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上海经济新的发展空间——关于促进大浦东地区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高效论文,协调发展论文,发展空间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序:大浦东地区概念的提出及其目标
在21世纪,上海经济要有新的发展空间,上海东部滨海地区——大浦东地区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本文的大浦东地区是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系统理论的角度提出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专有名词,是一个经济地域概念,不是行政区划概念,不涉及上海各区县现有行政区划的变动。
作为区域规划名词的大浦东地区,包含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浦东新区为中心地域,围绕浦东空港和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建设,将毗邻的南汇县、奉贤县纳入协调规划的范畴,统一进行城市化规划、产业布局和交通建设。这一工作应从“十五”即2001年开始。
第二层次是上述规划基础上的延伸,在必要的时候,例如到2010年前后,把包括宝山—浦东新区—奉贤—南汇—漕泾—金山石化(金山)连成一片,形成象日本(东)京(横)滨产业带那样,既有国际性金融贸易中心,又有先进工业的强大的上海沿海产业带。
大浦东地区的内涵是:
浦东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90年代开发开放战略的重点。经过10年形象开发和功能开发,浦东新区已拥有“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地域载体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产业高地、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如果这些基本要素仅仅为浦东新区自身服务,显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同时,浦东的崛起已成为上海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这一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已从1989年的20 %上升到1998 年的40%左右。但是,如果缺乏进一步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因此,从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角度,提出大浦东地区这一概念,目的是推动上海沿海地区共享浦东的资源优势,扩大浦东功能开发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这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浦东功能开发,同时能够有力地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效协调发展,使大浦东地区成为上海经济在21世纪新的增长空间,为上海跨世纪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提出大浦东地区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主要依据
(一)大浦东地区自身经济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同相应的空间结构有密切关系。规划领域中的“核心—边缘理论”,可以为我们“大浦东”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连续过程中空间结构演变的模式,即各地区经济总是以开发各自地方性资源、形成相对独立的地方中心开始,经过建立多级体系而又相互依赖的核心—边缘关系作为中间阶段,到最后建成“空间经济完全一体化”的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新经济区为止。
这一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大浦东的规划思路,即通过强化浦东新区开发的外延效应,通过各自独立发展、协调发展等阶段,最终达到大浦东空间经济高效和完全一体化的目的。
从大浦东地区发展的现状看,促进全地区高效协调发展确是十分需要,十分迫切的。
现在,这条沿海产业带上,集中了上海80%以上的冶金工业、几乎全部的港口作业和远洋运输、50%的汽车制造业、80%以上的石油化工工业、70%以上的能源生产和供应、超过50%的高新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以及占上海总量很高比例的金融、外贸、证券和其他服务性产业。
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条块分割和投资主体各异,这一地区仅仅是一种点状分布的客观现实,产业带并未形成内部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有机产业链,并且在产业格局的地域分布上也出现了不均衡现象。如浦东新区至金山一线,奉贤和南汇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利用浦东新区、宝钢和金山石化已经形成的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各自的发展空间结构中的互动、协作结合起来,优化全区资源配置,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
大浦东地区近十年的大发展,使这一地区在经济、社会及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迎接21世纪、进入新十年发展的时候,开发开放的内外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需要兢兢业业,充分发挥已有的基础和优势,精心组织,尽量抓住21世纪初出现的一系列新机遇;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加剧,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因此,全区迫切需要高瞻远瞩、协调部署,在机遇和挑战两方面适应变化了的条件和环境。
新十年主要的优势和机遇有:(1)经济进一步国际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将使浦东功能开发尤其是在服务贸易方面获得新的、 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先发性效应,从而使浦东新区和整个大浦东地区经济进入同国际接轨的更高发展阶段;(2)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特别是以三港为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和交通大框架的形成,将使浦东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突破性的进展;(3)布局进一步城市化, 特别是世纪大道的建成与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的完善和优化,将使浦东地区的城市功能发挥出新的综合效应,从而将大大加快浦东地区整个城市化的步伐;(4 )浦东概念(上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APEC首脑会议将在本区举行而在国内外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更强的吸引力,我们提出大浦东概念,就有可能使这种吸引力扩大到整个地区;(5 )经济信息化和网络化加快了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速度,为浦东和整个地区今后的新发展创造了难以估计的巨大机会。如果能抓住和善于共享以上五个方面的优势,大浦东地区新十年大发展的硬体和软体条件就基本具备。
同前十年相比,主要挑战有:(1 )大浦东地区在国内外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管理效率、开发成本和市场机制的灵活性等方面面临着亚太主要城市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激烈竞争;(2 )随着大浦东地区经济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三港的形成,大浦东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已不相适应。
为了抓住面临的机遇和适应这些挑战,大浦东地区的高效协调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三)形成上海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需要
以70年代金山石化总厂的建设为开端,80年代建成宝钢,90年代开发浦东,上海市政府通过上海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改造,逐渐将上海的制造业重心转移到这条产业带。
金山石化的建成,促进了上海化工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大发展;宝钢的建成为上海的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和大型设备制造工业创造了大发展机会;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更把上海推到发展三个中心和一个龙头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新世纪,上海经济需要有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极。大浦东地区目前的基础和相对空间可以适应上海的这一需要。大浦东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这一地区高效协调发展,就能实现如下目标:(1)把发达的金融贸易中心和先进的制造业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区内的发展效率和生产水平;(2)在制造业内部, 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实现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合理分工,全面提高全区工业的集约化程度;(3)在第三产业内部,从陆家嘴到空港和深水港地区, 同样可以实现有层次的高效的梯度分工,减少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内部恶性竞争;(4)可以更多地把浦西市中心的工业向这一地区转移, 实现浦江两岸更合理的产业分工;(5)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 进一步较大规模地吸收高素质人口向这一地区转移,扩大全区城市和产业的规模。
(四)全面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
亚洲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之后,不论是冲击严重的泰国和韩国,还是冲击较小的新加坡和菲律宾,都是痛定思痛、积极探索复兴之路和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这些探索包括近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在近期的主要措施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和出口能力;在长期计划中,重点是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素质,特别是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探索都是极其宝贵的,对我们也是极有启发的。
面对这些新态势,大浦东地区只有协调发展、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重复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才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在亚太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二、大浦东地区的发展格局和产业分工
从规划理论看,大浦东地区目前正处于多元发展的核心边缘关系阶段。浦东新区无论从空间位置和经济地位的角度看,处于这条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位,而产业带上的其他区县,则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制订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共享资源,逐步实现大浦东地区空间经济的一体化。
(一)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中心区域,发展大浦东金融、商贸、服务功能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以金融贸易为核心功能的开发区。中央赋予浦东新区在金融服务业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功能性政策,大部分均在陆家嘴试行。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区内已建成数十幢现代智能化的高楼群,37家外资银行、31户中资银行、大批跨国公司总部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国家级要素市场全都云集于此。陆家嘴已成为上海新的中央商务区。
陆家嘴作为上海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是为金融和商贸提供包括融资、信息、会展等一系列服务,而这些服务在大浦东的其他区县是不配套和不完善的。如果上述地区仅仅为了满足本地区的需要而重复设置,将造成严重的浪费。
基于上述理由,大浦东的全部金融商贸的服务功能应设置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目前宝钢集团等一批区内企业的总部已前后进驻此地。大浦东地区一些尚未进驻陆家嘴的企业集团,可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迁入陆家嘴。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也应该将其金融商贸的服务功能拓展和延伸到大浦东其他地区,尽量避免重复设置。
(二)大浦东发展格局的两个层次
1.作为大浦东方案的第一步,滨海地区应以浦东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为核心,统一规划浦东和南汇、奉贤的产业功能。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的竣工和洋山集装箱枢纽港的开发建设,南汇和奉贤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大浦东发展的第一层次,浦东新区和南汇、奉贤应及早围绕空港和深水港进行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城市化建设、道路交通的规划。既在空港和深水港附近形成新的城区,又使三地区产业互相配套和合理分工。
2.大浦东方案的第二步,形成长江口—浦东新区—杭州湾的产业链。
大浦东产业链:(1 )在制造业方面:主要形成冶金及其加工工业,汽车及其零部件工业,微电子及其相关产业,生物医药、软件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有机产业链,使全区既有主体企业,又有高效的配套产业;(2)在集装箱运输和港口产业方面:从北翼的宝钢原材料码头南下, 经张华滨集装箱码头、黄浦江沿江装卸区、外高桥港区、洋山集装箱枢纽港到金山石化原材料码头,要形成一条以港口作业为核心的各有分工的高效产业带。
三、大浦东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在对外开放、产业高地和体制创新方面要有重大突破
为了使大浦东地区成为上海跨世纪发展中新的增长极,为了迎接我国内外一系列新挑战,大浦东地区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要突破:
1.要全力建成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并使这些市场适度国际化。要根据我国进入WTO和发展服务贸易的具体进程, 继续取得或新争对外开放的先进性和功能性的优惠政策,并根据国际金融改革的速度,使资本市场稳步国际化。争取在新十年前期起步,在2010年国际化程度达到20—30%。在我国内部,应实施鼓励居民投资多元化的金融政策,应允许成立民间资金管理公司,繁荣市场。能否建成这些市场是上海能否建成三个中心的核心,也是上海在亚洲相关城市中能否继续保持强大吸引力的关键。为此,从我国本身说,要加快要素市场的东移和集中。并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高层次市场群的巨大集聚和扩大效应,始终是吸引跨国公司落户或外资进入的重要条件。
2.加快建设产业新高地。(1 )要下决心解决引入外资后的技术和主要部件自主生产问题。亚洲危机的教训之一,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过度依赖母国企业,从而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真正的竞争能力。(2 )要根据浦东产业的特点,在汽车、微电子、通信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应根据大浦东地区的产业布局,在2010年前后形成2—3个这样的产业群。(3)要发展高层次的科学园区。 在新十年发展中,要把部分开发区发展成高层次的科学园区。或结合三港的形成,在浦东沿海一带有目标地建设一批新的科学园区。大浦东在新十年中一定要有1—2个国际水准的硅谷式科学园区,并在园区周围形成一大批民营的高科技公司群。
3.在体制创新方面,大浦东要把解决大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作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要选择一批有影响的大公司(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各选几家),在建立对股东负责的制度方面、在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方面都能同国际接轨。这既是自身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的需要,也是今后对外融资所绝对必要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没有规范治理结构的公司,怕很难再在竞争的世界市场上立足。大浦东地区应有雄心培育一些真正的世界级公司。
4.全面和系统地降低成本和各类费用。对浦东来说,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要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调查和分析,下决心系统地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使大浦东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有竞争力的发展地区。
(二)要实施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新战略
在新十年中,大浦东地区,首先是浦东新区发展战略,必须从过去以开发区为重点的推进战略转变到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战略,使社会和城市发展同经济发展相平衡。
1.完成以开发区为重点向以大规模城市化为中心的战略转变。产业布局、文化设施和城市形态都要从发挥城市整体功能角度进行规划和部署。
2.把城市形态开发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从更广的角度优化大浦东的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使城市化成为全面功能开发的新支柱。
3.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体系。要有目标地在这些方面从国内外引入一批相应的机构和人才,针对前十年功能开发中文气不足、社会功能滞后的情况,新十年中应在这些方面实行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
4.加速农村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对于知识和投资移民实行超常规的鼓励政策。
5.从大浦东地区的高效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统一规划交通和城市设施建设。
四、关于加快建设大浦东的一些建议
“大浦东”是浦东功能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因此必须继续发挥浦东开发开放已经形成的优势,一切从大局出发,在建设中不断协调中央和地方、浦东和浦西、条和块的各种利益,“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原有的蛋糕上切块,使上海早日成为国际中心城市。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浦东地区的高效协调发展,特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制订统一的规划和政策
“大浦东”规划建设需要在市委、市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市主要领导和各委办局、浦东新区和各相关区县的领导组成“大浦东”领导小组,负责大浦东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应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制订“十五”计划时,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制订相应的扶植性、功能性政策。
(二)建议市府行政中心相应东移
浦东要实现全面功能开发和大规模城市化,特别是要实现大浦东地区经济的高效协调发展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更鉴于浦东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市委、市府有必要加强对浦东的领导,最有效的举措是实现开发开放初期的承诺:市府行政中心的相应东移。
从浦东花木地区行政中心建设的规模和水平看,市府东移不仅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