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声与假声的转换论文_王颖

论真声与假声的转换论文_王颖

王 颖 新疆沙湾县第三中学 832100

声乐学习中,歌唱的真声、假声相互融合与应用,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互为补充、互为配合的,来完成一首歌的完美演绎。什么是真声和假声?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它是声带整体震动发出的声音。人的声带有两种发声机能:一种是发胸声的重机能:一种是发假声或头声的轻机能。这两种机能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发真声时,两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声带张力较强,且依张力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主要是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明亮结实,使用中、低声区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讲话的音质比较接近。声门随着音频开合,声带全振,声音饱满响亮,其真声发出的声音具有强烈的“个性”,就像我们平时听声音就能辨别是谁说话一样。以真声唱歌用气较省,中国戏剧中的老生、老旦,以及国内外很多地区的民歌,大多是用真声演唱。大部分流行歌手也都是用真声演唱的,以获得一种自然、亲切、贴近口语的风格。我国戏曲界称“真声”为真嗓或大嗓但用“真声”唱歌,时间稍长便会感觉嗓子很累。因为真声的音域不宽,音域约从g到f2,不产生换声区或换声点,在g2以上的声音就变成了假声,出现明显的换声痕迹。由于歌唱有音高、时值的要求,完全用真声就不能很好地按照歌唱的要求来得到完美的声音。因此,真声的自然过渡一定要经过换声区而升高,这便要滑入假声。

假声是发声上的一种技巧。人们把日常说话的声音称为真声,而把那种又虚又弱又无色彩的声音称为假声。我们唱歌所需要的真、假声是指受过良好的训练、具备很好的共鸣位置及气息支持的圆润、纯净、丰满、统一的真声与假声。这种真声与假声已具有混声效果,我们称之为艺术人声。艺术真声侧重以真声为主,艺术假声以假声为主。由于声音中真声的量大大超过假声的量,决定音质的就是真声,所以听起来像真声;而当渗入的假声越来越多,直至大大超过真声的量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决定音质的就是假声,所以听起来像假声。人的声音是声带与共鸣腔相配合共同发出的,由于配合使用的共鸣腔的不同,形成了音质与音色不同的形形色色的假声,这是假声的个性。

假声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有重要意义,因此说它是正确使用声带的科学基础。“关闭”是男高音唱高音时的一种唱法,它是通过修饰使母音变圆、变暗,使声音更易于进入头腔共鸣。但是如果声带的发声机能状态未由低声区的真声机能向假声机能转换,频率不够,就永远得不到头腔共鸣,“关闭”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花腔技巧”通常要求声音在高音区灵活舒畅、以快速的音阶式或琶音式或跳跃式进行,因此在高音区及超高音区,假声就更为重要了,除了充分打开头腔共鸣外,歌者要熟练地掌握声带的假声机能,这样才能使声带与共鸣腔协调配合,灵活自如地控制声音。假声的运用能增强艺术表现力,通过假声的运用把握真假声在全音域的恰当比例,并能合理充分地得到混合共鸣的支持。由于共鸣腔搭配的比例变化,使声音可刚、可柔、可明、可暗、可强、可弱,刚柔相济,明暗、强弱对比鲜明,使歌者能够自如地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而如果没有混入假声,不仅音域达不到作品的要求,音乐表现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声音只能刚不能柔,只能亮不能暗,只能强不能弱,声音音色贫乏、可塑性差,不能充分地表现作品的内容。

就歌唱寿命而言,假声是延长艺术生命最可靠的科学发声手段,没有了它或在某个音区缺少了它,任何声音都是短命的。在生活中无论说话还是唱歌,好的声音都需要两种机能(真声、假声)起作用。这两种机能互相配合运用,不能单用一种。任何单一机能的方法都会让嗓子出问题。演唱专业的非但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机能,即使是配合使用,也要把握两种机能在三声区的恰当比例,而不能使用中低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的真假声分家的唱法,这样嗓子也会很快出问题。“我们要用最少的本钱(嗓子)得到最大的利息。这样的唱法不仅能使歌声传得远,而且歌唱生命持久。如果我们不在真声中混入假声,就不能得到头腔共鸣的支持。如果共鸣用得不够,完全让嗓子使劲的话,这样唱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问题。”即使是嗓音条件好,完全用真嗓子唱,也会加快声带的病变,听起来既不好听,也唱不了几年。

在民族的大风格下,合理的假声的运用能使中华民族声乐技巧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从而发展成为一种被世界承认的声乐艺术,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自然发声与歌唱的发声虽然都是使用人体同一发声器官,但两者的状态已有不同。歌唱发声是在自然发声基础上的夸张和美化,因此,需要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咽、口腔可变腔体做出相应的调节,也就是做出有所准备的动作。它包括抬起下肋骨、下降横膈膜、抬起上口盖、放下喉头等,这些都是快速的,需要在一刹那之间同时完成。偷咽哈欠之前下意识的深呼吸恰恰是一种快速的、强化的吸气动作,可在一瞬间将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积极扩张。

利用这一感觉可在发声之前获得一种积极的、内在的、自然的吸力,引起胸、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变,形成一种整体的、在深呼吸支持下的“内开”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歌唱发声之前应有的准备状态。学生有了这个感觉后要反复练习、体会,在此状态下先做无声的歌唱训练,巩固后再发声。此状态在发声时的保持,有利于喉腔的打开、声带的自由调节和共鸣腔体的充分利用。

通过假声的运用在民族声乐中的价值的研究分析,我们对假声的运用和价值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在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中,真假声在全音域的比例应有不同,认识到假声的重要性对我们教学和演唱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科学合理健康地使用假声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论真声与假声的转换论文_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