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 646000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五·2班的《蘑菇的联想》绘画完成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上节课的奇思妙想,完成构图并做装饰。提出作业要求后刘沁峰很自然地来到我身边的桌子旁坐下画了起来,这俨然成了小伙子的习惯。开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对美术的兴趣、基本造型能力和学习的态度都有了不小改观,而且不仅是他,包括班上的其余几个老师嘴里的“个别生”都有了显著变化。下课后一群小子的一句:“老师,你下学期还教我们美术不?”着实让我心头暖暖的。
教师在对个别生的教育中往往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在做了多次努力后对学生的仍无太大改变而心灰意冷。在这里我也试着总结一下自己在对待“个别生”的过程中的得失,也算是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直接参考。
第一,教师要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心态。
“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要让自己心理健康,我的理解就是必须在心里充满着爱。这爱首先是对家人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的话,那他哪有真心对待周围的人。
去年我做妈妈了,成了妈妈的我更懂得该怎样爱家人。再加之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每天打心眼儿里快乐着、幸福着。这种感觉使得我总是笑脸迎人,对同事、对学生都是如此。
这学期我的教学班级是新接手的四年级、五年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美术能力不容乐观。为此我对教学内容稍作调整,尽量贴近学生实际,以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微笑是最好的开场白,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很兴奋,新老师新面孔新期待,可时间久一点有些小毛病就出来了,上课讲讲话,做点小动作,甚至不分时宜的接嘴,有“哗众取宠”之嫌。面对这些“症状”不同但都有些小问题的学生们,我都是笑嘻嘻地用幽默的语言指出他在课堂上该怎么做,然后再用我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实用的美术技能知识吸引他们,这些孩子大多数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重归课堂。可还是有那么一部分“顽固分子”,不会把这样的劝说当回事,这又该怎么办?
第二,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这要说到五·2班的刘沁峰了,说句实话刚接手时他的确让我“头疼”,回到办公室老师们一说起他都摇着脑袋。当时我就想,毕竟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为首要任务,我一直都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在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现在就在等个契机,让这孩子确定他想要什么吧。机会来得很突然,所以说教师一定要随时做好准备,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对突发的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一天授课后同学们都各顾各地画着画,突然有人又告状了:“老师,刘沁峰在我的本子上乱画。”我走过去一看,他在那同学的画作上画了一团线条。当时我挺生气的,在教室里转上了几圈,我看见他还算认真地在给同学做着处理。毕竟是用钢笔画的,而且线条很多,根本就没法擦干净。这时我的心态也平和了些,走上前去说:“来吧,我来教你怎么擦掉钢笔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待这种情况我太有经验了,拿个硬一点的橡皮擦,沾点儿水轻轻擦拭即可。在我小心擦拭后还是有些痕迹,我就对刘沁峰说:“你看,这样的线条让同学的画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特别不好消除,你是不是该给同学说声对不起呢?”小伙子真是觉得对不起同学,马上说了对不起。“可这痕迹怎么办呢?”我自言自语说着,突然我想到了绘画中的“将错就错原则”,于是拿笔依照痕迹的外形画了个造型奇特的花朵。可能就是从那一次,这孩子就感觉到我跟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了,觉得我能带给他不一样的美术经历,上我的课也就自然多了一份自觉、认真和喜爱。
第三,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此应用成功率五颗星。
这种教学方法想必很多老师都使用过,收到的效果也各有千秋。一个班上总有一、两个所谓的“个别生”,而这些学生又是对全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是会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带来重大改变以及会对班级的整个学习风气带来影响的。
我在上课的时候,因为还算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而言很有帮助的美术知识,让他们都能坚持着听我教授教学内容,但一旦开始自己创作时总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这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也让自己不能沉下心来创作。这时候我就叫上这样的一、两个孩子坐到我身边,带上绘画工具,毕竟坐在老师身边他们有了个静下来的机会,这时再指导一下画面构图、着色方法,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只要他们的画面有一丁点儿优秀的地方,我会立刻抓住这个表扬的机会,好好称赞一番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没有人不喜欢被夸奖,尤其是孩子。”
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我身边的孩子们绘画兴趣大大加深了,而其他孩子也能从老师对待他们心中的那些“调皮同学”的态度而明白了老师不会因为绘画能力水平的高低而戴上有色眼镜看人,孩子们对自己的画作就更有信心了。
第四,教师要学会关注不同“个别生”的成长背景,做到“因材施教”。
“幸福的家庭有相同的原因,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个别生”虽说都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所谓“最不听话”的孩子,可又有谁去了解是什么让他成为这样的孩子,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让他慢慢改变?孩子天生就是纯洁无暇、可塑性极强的,只有正确的引导当然包括来自家庭的关爱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可大多数“个别生”、“问题生”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真是各有各的不幸,作为老师的我们真该给他们那份最需要的关爱。
四年级二班有个叫阳景涛的男孩子,最大特点是上课很不认真,作业多半不做;而且,每次见到他,身上衣服总是脏脏的,还流着鼻涕。在我不了解他的时候我觉得所有方法都用了,他怎么没被我改变呢?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妈妈在外地打工,那他穿脏衣服、流着鼻涕都能理解了。所以在之后的相处时,我常常掏出一包餐巾纸、在他美术本弄坏了后拿上一个送他、流感猖獗时随口提醒他注意添加衣服不要感冒了……真的很有用,小伙子变得温和了,至少在我上课时他能够在本子上画下他想画的东西了。不过在做这种对“个别生”的关注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然也许适得其反。
在对待“个别生”的实时操作上,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方法,对学生正确心态的引导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的路很长,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收获,一人一个方法,用心教学,善于总结,让我们愉快地在这条路上前行吧。
论文作者:赵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都是论文; 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在我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