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技巧的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英语阅读论文,阶段论文,高中论文,技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高中阶段课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终身阅读打好基础。本文拟就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谈谈自己的认识。
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浏览大意或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把握主要事实(looking for important facts),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guessing unknown words from the context),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understanding the writer's attitude and ideas from the context),理解和推断寓意(understanding intention)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训练以上这些阅读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训练阅读技巧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读前活动”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生活经历,在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理解文章,学习新知识铺垫道路,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使下阶段的阅读理解有具体目的。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课文题目或通过有关词汇猜测和想象课文的内容或情节。或者反过来通过提问和穿插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推测有关的词汇和课文题目。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略读和查读的技巧。例如教师可先准备几个可能代表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或听写下来,其中只有一个句子是正确的,然后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略读课文,并找出正确答案。既练习了略读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有生词的情况下,通过猜词义抓住文章大意,逐步改变学生必须通读每个字词才能理解课文的阅读习惯和不正确的方法。在做查读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查阅出某些词汇的同义词,或与主题有关的一系列词汇,并通过这种方式归纳词汇的意义,查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读前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有选择地做一些对理解课文起积极作用的活动,因为这只是一个阅读的准备阶段,时间一般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为“读中活动”。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训练学生把握主要事实,理解作者意图,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因此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种阅读技巧。在“读前活动”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题思想,下一步则应该分段或分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读中活动”阶段的教学活动可以多种多样,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先提出几个主要问题,将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一段课文,然后,可允许学生两人一对或四人一组讨论答案,教师检查理解效果。
(2)教师先规定时间让学生默读一段课文,教师准备5至8句判断正误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判断。当然教师也可以先把判断正误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或听写下来,或读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作判断。
(3)教师可根据具体课文内容,用表格或图形方式把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事实、观点或过程反映出来,列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信息填入表格中。在学生默读时,教师可以巡视检查或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困难和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在默读之后,让学生两人一对活动,互相帮助检查,教师再通过提问检查全班同学的理解效果。这种列表作图形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段落或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而且,对于把握主要事实和归纳概括大意有很大帮助。在列出表格或画出图形之后,师生就此可以进行一系列句型、词汇和内容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并练习词句,如要求学生按年代顺序找出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主要事件、意义或结果等。
(4)对于叙事体裁的文章和描述过程的课文,教师可把主要事实或事件打乱顺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排出正确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练习复述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要求学生判断出主题句,然后列出主要支持句,或找出支持主题句的主要事实或例子。
在“读中活动”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重点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要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进行编排,但不管是什么活动,关键是我们要给学生机会去练习阅读,要带着目的去读,带着任务(task—based)去读,通过完成任务而去读,这也就接近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要进行的阅读方法和意义。
第三阶段为“读后活动”。这一阶段主要是要围绕所读内容和所遇到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进行练习,给学生创造机会,学以致用,会用则不忘,会用也才能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安排两人一对或小组活动,进行问答练习、复述课文、讨论问题(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作为读者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安排角色游戏,选定几个角色,做些语言准备,让学生排练。如果角色不容易确定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位记者或一位朋友,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采访或与之对话。在进行课文复述时,教师还可提供一些课文的主要词汇和句型作为参考,要学生尽量用在复述之中。复述故事也可以采用接力的方式(chained story),一个同学一句,直到把故事复述完整。这样学生练习的面比较广而且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作为“读后语言练习”,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提供主要词汇和句型,要求学生写课文小结,教师也可提供一篇含有错误信息的课文小结,让学生去改正错误,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在课文全部学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