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荣(双江县勐库镇中心卫生院云南 临沧677304)
摘 要: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3月~2012年6月因手术而住院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期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则对患者手术后疼痛的状况进行例如心理干预和镇痛药物的使用等系统化干预,并利用统计学处理的方法对两组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其全部的患者对于院方采用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的VSA评分进行比较可以了看出,干预组中患者的VSA评分下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中下降程度显著,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实行系统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疼痛以及疼痛控制的认知程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情况能够显著降低,进而让患者的住院时间被缩短,康复加快。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通常情况下手术后疼痛属于普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病症,造成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多是因为伤口缝合处缝线造成的伤口肿胀,如果该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剧烈,极容易引发患者焦虑不安以及失眠等情况,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当前在采用药物止痛的方法上一般会通过系统化的干预措施为患者减轻手术后的疼痛状况,该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干预措施对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3月~2012年6月住院的70例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3月~2012年6月因手术而住院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干预组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段在5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7.5)岁,其中接收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为13例,胃肠手术患者为15例,其他手术患者为7例;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段在4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6.8)岁,其中接收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为13例,胃肠手术患者为16例,其他手术患者为6例。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术后疼痛处理:
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以及护理,即首先由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方便其能尽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手术后会发生的疼痛的时间进行预估,同时根据医生的嘱咐,当患者出现疼痛感时,协助患者利用合理的卧姿,从而使其疼痛感得以减轻,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达到一定的级别,需要通过给予患者止痛药物的方式让其疼痛得以缓解[2]。
②对干预组患者则进行系统化的干预,该干预中包含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病室内环境的干预以及镇痛药物的干预等。其中常规的护理为依照麻醉的方式以及患者手术的部位和病症的特点,让患者在术后取舒适的卧位,并对患者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还需对患者手术后的出血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胃蠕动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对于禁食期间的患者,应及时并准确进行营养供给,从而确保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则是在手术开始前,由相关护理人员向其耐心解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目的,同时对患者介绍与手术有关的知识以及主治医生和麻醉的状况等,并让患者知晓手术后的饮食和术后的疼痛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患者以及其家属各种焦虑和恐惧以及担心的心理压力被缓解,进而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病室环境的干预则是要求护理人员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并确保病房内的每天保持2~3次的通风,室温和湿度保持在22.0~25℃、50%~60%之间,同时尽可能让患者远离不良条件的影响,并向其告知舒缓疼痛的措施。相关镇痛药物的配合使用,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药物的功效以及副作用等进行掌握,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规避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另外还需要患者自身的干预护理,即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相关自我护理的方法和知识,让其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做相关的锻炼等,使患者能够利用自我护理干预的方式让疼痛感得以降低,进而增强抵御疼痛的信息[3-4]。
1.3效果评价标准
以VSA评分法的标准给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打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划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和极度疼痛感等5个等级,其中轻度疼痛的平均值是2.4±1.3;中度疼痛的平均值是5.2±1.1;重度疼痛的平均值为8.0±1.4。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其全部的患者对于院方采用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的VSA评分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干预组中患者的VSA评分下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中下降程度显著,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见表1。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的疼痛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伤口的愈合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以及其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刺激。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不仅和手术切口和缝合口带来的疼痛有直接的联系,同时还与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和心理状况等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当患者精神处于较为紧张状态时,其对于疼痛的敏感值也会增加,患处的疼痛程度也随之增加,另外当患者所处的环境较为嘈杂时,对于其疼痛程度的程度也会增加,并且相关暗示客观的因素都对患者有着影响。
在当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方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干预工作中,护理人员一般是由护士根据医生的嘱托而开展的,并没有利用与之相关的其他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系统化的干预,这就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不能被有效的改善,并且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疼痛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使其极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等情形,进而使患者对于疼痛程度更为敏感,而患者轻松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对于术后疼痛程度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通过药物治疗辅助系统化干预的方式使患者能够从身心上缓解疼痛程度,即由相关的护理人员利用对患者的全方位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准确的评分,并协助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康复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时给患者准备预防性的药物,让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降低直至最小,采用该方法也能使患者在手术后的不良影响得以控制,从而让其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能够顺利的度过恢复期,进而使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5]。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字被缓解后,能够更加积极的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使其手术后疾病的康复率得以提升。根据本次研究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系统化的干预措施,使干预组中患者的VSA评分的分数值明显降低,并且其下降的速度和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干预的措施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下降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给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实行系统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疼痛以及疼痛控制的认知程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情况能够显著降低,进而让患者的住院时间被缩短,康复加快[6]。
参考文献:
[1]史亚青.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07(10):101-102.
[2]白慧平.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2):2029.
[3]徐婷婷,戈婵,潘雅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06(7):562-565.
[4]张晶.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13):263-263.
[5]周海燕.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03(17):81-82.
[6]王艳,牛保英,靳艳平.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12):1706-1708.
作者简介:马明荣(1974-)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17
论文作者:马明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程度论文; 普外科论文; 手术后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