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论文,全社会论文,首届中国论文,体制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要建立的应当是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责任主体是中央政府,保障的对象是有公民义务的劳动者,这样就扫除了人口流动的地区和部门障碍。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是劳动力消费税,劳动力消费税的税源是企业的毛利润,劳动力的消费者是纳税人。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纳入政府财政的年度预算并同社会学意义的社会保障资金区别开来,不建立个人帐户,也不建立社会帐户,当代的人花当代的钱,养当代的人。我们不应该把现值和未来值这个无解的难题留给后人。社会保障资金应该按需分配、年度平衡。应该把社会保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开来,在政府面前,在社会保障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不区分劳动力素质、级别和贡献。只要社会保障税(所得税与之合一)、遗产税收足,只要一切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明确租金范畴,收足租金,中国政府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社会保障资金是不成问题的。
客观上看,中国政府是最负责任的政府,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保障是做得最好的,人民热爱这个国家,高唱社会主义好,不是无缘无故的。但近十年里,由于既得利益阶层的干扰,任何实质性的改革都难以深入,社会分化的速度快于社会保障体制健全的速度,特别是重增长轻发展的观念占了上风。发展是硬道理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这是我们社会观念的巨大进步,但究竟什么是发展,把握得并不准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是发展观出了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把增长等同于发展,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只讲收入增长不讲分配关系,积累了大量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对从根本上理顺分配关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看到保障资金来源的问题,没看到最根本的还是观念、体制问题,致使社会保障上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保障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个前提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全民资产、公有资产。忘记了这个前提就是忘记了我们的国体和国本,就会不自觉地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向个人征收保障税、遗产税是为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未来储备,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要用好用活,我们的“前提”就足够了。同时,就业也是最好的社会保障,政府应该根据人口结构适时调整劳动寿命和余命的关系,人口老龄化是形而上学的观念,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劳动力成长期、劳动寿命都会延长,老龄线也要后移。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应该有机结合,不能互相替代。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度极低。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作为政府公共品的社会保障制度,因而社会保障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没有必要建立个人账号和积累基金。对财政来说,实报实销,预算确定需要多少资金就收多少劳动力消费税,年度调剂,不搞积累。对保障对象来说,他必须是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个人有资产、有购买力的不是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资金按需分配,政府提供的只是个人支付能力和生存必需费用的差额,差多少补多少。农村的社会保障应该和城市实行同一体制,但自耕农和小业主不能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只有进入劳动力市场才能成为社会保障对象,所以我们提出土地换社保的思路。农民只要举家迁入城市便转化为市民,应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他们原来集体的财产(含耕地在内)按劳动力平均份额应折价归个人所有,带入城市作为社会保障金一次性交给政府,计入中央政府社会保障金账户,这些财产原则上归国家所有,由社区代为经营,每年向国家交租金,政府把这笔收入计入进程农民社会保障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