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合理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稳定好转53例,抢救成功率86.89%,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8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3.1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较大程度提高患者日后的生存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05-02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一种外科急症,车祸多见,临床上有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等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脑损伤、颅内血肿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不可逆损害,如果在及时实施抢救的同时给予精心合理的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笔者对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及时给予采取气管插管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61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直接由门诊收住院24例,外科转入37例,其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11~71岁,平均45.7岁。入院时GCS为3~8分,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7~36天,平均19.5天。
1.2 护理措施
1.2.1体位
气管切开后24~48h取平卧位,以防气管套管脱出引起患者窒息,然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取半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昏迷患者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应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呕吐病人以侧卧位为宜。
1.2.2给氧
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组织损伤的关键。进行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可根据不同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使给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SpO2在96%左右,可间断吸氧或不吸氧;当SpO2在停止吸氧5min后还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吸氧;当SPO2低于85%时,应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吸氧[1]。
1.2.3病房管理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期消毒;严格执行病房管理规定,出入人员均应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探视时间,减少探访人员及探视次数,严禁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患者入内,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减少及避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1.2.4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等屏障作用,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用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另外,用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湿润套管口纱布,但纱布不能过湿,以防过多的水吸入呼吸道。
1.2.5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吸痰,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定时翻身叩背,帮助患者排痰。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吸痰动作要轻柔、准确、快速,同时注意患者吸痰前、中、后病人心率、呼吸、神志、面色的改变及氧饱和度,出现心律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
1.2.6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
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1.2.7套管护理
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套管定时消毒;严密观察气管切口有无渗血,渗血较少及时更换纱布,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渗血较多者则查找原因,彻底止血;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有无皮下气肿及气管套管固定松紧应适当,气管、头、胸要在一直线上,变动患者体位时要同时转动,防止套管脱出;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插管的气囊应随时观察气囊是否漏气,以防套管滑脱;但气囊压力也不能高于20mmHg,同时注意4~6h放气1次,每次放气5~10min,以防气囊压迫气管黏膜,造成黏膜缺血、缺氧[2]。
1.2.8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局部感染
保持切口局部的清洁、干燥,积极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每日至少2次消毒气管切口的伤口,开口纱布应做到随湿随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气管切开后空气被吸入气道,失去了鼻黏膜对吸入气体的调温、调湿以及清洁功能[3]。所以,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每天4~6次,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掌握吸痰指征,按需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应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道,套管口应用双层纱布覆盖,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吸入。有条件定期做痰培养,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感染。
1.2.9拔管的护理
经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依赖心理后,首先进行堵塞试验。如试验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早期拔管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结果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合理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稳定好转53例,抢救成功率86.89%,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8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3.11%。
3.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气管堵塞而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是保证患者呼吸功能通畅,抢救生命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气管切开后易使细菌直接侵入,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护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及防止呼吸道感染。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及高度责任心,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无菌技术及空气消毒,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救治率。
【参考文献】
[1]张玉莲.血氧饱和度监护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7,2(32):112.
[2]潘宏,蔡芙蓉,奚新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16-3317.
[3]王俊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7,2(3):23.
论文作者:穆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气管论文; 颅脑论文; 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套管论文; 呼吸道论文; 气囊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