。 这两种“极端”都是特殊的例子。

5.从表1、表2中可知,西南四省区的双语者共23773407人,占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4.7%。如果现在各少数民族的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率达到80%(有关资料显示各少数民族达到或接近这个水平),那么50年以后,各少数民族中的双语者(本族语和汉语)将达到80%。未来能否使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成年人成为兼通汉语的双语者,取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

标签:;  ;  ;  ;  ;  ;  ;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水平的定量分析_双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