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民间论文,来源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 所周知,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润中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4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构成了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层面。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规模扩张时期,仅靠初创时期原始积累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然而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从有效需求来 看,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
目前,从民间资本方面和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融资供给主体模糊。我国的中小企业属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一直是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部分,投资选择方向的竞争处于劣势,大量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很难筹集到资金。二是银行贷款受到限制。银行部门一般不愿意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因为它们感到发放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1998年以来,为扩大内需刺激民营企业投资增长,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98年中央政府首次要求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各国有银行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部,同时为鼓励银行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政府还相应提高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利息的浮动范围。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以及民营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仅维护难等问题,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三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从一开始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促进其机制的转换,要求股票市场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已经连续三年赢利,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产业层次低,与国家规定的企业上市规模和优先产业存在一定的距离,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上市的难度。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我国应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开拓资本市场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国内外资金。具体来说,应该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启动民间资本,构筑多元化的民间融资体系,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以地方银行为支柱
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取得长期贷款更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现有银行体系的服务主体是国有企业。由于诸多因素,国有银行,尤其是国有大银行无论是在自身机制还是在运行成本上,都无法与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必须探索地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之路。自1995年国务院发出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通知,全国大中城市已分批组建了88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地方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壮大,不仅仅使银行体系在结构上产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找到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柱。对地方银行来说,它的市场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合适的银行服务方式,就是以地方银行为主的融资和结算便利。地方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其在解决和缓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情感。
地方银行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及个人参股组建而成,产权非常明晰。这种产权形式的优势为地方银行提供了有利的增资扩股基础和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地方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市场反应迅速,经营机制灵活。它实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受经营规模的限制,资金的运用较为充分;它坚持的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只要有产品、有效益、有市场,就会在资金上积极予以支持,经营的自主性较强。地方银行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它的最大股东是地方财政,客观上具有地方政府对它的政策倾斜优势。有了这一条,地方银行的业务发展必然会比较顺利,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会更有保证。地方银行总部及分支机构设在地方,经营的区域范围和服务对象局限于本地,在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经 营模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易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国有商业银行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建立好与地方银行的信用关系,只要能按时还款,就有了与地方银行的信用,这个信用对企业顺利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非常重要。中小企业通过向地方银行贷款,接受种种必要的审批,对规范企业的财务程序、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讲,熟悉和研究地方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可以顺利地获得贷款。一是票据融资。它是一种无需担保,也不受资产规模限制,且办理时间短的有效贷款形式。所谓票据融资又称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用票据融资实际上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二是综合授信。所谓综合授信,即银行授予企业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循环使用。综合授信作为一种长期承诺的贷款额度,可以让中小企业在需要资金时随时申请,使用方便。当然,中小企业获取综合授信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三是贴息贷款,对于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更加有必要了解和研究。所谓贴息贷款是由有关部门进行利息减免的一种借贷方式。获得贴息贷款不仅仅是可以减少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贷款利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企业的信誉度。毫无疑问,国家对贴息贷款的审批是非常严格的。
从地方银行的角度看,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银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创新之路。一是经营机制创新。地方银行应该清楚地看到,作为其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一客户群体,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将是被外资金融机构广泛看好的一个群体。所以,地方银行必须充分发挥经营机制的灵活性,迅速建立起在组织架构上以市场为引擎、在经营模式上以内涵扩张获取效益为中心、在经营体系上以最大利润为目标、在服务体系上 以客户为主导的经营新机制,以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二是存款业务创新。地方银行要通过创新存款业务来扩大可用资金规模,奠定支持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资金基础。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更多的存款业务品种,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工具;要改变等客上门存款的传统做法,积极上门吸储,实行贴身服务,完善电话银行,开展网上业务;要果断扩大再贴现、转贴现、转贷款的规模,以充实资金实力。三是理财服务创新。地方银行可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与信息咨询等服务相结合,尝试为私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决策建议、资产评估、企业包装和信用评价等服务,充分发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职能。
以二板市场为主导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应以二板市场为主导。只有把二板市场的主体定位于中小企业,方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观点是:二板市场是为高科技企业开设的,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市场。但是,二板市场的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企业。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传统产业技术在中国仍具有广阔的前景。不管它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只要是有发展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产业都应允许上市。因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来看,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和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也是最需要融资而又最难融资的企业。为此,二板门槛的设置应以便于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入,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性 发展为标尺。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必 须坚持的:上市企业必须是规范的股份公司。眼下,虽有极少数民营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的办法跻身于主板市场,但通道实在太窄。实践已经表明,这样做不仅给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束缚和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外,为了拓展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空间,还应允许那些有成长前景,但暂时还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的私营企业,以定向募集和私募的方式进行筹资。要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向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以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机制。
以政府扶持为保障
我国中小企业已初步走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经济总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固然不少,诸如体制不顺、政策不公、机制不全、人才缺乏等。但关键因素是融资艰难,尤其是长期融资艰难。为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为通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必要的保障。其一,要从政策、法规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资。在贷款方面最大的鼓励政策就是对各种所有制企业要政策公平,要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传统做法,银行在新增贷款总量中应安排一定额度用于支持民间投资,对于那些行业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稳定、财务制度健全、信用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应大力给予金融支持。其二,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取消过时的,甚至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设置的一些行业壁垒。凡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以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先对国内民间投资开放;给予外商的国民待遇,都应给予国内相应类型的企业。其三,应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政府投资,以改善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在操作上,政府投资应与民间投资实行有机结合。如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可有偿转让给非政府投资主体经营,政府可将回收资金再用于新项目建设,并最终拥有项目所有权,这样,政府既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又可以带动和引导更多的民间投资。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作为约束经济行为的一种道德准则,人们都应遵守,信用一旦乏力,就必须借助制度的力量来维系。目前,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极不对称的是信用管理体制很不健全、信用环境令人忧虑,这种信用体系的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影响就是,金融机构过去有形成巨额不良贷款的教训,现在有更加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加之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贷款缺乏安全感,进而遏制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动能,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和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创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信用等级作为判断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筹措的一种有效手段。由权威的评估机构根据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出不同等级,作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分不同地区或城市以股份制形式来设立和管理,基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基金会员交纳会费、对接受担保企业实行收费等方式,促进基金滚动发展。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金融论文; 融资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政府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