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亮
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随着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开展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建设,极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灌溉水平,实现节水与增加收益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在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处理上,加强大坝的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必要性。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前言: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施工技术又称注浆技术,其主要施工方式是将浆液通过机械灌入建筑物的结构内,经过凝固,形成建筑结构,进而达到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漏的目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的施工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灌浆技术的施工,不可盲目施工,一定要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灌浆施工的标准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需要,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
1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探讨
1.1 灌浆孔钻孔施工技术
1.1.1 钻孔顺序
钻孔是灌浆施工的必经阶段,也是提高灌浆施工质量的前提,然而,在灌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定来进行,进行逐步加密的施工,才能切实地提高施工质量。首先,要进行一序孔灌浆,再对第二和第三序孔进行施工,这三道工序完成之后再进行必要的后续测试处理,例如检测吸水量,压水试验,如果吸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就可以省去后序孔的灌浆操作,从而大大地缩短施工周期。
1.1.2 孔斜率要求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钻孔的孔壁和直孔必须均匀正直,决不允许出现斜孔或者歪孔的现象,因此,在孔距较近的情况下,对于帷幕深空的施工,还需要辅以主要钻孔的测斜工作,确保各项工序的顺利进行。
1.1.3 钻孔和裂隙的冲洗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钻孔和裂隙的冲洗这两个施工工序必不可少,也是顺利完成灌浆工序的前提, 其目的就是确保施工处干净,将裂隙中的铁砂粉和岩粉冲出去,以便于提高浆液和岩石胶的凝聚效果。通常情况下,压缩空气或者压力的方法是常见的钻孔和裂隙吹洗方法。但是,对于单孔的冲洗的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只有在用较为完整、裂缝较少的岩层中。
1.2 灌浆施工技术
1.2.1 纯压式
纯压式灌浆施工技术普遍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工程中,通过将浆液沿灌浆管压入钻孔,该环节属于单向施工,并没有返回循环这一过程,适用于裂隙较大的岩层。然而,纯压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有许多缺陷,施工中不容易将裂缝填满,容易造成细小的裂隙堵塞,最终降低了施工效果。
1.2.2 循环式
循环式主要包括孔口和孔内循环,孔口循环是指浆液在孔口进行消魂环,属于纯压式循环的一种;而孔内循环指的是在内外两管之间的空隙消魂环,并确保浆液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防止中途凝固,提高灌浆的质量,进而减少颗粒的沉淀量。
1.3 灌浆顺序
1.3.1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中所产生的事故,采用较高的灌浆压力的施工方法较为常见,以此来获得良好的灌浆质量,适用于岩层较为破碎以及岩层倾角比较发育的地区,并且施工效率高。一般情况下,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是施工的首选。如果钻孔到达3m~5m 时,应立即进行压水、冲洗和灌浆施工,并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等到灌浆凝固后,才能开展接下来工序的施工工作。当然,这种施工方法也存在施工缺陷,例如施工效率低下,施工周期长,而且需要多次的移动钻机和灌浆机械。
1.3.2 一次灌浆法
一次灌浆法是较原始的施工方法,施工中要求一次将孔钻到全深,即施工一次到位,不外加其他施工工序,再沿着钻孔的全长来施工。对于孔深小于10m 的孔内灌浆,一次灌浆法更能呈现出其优点,而对于那些岩石透水不大或裂缝较少的情况,则需要采取分段来进行不同压力的灌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
使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通常根据3m~5m 的施工范围来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段灌浆,在灌浆的时候上段灌浆要在下段结束的时候紧接着进行,同时还要求以灌浆塞进行分段塞孔。从而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搬运灌浆设备的时间或者岩层比较坚硬区域,难以全面地保证施工的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2.1缺乏充分的施工质量意识
我国由于现代企业发展的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水利水电工程的承建企业也不例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质量管理意识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很多承建单位为了缩减成本,最大化利润,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直接的选择上,往往选择加快进度,忽视质量,经常会出现投资不符合招标规模,材料采购环节出现以次充好现象,施工时钢筋等用量不达标。“质量为先,争创优良”最终成为一个空口号。
2.2项目繁多,单向工程量大
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整治与能源开发工程,规模一般比较大。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的专业工程人员来施工,然而人力成本过高会使得投资收不回来,所以很多承建单位多选取没有资质的常规工程队,从而导致一些专业的施工领域得不到专业的保障。
2.3缺乏充足的施工经费
基建工程在招标时,经常出现经费紧张现象。通常是因为承建单位私自降低工程预算,压低各类成本估算,进而造成了建设投资不足,项目标准不够的现象。为了弥补空缺,很多承建单位采取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比如转手承包给其他没有资质的工程队伍,以压低造价。而其他工程队伍由于获利有限,为了最大化利益,经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从而给整个工程的顺利竣工埋下隐患。
2.4缺乏稳定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企业,有足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是大多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整体的把握与各环节的管理。缺乏足够的管理人才,也没有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整个施工现场各个项目的工程队各行其是,没有统筹,有些紧急情况下不能有效组织人员进行应对,很多制度因此没有执行力,最后形同虚设。这种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也对工程质量的提高造成危害。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施工质量意识
承建单位对于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养一定要到位,对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要有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宣传标语、培训课程、随机检测等行为来潜移默化中改造他们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只有施工人员内心深处坚持对质量的追求,才能真正让施工变得有秩序、有水准。
3.2加强质量管理方式的转变
大多数基础建设都在政府手里,相应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权也多在国有企业手中,缺乏市场竞争使得国企在手握大项目时没有紧迫感,工程管理体制较为懈怠,工程进度不紧张,监督部门不能有效管控施工质量,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可以适当引入其他经济成分,强化国有企业的危机意识,迫使其改变管理模式,朝着科学管理、效率第一的目标进行改革。
3.3全面推行质量全过程化管理
现在流行的管理手段为细分化任务,将每一个施工环节拆分给不同的责任人,使其负责自己的一小部分任务能完美完成,从而使得较难把握的整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变为好控制的小环节管理,容易落实,而且也容易追责。与此同时,还需要承建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定好标准,抓好不定期的检查工作,促使每个环节都不懈怠。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对基础设施的不断需求,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这类工程的基本技术之一,灌浆施工综合性较强,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相关工作者立足实际,不断发展技术,积极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灌浆施工技术,为水利水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章剑. 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情况灌浆施工技术处理方法[J]. 江西建材. 2017(05)
[2] 杨继刚.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过程控制探究[J]. 中华建设. 2017(09)
[3] 沈长荣,唐天文. 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5(48)
[4] 魏忠合.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 低碳世界. 2016(13)
论文作者:张恩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钻孔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裂隙论文; 工序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