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通胀感受为何远高于CPI涨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胀论文,涨幅论文,远高于论文,居民论文,CP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称,居民和企业对2007年整体价格水平上涨感受强烈。居民对2007年整体价格水平的通胀感受达29.9%。居民对食品上涨幅度的感受为36%,其他分项商品的价格上涨感受也在10%~20%。居民对2008年的通胀预期低于2007年感受,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为19.7%。
央行在分析居民对2007年整体价格水平的通胀感受高于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原因时,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通货膨胀较高或变动较大时,由于不确定性增加,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容易出现偏差。二是食品类低价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可能对感受通胀的影响大于其所占比例应有的影响。三是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而价格指数则还考虑不经常购买产品的价格。四是同比价格指数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存在滞后。
值得警惕的是,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还可能受到另一隐蔽因素的影响,那就是被行政管制下的油价、燃气价和电价等,它们是悬在消费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消费者的心头之患,因为这些价格并不能够长久管制下去。要缓解通胀压力,抑制物价上涨动力,首先必须减轻人们对物价即将上涨预期的感受。
那么,当下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应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并提高相关保障的标准。从影响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相关因素看,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与其对整体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感受程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央行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家庭月收入低于800元的居民对整体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感受程度均最高,分别为33.2%和39.5%。家庭月收入高于20000元的居民对整体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感受程度相对较低,分别为25.1%和28%。收入越低的人群对物价变动的敏感度越高,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规律。而低收入者的焦虑感,会向上传递给中等收入者,加大他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尤其在我国,中等收入者普遍把自己看做低收入者,这种感觉被多次调查所证实。而这一现象,同样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结果,这使得人们无法寻求到安全感,哪怕中等收入者,因为一场大病就会从中等收入者滑落到低收入者。
其次,应该打破垄断企业所掌控的商品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降低商品的价格,自然也降低人们对未来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在特殊时期,虽然某些垄断商品因行政的管制而暂时不能上涨,但其供应积极性的降低为市场的囤积者提供机会,同样在推动这些垄断商品价格的上涨。
疏导民众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的措施有很多种,但从央行的调查来看,民众对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预期正在降低,而对医疗保健、娱乐教育和家庭设备价格上涨预期较高,而医疗保健和教育正属于第一项措施涵盖的内容,家庭设备及油、气、电等,则属于第二项措施所涵盖的内容。就目前而言,这两项措施应该是最迫切需要实行的。只要政府行动,哪怕效果还没有出现,就已经对居民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影响。
标签:cp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